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榮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個人所得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調節(jié)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的個稅制度雖然歷經(jīng)了多次修法改革,但是修訂的內容主要局限于個人所得中工資薪金的費用減除標準以及利息所得的征免及其稅率變動。對于其本身固有的問題,特別是觸及征收模式的問題,較少涉及。本文結合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制現(xiàn)狀,對個稅制度的主要問題以及原因要進行認真梳理,探討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方案。
【關鍵詞】個稅改革;綜合與分類稅制;工資薪金
【中圖分類號】F812.42
在當前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下,經(jīng)濟新常態(tài)已經(jīng)成為主題。而個人所得稅制在調節(jié)居民收入分配,調節(jié)經(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依照我國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是指國家對我國居民和居住在我國境內的個人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我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當前我國的個稅制度雖然歷經(jīng)了多次修法改革,但是修訂的內容主要局限于個人所得中的工資薪金的費用減除標準以及利息所得的征免及其稅率變動。對于其本身固有的問題特別是觸及到制度方面的問題,較少涉及。因此,研究如何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進行改革,不僅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公平。
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對于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在每年的兩會中,許多人都提出要提高“起征點”,但這遠遠沒有那么簡單,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牽扯到方方面面,不是單憑提高起征點就可以解決的。
前國家稅務總局官員許善達(2014)認為,個人所得稅應該與物價指數(shù)(CPI)掛鉤,按照CPI上漲幅度的兩倍或三倍提高個人工薪的扣除額。朱為群(2015)認為當前我國的個稅主要由工薪階層負擔,個稅要淪為工薪稅,當前我國個稅的改革目標應該放在減少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鎖定高收入人群,加強對證券收入,租賃收入以及股息分紅方面的監(jiān)管。同時,他也提倡實施統(tǒng)一比例稅率,解決因為累進稅率造成的中低收入階層個稅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施宏(2015)認為當前我國應當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就完善征管條件,拓寬稅源基礎,簡并稅目設置,綜合征收范圍,優(yōu)化稅率結構, 完善費用扣除制度等方面入手,改革當前的個人所得稅制。他認為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應當改變分類稅制模式,形成“大分類,小綜合”的格局,兼顧公平與效率。高培勇(2011)也認為當前我國應當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調節(jié)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當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完善應當著眼于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稅制。
國外對個稅改革的研究主要在稅率和單一稅的方向上。
米爾頓·弗里德曼(1980)的主要觀點是:在保持其他稅種的稅率不變以及稅目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以達到降低納稅人稅負的目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拉布什卡(2006)建議實行單一稅制,他認為復雜的稅制易導致偷逃稅,實行單一稅可以避免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促進稅收公平。這種思想也被以后的美國稅改借鑒。
二、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制存在的不足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目的有兩方面,第一個目的是為了籌集財政資金;第二是為了進行收入分配,調節(jié)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但就當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而言還不是很完善,存在種種的不足。以下就是當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一)分類稅制的實行不能調節(jié)收入公平
現(xiàn)在,我國實行的是分類稅制,將收入分為三大類11小項,將納稅人個人來源于不同項目的收入分別按照不同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雖簡化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流程,但卻可能會導致稅收的不公平,因為那些從多種渠道取得收入的納稅人往往個人所得稅負會比從單一渠道取得相同收入的人稅負要低。換言之,在分類稅制下,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往往得不到準確的反映。而且,對于中低收入階層而言,他們的收入來源往往是單一的工資薪金收入,而對于高收入者而言,他們的收入來源往往是多種渠道的,分類稅制就可以為高收入階層提供收入納稅籌劃的空間。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目的之一就是調節(jié)收入分配,降低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而分類稅制的實行卻減弱了這種作用,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減小。
(二)稅率設置不合理
我國在個稅的稅率方面,主要設置的是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但是這兩種稅率在有些方面差異過大。同時,我國在工薪方面采用企業(yè)超額累進稅率,最高稅率達到了45%,與發(fā)達國家的35%~40%差距較大。而這樣高稅率將會導致高收入者盡量使自己的收入多元化,以達到節(jié)稅避稅的目的,甚至因為高稅率,會有很多人采取偷逃稅的方式來減少稅收負擔,這將給納稅極差帶來極大的難度。從而導致高稅率形同虛設,使得累進稅率沒有發(fā)揮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作用。
(三)費用扣除標準的不合理
1.費用扣除標準未能考慮不同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
我國的個稅稅制中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扣除標準,對不同納稅人的工資薪金實行單一無差別扣除標準,這就會導致稅收負擔的失衡。由于不同納稅人的家庭成員數(shù)量、支出結構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都不相同,例如,不同的家庭在對子女的撫養(yǎng)、贍養(yǎng)老人、醫(yī)療費用以及基本生活支出方面可能不盡相同。在實行“一刀切”的標準以后,雖然會簡化稅收的征管,但是這極易加重中低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因為中低收入階層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工資薪金。甚至,因為費用扣除標準的無差別而對婚姻產(chǎn)生扭曲效應,納稅人會對婚姻生子等方面做出自己的選擇,以降低自己的稅負。這也不是我國征收個稅的初衷。
2.未能將物價指數(shù)與個稅扣除標準結合
從世界來看,自從二戰(zhàn)以后,赤字財政政策已經(jīng)廣泛使用,極大地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時也推動物價水平不斷的提高,通貨膨脹已經(jīng)成為各國的經(jīng)濟常態(tài)。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自從20世紀70年代我國實行價格改革制度以來,我國的物價水平在總體上來看,是一直上漲的。而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中對工資薪金的扣除額采用的是固定標準,并沒有與物價水平相結合。當物價上漲時,我國公民的生活必要消費支出將會增加,但是費用扣除標準卻沒有隨著物價的變動而改動,這無疑會增加納稅人尤其是以工薪收入為主要收入的中低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因此,近年來,許多人在兩會提出要提高個稅的免征額。但是一味的提高免征額將會導致稅款流失。
三、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建議
我國建立個人所得稅制度應該具有明確的征稅目的、清晰的功能定位、統(tǒng)一的稅率、透明的稅基和簡便的征收方法。就我國目前而言,為了得到廣大納稅人的支持和擁護,當前的征稅目的可以規(guī)定為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時建立基本社會保障基金。這樣一來,我國個稅制度的功能定位就是減少中低收入階層尤其是工薪階層的個稅負擔以及發(fā)揮個人所得稅在國民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結合我國當前的稅收實際,我國當前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目標應著力于減輕中低收入階層的個稅負擔,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一)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
1.拓寬稅源基礎
就現(xiàn)在的征稅范圍而言,我國應該擴大個人所得稅課稅范圍。首先,可以先確定哪些收入不納入到征稅范圍,其余的都是應納稅所得。其次,要明確收入的來源。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收入,只要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都應該納入到個人所得稅課稅范圍。最后,調整現(xiàn)行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對那些不再適應當前經(jīng)濟形勢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比如那些不再需要政策支持和照顧的事項,可以考慮取消或調整這些優(yōu)惠政策,以適應我國國情。
2.簡并稅目設置
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稅制,就要對現(xiàn)行的稅目進行調整和歸并??梢詫F(xiàn)有的稅目調整歸并為以下5種:一是勞動所得,主要包括勞動報酬所得以及工資薪金所得;二是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主要包括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個人合伙企業(yè)以及企事業(yè)單位通過承包承租等不同形式取得的企業(yè)經(jīng)營所得;三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保持原有的不變,將稿酬所得也并入在這一類目中;四是繼續(xù)保留財產(chǎn)轉讓租賃所得和偶然所得以及利息、紅利、股息所得;五是將應納入課稅范圍又不屬于相應稅目的所得并入其他所得。
3.綜合征收范圍
改革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就要改革現(xiàn)有的分類稅制,最關鍵的是選擇哪些項目進行綜合累進征收??紤]到我國國情,可以選擇將勞動所得和經(jīng)營所得納入到綜合累進征收的范圍之中。其他的應稅項目可以先保持現(xiàn)狀不變,等到條件成熟時,再將綜合征收的范圍擴大。
4.優(yōu)化稅率結構
實行累計稅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調節(jié)收入分配,減少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就目前我國而言,針對個人所得稅率,我國應該適度降低累計稅率的水平,盡量做到累計稅率和比例稅率平等。在我國,工薪階層已經(jīng)成為了個稅主要的負擔者,個人所得稅也淪為了“工薪稅”。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在個人所得稅制方面的做法:擴大低稅率的級距,這樣可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同時,針對工資薪金收入的最高稅率應當適當降低,過高的稅率將導致高收入者容易產(chǎn)生合理避稅甚至偷稅漏稅的想法,導致稅基侵蝕,違背了量能負擔的原則。同時,過高的累進稅率將會扭曲人們對勞動和休閑的選擇,因為稅率的提高,將導致稅收對勞動的“替代效應”:人們的實際工資率降低,勞動和閑暇之間的相對價格發(fā)生改變,閑暇商品較勞動變得更加便宜了,勞動者將減少對勞動的供給,以更多的閑暇代替勞動??梢詫F(xiàn)在的最高稅率降到35%~40%,與OECD國家相持平。
5.完善費用扣除制度
在當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中,統(tǒng)一的費用扣除標準需要進行調整,可以增加一些特殊費用扣除。例如,家庭中的醫(yī)療費用,子女的教育費用,房貸利息以及老人的贍養(yǎng)費用等,都可以在稅法中制定明確的扣除標準。同時,可以根據(jù)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的不同,給予各地一定的調整幅度。同時,借鑒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在費用扣除方面的做法,可以考慮將費用扣除標準與物價指數(shù)(CPI)掛鉤。因為自從2007年以來,我國的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導致我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受到影響,同時也加重了納稅人尤其是低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針對通貨膨脹對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影響,可以考慮通過人大立法,將個稅的免征額與CPI掛鉤。可以按照CPI上漲幅度的2~3倍提高個人所得稅個人工薪的扣除額。因為物價上漲,而我們的工資不一定同步上漲,物價上漲將會導致我們基本的生活支出上漲,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將免征額與物價指數(shù)相關聯(lián),這樣可以減少物價上漲對居民基本生活的沖擊。向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制借鑒,同時兼顧我國的國情,實行“稅收指數(shù)化”。而且實行“稅收指數(shù)化”,不僅可以降低物價波動對納稅人收入情況的影響,而且能夠保證納稅人稅收負擔的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實現(xiàn)稅負公平。
6.工資薪金所得按年計稅
實行按月計稅時,如果兩個人工資薪金相同,但是一個人的收入波動較大,另外一人的工資薪金較為穩(wěn)定時,在實行累進稅率的背景下,往往是工資波動較大的那個人需要交納的稅額較多,這就造成了收入的不公平。但在實行按年征收后,就可以避免經(jīng)濟波動造成橫向不公平。同時,按年計稅的稅務處理相對簡化,因為當前某些一次性收入的計稅有幾種方法,這就會導致實際的征收過程比較復雜。在實行按年征收時,這些一次性所得就會被平均分配到12個月,這會簡化稅務處理,而且也會減少納稅人利用不同的計稅方法進行稅收籌劃。即使在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年申報納稅后,一方面為了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收效率,同時為了保障稅收收入的均衡入庫,按月扣款的方法在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中仍然適用。只需在每年的年末時,對納稅人已經(jīng)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進行匯算,根據(jù)清繳的結果實行多退少補。
(二)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申報
我國可以先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申報個人所得稅,可以考慮將家庭中夫妻雙方的1年的工資薪金進行匯總,再除以24得出兩人的每月平均收入,再用對應的稅率計算出每人每月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再乘以24得出夫妻1年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總額,最后在年底是扣除夫妻雙方被所在工作單位預扣的稅額,多退少補。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申報有3個好處:一是有利于得到完整真實的家庭收入信息,全面推動稅制改革;二是有利于增強納稅人的意識,因為按照家庭征收,納稅人就會考慮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充分了解稅法規(guī)定,以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三是能夠保證稅收的橫向公平,因為實行夫妻聯(lián)合申報,將家庭的實際經(jīng)濟狀況考慮到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中,能夠考慮到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但是,為了避免實行夫妻聯(lián)合申報制度對婚姻造成扭曲效應,也就是防止納稅人因為合并申報制度的施行,將對個人結婚和離婚進行選擇,這也不是我國夫妻聯(lián)合申報的初衷。因此,應當對納稅人提供以家庭為單位申報或者單獨申報兩種方式,允許他們進行自主選擇。同時,也應當規(guī)定,當納稅人在這兩種模式中作出了選擇后,就必須在固定的一定年度內保持不變,防止納稅人在聯(lián)合申報和單獨申報之間隨意變換,造成納稅申報的混亂。
(三)完善征管條件
將納稅人的信息與銀行信用,社會保障等相掛鉤,這樣就會提高納稅人違反稅法的社會成本,提高納稅人的守法意識??梢越{稅人納稅信息和銀行信用信息在內的部門協(xié)作機制,形成扣繳單位信息、自行申報信息、第三方信息和稅務機關整合信息“四位一體”的信息管稅新格局。
主要參考文獻:
[1]許善達.我看中國法國經(jīng)濟之許善達.新浪財經(jīng),2014-7-30.
[2]施宏.個人所得稅制宜“大分類、小綜合”.中國稅務報,2015-4-29.
[3]朱為群.工薪階層個稅改革新思路.中國財經(jīng)報,2015-4-21.
[4]匡小平,肖建華.財政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5]杜靜.論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制度以及不足之處[J].新西部(理論版),2015,(04):62-65.
[6]高培勇.邁出走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腳步[J].中國財政,2011,(9):63-64.
[7]劉榮.美國聯(lián)邦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涉外稅務,2009,(10):50-55.
[8]梁紅.個人所得稅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分析[J].財經(jīng)論壇,2013,(03):73-75.
[9]盧均,何鋒.新常態(tài)下完善個人所得稅探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5,(02):34-35。
[10]孫雪云.中美個人所得稅制的比較與啟示——以調節(jié)收入分配為視角[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03):21-23.
[11]冉美麗.演進視角下中美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效應比較[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2014,(01):73-76.
[12]于蕾.淺談我國個人所得稅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海社會科學,2010,(04):45-47.
[13]尹濤.論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和完善[J].法制與經(jīng)濟,20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