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本文提出通過對幼兒實施游戲教育,能夠更好地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同時也使幼兒從游戲中學到知識,累積經驗,促進幼兒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學前兒童 游戲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70-02
在教學幼兒的過程中,要兼顧理論和實際,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到幼兒園進行實地考察探訪,了解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的情況并做好記錄,接著親身體驗,動手設計游戲并模擬教學,對整個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經驗,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堅持“理論—實踐—理論”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在運用與反饋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現實中游戲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體驗式教學設計原則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孩子們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游戲可以滿足兒童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求。游戲對于兒童而言不僅僅是玩和娛樂,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游戲中能夠提高控制環(huán)境的能力,可以使自己很有信心。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一些行為對物體或他人產生影響時,會覺得自己很有成就,很開心,體驗到克服困難的喜悅。體驗式教學是一個直接認知、欣然接受、并運用知識及能力的過程,是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個體差異、尊重自然法則的教育方式。正因如此教學不再是讀課本,而是學生聯系自身的經驗,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接受、去體驗、去領悟、去完善不足的過程。它體現參與者的平等關系是互動的,而不是單純“教與受”的關系,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種途徑,對自身的不斷反思與進步,明確自己的價值,最終形成正確的認識。
體驗式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中以知識傳遞為主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是將知識通過灌輸的方式強加于學生,而體驗式的教學則是通過學習體驗產生內在的教學思路?!皩W前兒童游戲”這一實踐性和體驗性較強的課程能較好適應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對于“學前兒童游戲”這門課程,我們要根據課程的實際特點,針對性開展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因此,老師在開課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氛圍,這也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游戲技能。在游戲進行之前老師要設計好具體、可操作的真實體驗。讓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在游戲中學會游戲”,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游戲技能。游戲本身就是應用于實踐過程中的,只有讓學生親身代入到游戲中,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處理非良構性問題的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溝通中的平等,因為在對話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下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游戲過程進行思考、反思與驗證。游戲是一種群體性的活動,在游戲中要通過建立學習共同體,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學會交流合作與互幫互助?!皩W前兒童游戲”課程的教學能夠很好幫助學生掌握與他人溝通合作的方法,在游戲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各方面的感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鍛煉,這也能夠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學前教育觀、教師觀和游戲觀。
二、體驗式教學設計方法
(一)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一門課程中起引領性作用的環(huán)節(jié),但也正由于課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引導性,導致了課程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程的方向,課程目標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規(guī)定了課程所應該進行的內容以及對于教學方式的規(guī)劃。學前兒童游戲課程的課程目標著眼于通過游戲理論知識傳授和游戲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對游戲組織、設計創(chuàng)編、游戲指導、游戲評價進行深入理解。因此,老師要在基礎知識教導的基礎上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
(二)綜合化、模塊化的課程內容。通過幼兒老師的實際工作經歷,立足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有針對性圍繞職業(yè)能力來展開教學,實現教學的目標是體驗式教學模式下的一種具體要求。老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要圍繞著職業(yè)活動、工作過程方面的相關內容,并緊跟職業(yè)能力目標的實際進度展開教學。在教學的階段性過程中老師也要善于對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總結,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感受知識的學習樂趣。對于“學前兒童游戲”課程,我們所要實現的教學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游戲活動的興趣,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學生設計游戲的能力,最終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對于課程內容的設計,要緊緊圍繞課程目標進行,針對目標來設計相應的內容,因此,在對“學前兒童游戲”內容的設置中要彰顯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對于內容做出規(guī)劃,首先要立足于游戲的基本理論,先讓學生對學習形成良好的意識;進而要讓學生理解與掌握幼兒園中不同的游戲;最后則是通過游戲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三)掌握課堂規(guī)律。要想把握好學前兒童教學模式的課程規(guī)律,就要明確目標,以學校和院系教育發(fā)展為總體方向,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結合課程自身性質特點尋找“學前兒童游戲”課程教學出路。高職高專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常以“應用”為主,傳授學生專業(yè)理念和專業(yè)技能,知識涉及各個行業(yè),為學生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做準備。這樣的學校教學方式旨在豐富學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樣的,學前兒童游戲教學也應以應用為導向,在游戲中達成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所謂知識目標,就是掌握游戲的基本概念、特征、分類等理論知識;所謂能力目標,就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游戲;所謂情感目標,就是學生可以通過游戲,在娛樂中樹立科學的游戲觀念,領會游戲精神,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四)精用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了教學目標更好實現,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就應該嚴謹合理,設計、編寫、選擇合適的教材。適合的教學內容才能實現教學目標,而適合的教材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好地呈現。所以,對于教學內容的確定,要取其精華,準確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不斷豐富教材的內容,盡量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分析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大致把學前兒童游戲教學內容分成三部分:基本理論部分,游戲介紹和實踐教學。第一部分是整個游戲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游戲的概念、本質、產生發(fā)展、分類與作用等基本理論,才能游刃有余地設計、指導游戲,使其發(fā)揮最大功效。第二部分是本門課程的重點,闡述了各種游戲類型和介紹,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語言游戲、數學游戲、音樂游戲、美術游戲、親子游戲等。第三部分是本課程的重難點,闡述了如何構建游戲框架、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設計游戲情節(jié)等,同時在實踐與組織指導中學習如何進行學前兒童游戲課程設計。
(五)建構教學方法體系。講授法與自學指導法相結合。教學內容與課時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現如今的眾多教學模式下,課時少、學生多成了上課的主要情況,所以教學離不開傳統的講授法。在教學第一部分——游戲基本理論時,就可以以傳統教授為主,同時借助多媒體和板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要想讓眾多學生在短時間內收獲更多理論知識,并能加以理解,傳統講授是避免不了的,也可以運用自學指導法,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法與研討法相結合。要想課程教學達到最好的成效,必須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本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分析案例,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所以案例教學法也是本課程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例如本課程的第二部分——介紹各類游戲,單純從書本上對各類游戲的講解,學生不足以產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通過課內觀摩幼兒園的游戲教學公開課視頻或錄像,學習分析優(yōu)秀園長和幼兒教師游戲教學案例等方式不失為好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各個游戲類型的了解,還能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內多方討論,總結經驗,使零散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同時,能夠使知識得到共享,豐富學生的游戲教學經驗,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理念的理解。
模擬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學目標的設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方式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學前兒童游戲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游戲的技能”“游戲指導的技能”“游戲創(chuàng)編和教學的技能”,所以可以通過模擬教學與微格教學,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以本課程的第三部分——實踐教學為例,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合作學習、模擬教學、設計游戲教學活動方案,并在組內分析討論,得出最終方案并進行模擬試講。在修改與完善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游戲教學能力。
由于學齡前兒童在課堂上存在著不穩(wěn)定的情況,所以相對于模擬課堂,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應對的突發(fā)狀況也要計入考慮范圍內。在課堂上,學前教育教師還要能靈活扮演多種角色,具備恰當分析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應對這些突發(fā)問題,也是學生將來能更好適應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實際教學,在課程設置中應該加強情境中的實踐教學經驗,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郭海燕.基于體驗教學模式的“學前兒童游戲”課程設計[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11)
【作者簡介】王 林(1982— ),女,山東煙臺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教學。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