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喬芬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其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的藝術性較強,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極大束縛了學生的個性與潛力。鑒于此,本文將積極探究初三閱讀課教學策略,以期對教學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初三 語文 閱讀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87-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以人為本”理念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語文閱讀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閱讀材料特點,從多角度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有的放矢,促進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一、初三閱讀課教學的重要作用
1.閱讀教學可全面提升學生語言
初中語文的諸多課文感情深沉,尤其適合朗讀。在具體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特點適當安排朗讀訓練,尤其是韻律感強烈、節(jié)奏感明顯的佳作,這種的朗讀篇目耐人尋味。讀點詩歌、散文、當代詩歌等均適合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內涵,增加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在提高學生語言敏感力同同時,更好的掌握文章內容。例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文尤其適合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會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閱讀教學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zhèn)魇诮o學生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一方面能讓學生深刻體會篇章中的人文情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訓練學生的情操與審美,讓學生深刻感受作者心理軌跡。例如,在學習《出師表》一文時,學生們就會明白諸葛亮對國家的責任、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對劉后主的深切情感,學生們也會逐漸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人生理想。閱讀教學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初三閱讀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能力參差不齊
從整體上來說,我國初中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雖然學生們進行了多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部分詞匯量、句式、文言篇章,但從整體上來看,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與方法,閱讀能力非常薄弱。在進入初三后,學生們面臨較為高深的閱讀學習,就更顯得力不從心,無法跟上正常教學進度,進而影響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2.閱讀教學方法古板
初中語文閱讀是一門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學科知識,這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及時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但是,部分教師尚未意識到知識更新的重要性,教學模式單一,且繼續(xù)延續(xù)傳統(tǒng)授受制教學方式,無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寫作輔助教學。課堂教學注重知識講授,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較少,很難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3.閱讀教學互動不足
課堂互動是基于平等原則的角度進行的,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沒有統(tǒng)一答案、想法觀點各異。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依舊是課程互動的主體,學生被動互動角色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不起來,學生沒有享受到互動學習的快樂。
三、初三閱讀課教學的策略探究
1.注重文本閱讀
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語文閱讀教學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方式進行的。在語文閱讀環(huán)節(jié),語言一方面是傳遞知識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則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要想理解語言信息,應通過想象、感知等方式進入相應情境之中。故而,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文本閱讀,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引導、轉變學生思維。指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細致、仔細,從而獲得更好的思想感悟。例如,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筆者先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標記出描寫人物的句子。閱讀完之后要求學生結合所讀觀察插圖中的人物,結果只有少數同學能準確對號入座。究其原因,缺乏對文本閱讀重要性的認識,讀書走馬觀花不認真。筆者在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這次之后學生準確匹配的幾率大大提升。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認識到只有注重文本閱讀,才能更好的在文章中獲得更多信息。教師再一次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再一次閱讀,找到人物性格的句子并針對性分析。這一次學生閱讀更加認真,對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很到位:孔乙己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人,他的悲劇是當時社會造成的,通過詳細閱讀,學生們分析的非常到位、有理有據。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初中生因生活環(huán)境、個人理解力、學習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其在情感認知、思維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差異,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學生的理解與看法也會不同。故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緊抓中心思想,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各類學生有表現機會。例如,在學習完《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文章描述,畫一幅春天的圖畫,即使結果圖畫內容千姿百態(tài),學生切入點各不相同。教師也應該用賞識的目光看待每個學生。
3.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筆者建議可通過朗讀競賽、演講比賽、讀書筆記評選、知識比賽、講故事等活動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在享受閱讀喜悅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學習《曹劌論戰(zhàn)》這篇文章時,可充分利用學生愛聽故事這一特點,給學生們講解左丘明的傳奇人生以及赫赫有名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這勢必會為閱讀教學增添浪漫色彩,同時,也會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更好的將學生引入“自學”狀態(tài)中來。與此同時,應授人以漁。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時,教師應授人以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例如,在閱讀詩歌過程中,應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并通過查閱字典等方式加深學生這些字詞的理解,進而初步掌握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逐句解讀。例如,在學習《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中,先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等詞句的意思,在抓住關鍵字詞的基礎上,在這基礎上進行詩句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初三閱讀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從文本閱讀、學生個體差異、學生主體地位等角度入手,詳細論述了初三閱讀課教學的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樊世鋒.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性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教育,2016(7).
[2]王亞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3).
[3]吳偉梅.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
[4]鄧世靈.新課程下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