成立云?お?
[摘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實驗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生物實驗,學生可親身體驗到生物學的奇妙,學會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作為生物教師,應不斷完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通過有效開展實驗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思維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生物;合作型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0009501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實現(xiàn)實驗教學的高效性,生物教師應想方設法完善生物實驗教學的方法,有效開展生物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經驗和現(xiàn)階段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情況,單就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對廣大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一、研究新型實驗教學方式
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實驗教學是一種相對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致力于更新穎、更有效的實驗教學方式的研究,將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化。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初中階段,生物實驗課程的安排是非常少的,所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不是很強。生物教師一定要正視這一客觀事實,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先幫助他們了解清楚實驗室的規(guī)范與要求,以及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相關實驗儀器的使用原則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一定要讓學生牢記實驗室的安全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必須要準確識別不同種類的危險品標志。
例如,在初一年級的生物課本中,有一個重要的實驗,即練習徒手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會涉及使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生物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滲透愛護實驗器材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愛護實驗器材的習慣。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過程中,保護好顯微鏡,在潛移默化當中養(yǎng)成科學的實驗習慣。
三、安排科學合理的實驗內容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為學生安排科學合理的實驗內容。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對生物課程的內容有全面且充分的了解,根據課程的實際教學內容來安排實驗內容。在此過程中,生物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水平,避免出現(xiàn)實驗內容太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的問題,以免打擊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例如,在初一年級的生物課本中,關于“生物體的基本結構”這一節(jié)內容,生物教師可為學生設置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即細胞的真實形態(tài)。當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細胞的形態(tài)時,他們便會真正領悟到課本中關于細胞特征的介紹,這就會大大減輕生物教師的教學壓力,節(jié)省課堂講解的時間。與此同時,學生通過真實的觀察活動,體會大自然的奇妙,這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好奇感的一種有效途徑。
四、積極嘗試開展合作型實驗教學
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將實驗教學與合作學習二者結合在一起,已成為一種主流教學模式,這對于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將合作學習的方式與實驗教學結合在一起,會大大降低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難度。除此之外,此種教學方式會給予學生更大的想象和發(fā)揮空間,學生會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更深一層的思考,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來說是大有助益的。生物教師需要做的便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布置合理的合作型實驗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例如,在學習初二年級《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這一課時,生物教師就可為學生設置合作型實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四到六人一組),為每一組分配合適的實驗器材,諸如塑料盒、標簽、種子、溫度計、膠水、餐巾紙等,然后給學生幾天時間,讓學生對種子萌發(fā)的過程進行觀察,然后將種子萌發(fā)過程畫在紙上,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學生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更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相信隨著實驗教學的不斷完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吳宏彩.淺述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
[2]閆肅.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亞太教育,2016.
[3]李靜.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分析[J].文理導航(旬刊),2016.
(特約編輯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