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媛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小組的團隊中,通過開展有組織、有目標的交流活動,共同完成預定目標和學習任務,力爭實現課堂教學高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策略研究
在新課改倡導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年來,每次公開課上,教師幾乎都會設計、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此方式成為公開展示課上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一節(jié)課,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優(yōu)化各小組內部結構,堅持均衡分組原則
一般情況下,教師為了便于課上學生之間溝通交流,往往采取就近原則,以座位為小組劃分的依據。前后、左右能夠得著,說上話的劃為一組。這就使得小組的劃分過于武斷,缺少科學性、合理性。
實際上,要想真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與水平,教師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從組織能力、學習成績、語言表達等多方面實現一種優(yōu)勢互補,即小組內部成員各有所長,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這既能增強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又可以避免學生由于自身某方面能力有限,只能充當“看客”,游離于合作學習之外的現象,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共同參與、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式,而非一種形式,一種僅限于個別“優(yōu)等生”的展示秀。同時,各小組之間學習能力、水平也要大體相當,避免失衡。如果小組間成績差距懸殊,就會影響學生參與、表現的積極性。
二、增強設置情境的高效性
有些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過于牽強,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過于注重追求一種表面化的、形式上的“豐富多彩”,吸人眼球。以往聽課時就有這樣的經歷。一個合作學習問題情境的設置,視頻導入時間長達四分鐘之久,顯然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容易喧賓奪主。情境的設置應當立足于學生實際,能短時、有效地由已有知識過渡切入到對新知的探索與學習當中來,既有啟發(fā)性、引導性,又具有開放合作性,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是高效的。
我在講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課“揭開貨幣神秘面紗”時,通過視頻《貨幣》紀錄片片頭導入新課。這段視頻從內容上看既包含貨幣產生過程即新課內容的梗概,又隱含著對待貨幣態(tài)度這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我截取這段,作為本節(jié)的導課。
三、合作學習設定的任務應當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
首先,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靠單個學生的能力難以完成,需要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的思維碰撞,需要相互補充才能使之完善、全面,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最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即以某一問題為出發(fā)點,通過多側面、多角度構思,探究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又有利于提升多向、發(fā)散思維能力。
“揭開貨幣神秘面紗”這一課,我對教材原有結構做了微小調整。講到貨幣、錢,自然有一個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問題,尤其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因此,我把綜合探究中的“對待金錢的認識與態(tài)度”這一內容確定為本課的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此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既有時代性的現實意義,又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腳點。并把截取的兩段相關視頻進行了合并,這給合作學習的開展也營造了一定的氛圍。
四、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時間與空間
在日常聽課中,時常能聽到授課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學生說:“這個問題,給大家兩分鐘(或三分鐘)時間,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分析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合作學習的任務過于簡單,只需兩三分鐘學生即可完
成。如果是這樣,這個任務還有必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
成嗎?
二是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形式,教師并沒有真正對合作學習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問題任務提出后,剛兩三分鐘,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一種思考與合作的狀態(tài),就被老師叫停,草草收場。后果可想而知,往往是學生一知半解,老師牽強附會。甚至在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時,老師在一旁“幫腔”。這顯然是用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思考,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深度發(fā)展。
筆者認為較為合理的方式,不如讓學生自己舉手示意,教師整體把握。這樣既充分保證了學生合作學習真正得以落實,又不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
五、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理性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是指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獨立的分析、質疑、探索、實踐、概括、總結等方法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的方式。集中表現為自尊、自立、自律、自強等自我意識及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評價的能力,強調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而大多數公開課上,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和學生活動的多樣性,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長此以往則容易使學生缺乏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見硬就回,形成一種對小組合作方式的濫用。
我在講授“揭開貨幣神秘面紗”這一課時,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在“貨幣產生過程”和“貨幣職能”這兩個知識點的處理上,分別采用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讓他們自己整理、概括,并加以展示,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增強他們面對學習困難的抗挫折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頑強的學習毅力。因此,筆者認為,理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畢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問題與困難需要學生自己面對、獨立完成。
六、保持合作學習的持續(xù)性
小組合作學習絕不是公開展示課上的曇花一現,而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習慣,應該使它融入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及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成為一種規(guī)范的、常態(tài)化的方式。
七、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進行科學的評價
1.各小組間要有橫向評價
小組討論后,教師要根據巡視和組際交流的情況,對認真討論、發(fā)言完整、正確的小組進行表揚;對不夠認真、意見零散的小組提出希望,增強小組的集體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等現代意識。
2.爭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3.評價要全面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給予積極鼓勵和贊賞。對學習中表現認真仔細的學習態(tài)度、團結協(xié)作、相互謙讓的精神及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習慣,也要及時進行表揚。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是一種已經被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充分肯定的學習模式。但課堂教學實屬于永無止境、不斷探究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結合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教學實際,多層次、多角度剖析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分析、反思、調整,以保證其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邢巖.以小組合作方式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J].現代教育科學,2011(2).
[2]李春霞.初探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模式[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