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莉
摘 要 小班幼兒不論是體力或是其他各方面能力都相當有限,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也比較差,再加上缺乏生活經(jīng)驗。所以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知道處理各種意外的基本常識就變得很重要,唯有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實用的自我保護的知識、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更加健康地成長。
關(guān)鍵詞 小班幼兒 自我保護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7-0129-01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明確提出幼兒園應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他認為“健康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chǔ)?!薄坝字蓤@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痹凇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fā)實施教育。
一、精心設(shè)計教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小班的幼兒剛剛離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懷抱,來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還不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想回家的愿望非常強烈。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設(shè)計《不跟陌生人走》《爸爸媽媽不在家》等活動,創(chuàng)設(shè)幾個生動有趣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在看看、講講中,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如:當你獨自在家時,有人來敲門,你會怎么辦?有人自稱是你爸爸媽媽的好朋友來接你回家時,你能跟他走嗎?當你在商場或街上與爸爸媽媽走散時,你會請誰來幫助你呢?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隨便開門,遇到困難請警察或商場營業(yè)員幫忙等,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
1.來園離園活動中的自護教育
幼兒在來園離園的路上常發(fā)生一些腳壓傷的事故,針對這一情況,在晨間談話時,可以設(shè)計“明明的腳怎么啦?”的談話活動,通過觀看錄像、幼兒自由講講,明白腳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保護它不受傷害,進而遷移到要保護好雙手,要安全地使用剪刀,不拿著尖的東西亂跑,吃東西時不大聲講話和發(fā)笑,不能把鉛筆、筷子當玩具等。同時知道不能用臟手揉眼睛,不能把珠子、豆子等小東西塞入耳朵中玩,也不能把別針、鈕扣、硬幣等含在嘴巴里等等,萬一發(fā)生意外,不能用手指亂捅亂挖,應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等。
2.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自我防護教育
戶外體育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身體,而且直接受陽光和新鮮空氣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和身心健康。但同時,幼兒由于玩得非常專注、非常投入,也容易發(fā)生一些碰撞、擦傷等現(xiàn)象,球類活動中此類現(xiàn)象更多。為了更好地開展好活動,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追逐跑時,要求幼兒拍到對方即可,不要非抓牢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應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在追逐跑時要注意不要和別的幼兒碰撞,要學會躲避和閃讓。
3.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在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隨機的、有針對性的自我保護教育。如課間活動時,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時按樓梯上的示意圖靠右扶著欄桿輕輕走,不從很高的樓梯臺階上往下跳;就餐時不大聲說笑,以免骨頭卡傷喉嚨;不觸摸電源插孔,不用發(fā)夾、螺絲等塞入插孔內(nèi),了解電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突發(fā)事件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
三、家園合作,努力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對幼兒的影響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護教育的內(nèi)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必須有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孩子在父母的具體幫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知識。如:父母帶孩子外出游玩時,可告訴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橫道線,要遵循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過馬路時要一停二看三通過,要從斑馬線上走;另外也可告訴孩子要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果殼紙屑,不隨便采摘花草樹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凈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不玩電插座,不爬陽臺窗臺,不給陌生人開門,不亂吃藥等等。同時,幼兒園成立了家長助教團,家長們積極參與幼兒園教研活動并走進課堂,有效促進了家園合作。
參考文獻:
[1]蔣慧鶯.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6,(02).
[2]孫春榮.幼兒自我保護能力雙通道[J].山東教育,2006,(15).
[3]黃文云.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10,(3).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