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嘎
摘要:學生素質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因此寫作深受廣大教師、學生、家長的重視,自然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作文教學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學生的生活枯燥,作文無題材可寫,所以寫作興趣不大,盡管教師費時費力地批改,卻仍收效甚微。面對這種實際情況,我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主動向專家請教,與同事探討以及反思,積累了一點經(jīng)驗,在此與大家一起探討,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漢語文;寫作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70-02
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作文,關鍵在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對《漢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部分的研讀過程中,筆者在思考小學生的寫作時,產生了關于小學寫作策略性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通過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1.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學習策略研究
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對象為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這一類學習者在入學前已經(jīng)完成了母語的部分自然習得,已經(jīng)獲得了較高的母語聽說能力。然而,進入小學階段,母語的讀、寫技能及拼音、詞匯、語法等語言要素能力亟待提升。筆者通過多年語文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僅依賴教學方法的探索改進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學"過程應基于尊重學習者的前提,兼顧教學法研究和學習策略研究。同時,語文學習策略應回歸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
漢語學習策略研究對于應用語言學研究、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以及教學模式的探討都具有深遠意義。漢語學習策略研究探索語言學理論和認知學科理論的結合方式,豐富了應用語言學研究的外延,拓寬了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視角。漢語學習策略研究不僅可以指導學生漢語學習過程,還可以使教學者結合學習者個體因素和教學任務,更加深入地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
2.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在全班營造一種寫作的氛圍,作文教學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首先,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倘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旁征博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真正進入一種境界,那么學生自然會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在平時教師可以親自動手寫作,將現(xiàn)實的生活變成語言文字,將作品拿到班內與學生分享,也許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學生的心目中,你會變的很偉大,學生會覺得自己的語文老師很神奇,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喜歡甚至是崇拜你,在不知不覺中他們也許會因喜歡上語文老師而喜歡上了作文。
其次,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現(xiàn)和被肯定的需要,在每次作文評講的時候將本班的優(yōu)秀作文挑選出來,抓住優(yōu)點重點表揚,提高他們的興趣。也可以成立班級文學社,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這樣的做法會吸引很多愛好文學的學生,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研讀文本,掌握方法
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怎樣擬題、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照應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漢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作者運用對比手法、排比手法寫出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后,可激發(fā)學生你能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介紹你所去過的一個地方,表現(xiàn)出那個地方的突出特點嗎?學生有了文章作范例,手里多了一個寫作的拐棍,有寫自己去過的西湖,有寫黃山……
4.聯(lián)系生活、挖掘寫作資源
"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是困擾小學生作文的重要問題,起步階段更是如此。這與教師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關,我們總是告誡學生,什么是值得寫的,什么是不值得寫的,到頭來,學生反而縮手縮腳,無從下筆。其實,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層紙,就會發(fā)現(xiàn)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寫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沒有不可寫進作文的。分享假期瀏覽的經(jīng)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電視節(jié)目,暢談自己的理想,傾吐自己的快樂和煩惱……目之所及,耳之所聞,寫下來就是作文!每一次的習作教學活動,根據(jù)習作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如寫有關于秋天風景的習作,可以讓學生把上學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園寫進作文;也可以寫校園、草地、山坡……還可以在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樹林里觀賞那里的風景。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的學生看了田野里農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寫成有的像寶塔,有的像元寶……這樣的好句子,寫得很形象、生動,跟他仔細觀察是分不開的。為了讓學生的習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我讓學生堅持寫"隨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見所聞寫成"隨記"。等到要寫作文時,可以把平時寫的內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萬花筒,多姿多彩,學生如能把這五彩的生活寫下來。那么,他們的作文內容也就五彩繽紛了。
5.滿懷深情,批語激勵
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批者與作者應該聯(lián)絡感情,而教師批語是聯(lián)絡兩者感情的紐帶。在批語上傾注老師的希望、鼓勵與批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寫作文和改作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我堅持鼓勵原則,實行高分政策,讓學生感到作文不難,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寫作的積極性也就隨之高漲起來,寫起作文來也就無約束而言了。
當批改到差生作文時,看優(yōu)點,抓住他們哪怕是微弱的閃光點,及時鼓勵,使之成為他們獲得成功的動力。如有位學生通篇作文就一個詞用得好,我就在他那個詞的下面畫上紅曲線,在眉批上寫道:"這個詞用得棒極了!是不是讓這樣的好詞再多出現(xiàn)些?"這樣一來,這位同學對作文有了信心,逐漸把作文水平提高了。當遇到抄寫馬虎的同學,我就用商量的口氣去建議他,批語中寫道:"你的字看上去美嗎?如果覺得美中不足的話,是不是'打扮'一下更合適?"善意的批評,更有利于學生改正缺點。有些作文,有時非批評不可,我會用壞話好說的方式進行批改。如有學生在一篇作文中寫了十多個錯別字。我不是給他們打上許多錯號,去傷他的自尊,而是給他圈上,并寫上這樣的批語:"請你把圈住的字改正過來。我相信,你只要認真,大部分字你是會寫的;個別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經(jīng)常這樣,學生的錯別字,漸漸少了,同時也鍛煉了查字典的技能。如有學生作文沒有下功夫寫,我會寫上這樣的批語:"根據(jù)你的寫作水平,這次作文你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要不花點時間再修改一下,跟咱班這次最優(yōu)秀的文章比一比,如何?"如有學生的作文結尾寫得不好,我寫了這樣的批語:"真可惜,結尾沒有寫好。在指出學生缺點前,先贊揚學生的優(yōu)點。如有學生寫作速度很快,但沒有修改的好習慣。我寫了這樣的批語:"你具有快速構思的能力,很可貴。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希望你在'快速構思'后,再來個'反復修改'。我相信,在你的筆下,會出現(xiàn)好作文的!"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要想讓學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自信、抓住靈感、培養(yǎng)積累的習慣和培養(yǎng)善思勤寫的習慣都是不可忽視地工作,只要切實的做到這幾點,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