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德育教育不僅是品德教育的任務,還是各科教學要完成的共同任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國教育方針的要求。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挖掘德育材料,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4-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07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有機滲透,不能硬貼品德教育的標簽,而應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品德教育的素材,巧妙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計算、推理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志與品德。
一、利用教材,充分發(fā)掘德育材料
經過研究小學數學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其蘊含極豐富的德育因素,其本身內在的科學體系和邏輯體系就是很好的品德教育的素材,所以要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滲透。
首先,應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素材來實現。在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部分是體現愛國主義的內容,可以利用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向古代數學家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民的情懷,使他們從小樹立愛國抱負,形成從小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的優(yōu)良品質。如“四舍五入法進行計算最早在中國開始使用”“小數也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等,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材料,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數學歷史,通過認真閱讀、合作討論、老師引導,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產生愛國思想,從小發(fā)奮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又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十五頁是介紹我國特有動物的種數、瀕危和受威脅動物的種數的主題圖和統(tǒng)計圖,在教學這些內容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品德。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元、角、分”教學,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教育;通過“ 時、分 、秒” 教學,對學生進行珍惜光陰教育;在應用題教學中,可結合“ 植樹造林”事例,培養(yǎng)學生綠化祖國意識,以及結合諸如節(jié)約用煤氣、糧食增產、激光測距等許多具體事例中的數據資料,使學生在解題中受到多種思想的教育。
其次,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也比較隱蔽的出現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加以發(fā)掘。比如對稱圖像、加與減、乘與除、等與不等、正比例與反比例、和差積商的變化等內容,都體現出了運動變化和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注意引導,組織學生討論、感受這些數學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欣賞這些內容給數學帶來的哲學美,從而使他們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再次,小學數學中的法則、定律、圖形、數字等具有“美”的因素,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這些內容體現出來的抽象美、對稱美、規(guī)律美、平衡美……引導學生主動去欣賞數學美,并利用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創(chuàng)造數學美,體驗數學學科的對稱與和諧、簡單與明快,從而潛在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善于引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學習數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身邊的事情數學化,有意識地結合教材,讓學生議一議、查一查、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即用數學思維分析生活,用數學的思維解決身邊的問題,使學生領悟“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的觀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接受學習目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計算、作業(yè)、評價等手段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相互協作、作業(yè)整潔美觀、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等,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首先,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教師對作業(yè)的布置精挑細選、難易分層、量要適當、要求具體、認真批閱、準確點評,逐漸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認真的處事態(tài)度。其次,在作業(yè)布置時要有意識地分層設置“跳一跳,摘桃子”的難度,讓不同等級的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和產生興趣。除一般作業(yè)訓練外,還要給數學尖子學生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作業(yè),給尖子學生知難而進、勇于攀登的機會。再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制約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認真?zhèn)湔n和精力充沛的課堂教學態(tài)度,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教師熱愛學生,特別是熱愛差生的教育情懷能感染學生,令學生“親其師,近其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在校園里,在課堂上,教師端莊的儀表、和藹的教態(tài)、自然大方的舉止、簡練幽默的語言、規(guī)范整潔的板書、美觀流利的字跡等都會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榜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校園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教師禮儀的要求,處處給學生以示范的作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一絲不茍,就是書寫一個阿拉伯數字也要嚴格起筆、運筆、收筆,精益求精,用數學美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讓學生產生樂學的欲望和模仿的動機。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美,自覺地創(chuàng)造數學美。
三、通過數學活動課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滲透品德教育也是一種重要途徑。數學教師要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走出課堂,走進社會,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學習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最終養(yǎng)成學科學、用科學、創(chuàng)新務實的優(yōu)良品質。如在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測量并計算學校校園和農田菜地的面積。應用題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收集有關數據,自編應用題并進行解答等。如在學習了統(tǒng)計圖表一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學校、班級的圖書進行統(tǒng)計,計算出生均圖書冊數,統(tǒng)計生均校園面積,并繪制成圖標,還可以對城市污水排放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制成圖標,最后提供給環(huán)保部門,作為環(huán)境整治的依據。這樣,充分利用數學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廣泛應用性,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路國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10):155.
[2] 周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2013(3):66.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