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煥枝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孩子愛上識字,學好漢字。在上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預習生字,掌握識字方法、識字規(guī)律。教師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
中國的漢字背后藏著一個個有趣的謎底,在教學中根據小學低年段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喜歡圖畫、游戲、童趣故事等特點,以孩子喜愛的事物作為識字的教材,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識字,孩子們自然會樂在其中。識字教學小妙招是用簡單、形象、有趣、生動的方法打開生字寶庫的大門,引領低年段學生輕松、快樂地識字。讓每一個生字對學生說話,讓學生愛上識字,識字教學就輕松自如,水到渠成了。從課堂延伸到生活,自主發(fā)現、自主識字的好習慣也漸漸養(yǎng)成了。那么,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如何將識字教學有聲有色地進行下去,以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呢?在這里,筆者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先預習再隨文識字
“溫故而知新”,預習同樣也能知新。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布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初讀課文。一年級課文內容大多兒歌化,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容易掌握,很快就能把課文倒背如流。但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能熟練地閱讀課文,并不等于就能認識課文中的每一個字。他們往往表現為:課文讀得很熟甚至能背誦,但是課文中的生字單個指出來有的卻不認識。因此,在學生預習完生字后還有些字不認識時,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后從課文中找出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結合課文的句子認識生字。比如:學習語文園地中的兒歌《東西南北》時,學生熟練地讀完課文,教師板書生字“東”,學生不認識,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指讀短文,并找找“東”的位置。這樣,當學生讀到“前面是東”時,就會很快說出“東”字的讀音。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生字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很自然地就會運用這一方法進行識字。
二、掌握識字方法、識字規(guī)律
學生在沒有學習拼音的情況下,剛接觸一篇新課文,要想認識文中的生字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采取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熟悉課文,如聽錄音朗讀、教師范讀、小老師領讀等,當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了,師可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讀課文時進行隨文識字。如果遇到比較難讀、難認的字時可以先做一下標記,然后師生一起來學習標記的難字。在學習的同時,告訴學生認字的方法: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習生字不僅要記住這個字的音,還要記住它的形。例如:筆者在教“春”字時,提問學生:“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呢?”有的學生說:“我可以把它拆開來編成一句話:三個人在曬太陽,那就是‘春了?!边€有的學生說:“三個人同一天生日,就是春天的‘春了?!边@樣學生對這個字的印象比較深刻了,也就記住這個字了。
三、趣味性識字
1. 比一比,想一想
以往的識字教學都是教師念、學生跟讀,學生感到疲倦,學習興趣不大,而且出錯率高。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嘗試在“平中求奇,推陳出新”。例如,在教學“睛”字時,筆者問學生:“這個字與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相似?”學生很快就說出‘晴字,筆者又接著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位學生很快地回答:“‘晴字的部首是日字,‘睛字的部首是目字。”還有學生回答:“‘晴是跟太陽有關的,所以部首是‘日;‘睛字是跟眼睛有關的,所以部首是‘目?!边@樣,學生印象深刻,出錯率就低了。
2. 瞧一瞧,摸一摸
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聯系實際,進行趣味教學。例如在教學“筆”字時,通過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就得出:一根竹子下面扎了毛,就是“筆”。又如學習“大”字時,讓一學生雙手雙腳張開,其他同學瞧瞧像什么?學生很快就得出:人把雙腳都張開就是“大”字。學習生字不僅要動口還要動手,例如學習“頭”字,可讓學生摸摸自己的腦袋。學習“口”字,可以讓學生摸摸自己的嘴巴。
3. 編一編,猜一猜
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教學中進行猜字謎、編字謎,不僅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鞏固了生字。一開始老師先示范出字謎。例如:一扇小窗細又長,兩只眼睛明又亮(目);一張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無家當(口);什么彎彎像小船(月)等等。當學生從中發(fā)現了樂趣時,教師就趁勢發(fā)動學生開動腦筋自編謎語。教師經常在課堂上滲透這種做法后,學生就會自己去發(fā)現,自己去編字謎。字謎編得好者,可獲得“編謎大王”的稱號。筆者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每當這時,課室總是熱鬧非凡,學生的識字興趣大大提高了。
四、在閱讀、運用中鞏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反復記憶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把已認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山榻B學生讀一些有趣的課外讀物,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進行講故事比賽。這樣既能有效地鞏固識字,又能使學生及早受到獨立閱讀的訓練,得到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
五、在活動中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那么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呢?首先,要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性和濃厚興趣。“學生生活的范圍有多大,識字的范圍就有多大”,學生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漢字的世界里,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家庭、街道、商場、景點,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欲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學習,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語文,感受語文,運用語文。鼓勵學生多看、多讀,如:校園里的墻報、師生的姓名、有趣的商標、實物名稱、各種圖書、廣告牌、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等,讓學生主動發(fā)現生字,積累生字。不單單在語文課上識字,學習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家門上的門牌信息、生活用品上的漢字、電視字幕、電視廣告都能激起學生識字的欲望。
為了鼓勵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筆者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一是制作識字卡,利用識字卡鞏固識字;二是在黑板左上角每兩天抄錄一首古詩,讓學生在課余讀背,從中接觸漢字,認識漢字;三是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把會認識的字標出來;四是利用好語文園地里的“展示臺”,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最后,筆者還把任務布置給家長,讓他們在家里,或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隨時利用漢字資源讓孩子識字。低年級識字量多、難度大,為了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讀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