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好好?オ?
經典的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名著可以豐富人的內涵,獲得人性的滋養(yǎng)。對于中學生來說,名著閱讀可以為寫作奠定基礎,所以語文教師應特別重視名著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互動性聯系。
一、閱讀與寫作互動性現狀
1. 閱讀范圍明顯不夠
當前的高中教育雖然有減輕學生負擔等口號,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科教師都針對考試布置了相應的鞏固性學習措施。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外也被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和作業(yè)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缺少穩(wěn)定的閱讀時間。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擴散的速度日趨加快,學生隨身攜帶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可以隨時瀏覽信息和各種書籍,也擠占了為數不多的業(yè)余時間,導致課外閱讀名存實亡,尤其是古典名著的閱讀范圍和閱讀累積量明顯不夠。
2.缺少閱讀技巧和深度
在以往的名著閱讀中,教師大多要求學生遵循“泛讀—精度—細讀”的名著閱讀規(guī)律進行學習和記憶。但是根據筆者自身的學習經驗和與學生交流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基本沒有學生能堅持以“三段式”的閱讀方式去閱讀古典名著,總結和記錄讀書筆記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大多是浮光掠影式的泛讀,一晃而過,對名著中蘊含的寫作技巧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缺少閱讀深度的名著閱讀方式不僅不能夠為作文的寫作提供必要的文學素養(yǎng)累積,更是難以與當前的語文學習形成互動性聯系。
3.缺少互動性橋梁
在高中語文學習和高考的壓力下,學生的閱讀時間已經不能與小學和初中相比。閱讀的目的不僅是擴展眼界和積累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名著來提高語文學習的實際成績。但是當前的語文閱讀課堂和課下閱讀都缺少閱讀與寫作的互動性橋梁,兩者之間甚少有聯系。學生對寫作的素材累積大多來源于教師布置的名句背誦任務,而不是業(yè)余時間閱讀的典故和名句,因此難以對名著中的經典語段信手拈來。
二、名著閱讀與寫作互動策略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學習中,寫作和閱讀的重要性不容贅述,考試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也不用多說。提高名著閱讀與寫作的互動性聯系成為在有限的名著閱讀中實現閱讀目的的重要方法,筆者對此提出了幾點淺見,略陳如下。
1.重視名著閱讀與寫作互動性的聯系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寫作在本質上是對文學作品內涵的懸疑設置和釋放過程,是對當下自我狀態(tài)的閱讀理解。因此,高中語文的寫作其實是對名著閱讀的一種回放。閱讀的狀態(tài)會在一定程度上反饋到寫作的過程中來??梢娒喿x是寫作的學習過程,寫作則是名著閱讀的成果展示。須知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閱讀與寫作之間暗含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但是在當前的語文學習中,寫作與閱讀的時空聯系被人為地割裂,也就是說,學生將名著閱讀當作學習任務去完成,缺少了閱讀中的自我主動性,將閱讀與寫作當作是兩個空間的事物,立體感和層次感不斷上升,兩者之間的互動性聯系越來越少,這就使得名著閱讀難以發(fā)揮其文學素養(yǎng)累積的推動作用,使得名著的閱讀和學習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語文學習本末倒置,忽視了語文學習的基礎與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累積。
法國作家、思想家羅蘭·巴特曾經對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互動性關系進行過深刻的總結與分析。他談到,閱讀和寫作在相互激活的運動中,或許是全體創(chuàng)造力,甚至全體生殖力。我在被養(yǎng)育的幼年,為我所愛者做了什么呢?閱讀和寫作的關系,相當于婚姻式的關系——創(chuàng)造和生殖的結合,雖然已做過無數次,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賦予它人類學意義。生育和創(chuàng)作,嚴格說來不是對死亡的勝利,而是一種辯證關系:個性和種屬的辯證關系。即我寫作,我 “結束”(作品),以及我死時,由于由此作為,某種東西在延續(xù)著。人類文學因此而存活,壓在文學上的滅亡和消失的威脅,相當于對人類的一種湮滅,一種精神的種族的湮滅。重視名著閱讀與寫作,代表著對古典文明的尊重,同樣也有助于對自我認知的升華。自古以來,我國文人崇尚“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曾熱衷于贊譽某些人“文如其人”,這都是我們提高對名著閱讀與寫作聯系的重視程度的內在動力。
2.完善名著閱讀中的累積要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過:“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彼谋疽馐且宰晕覟橹行膩硖嵘龑υ娫~賞析的格調和層次。站在生命之上來完成對文學的賞析。也許我們在名著閱讀中還不曾有此功力,也許我們在寫作與創(chuàng)作中還不能完美地融合,但是這并不妨礙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提高對名著中良好素材的吸引和學習,增加對閱讀中要點的累積。
說到當前的語文寫作,高中階段的初級層次是完成每次考試中的作文任務。因此需要我們平時不斷積累作文考試所考的知識點。這就要求在名著閱讀中注意對閱讀內容的篩選和收集。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是教材中收錄的文學作品以及詩詞作品。雖然做不到通篇背誦、過目不忘,但是完成對其中部分名句的背誦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山。語文名著閱讀的至高層次是創(chuàng)作。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能做到汲取古典名著精華,養(yǎng)蘊自我文化修養(yǎng)的學生少之又少。我國古典名著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學辭藻和歷史典故,都是提升自我文學素養(yǎng),提升寫作能力的養(yǎng)料。因此,根植于我國古典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不斷學習和吸收有益的文學知識,就能夠找到寫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做到文思泉涌。
3.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傳承傳統(tǒng)閱讀精髓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私塾式教學一直在發(fā)揮著重要的啟蒙和基礎教育功能。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種填鴨語文教學方法有著難以談盡的令人病垢之處。但是不可否認,私塾教育方式在某些方面確實可以打牢人的文學基礎,否則也不會出現那些震古爍今的文學巨匠。所以,在今天的名著閱讀學習中,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進行適當的借鑒。
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是名著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原則。對于文字敏感性較強、文學轉化能力較快的學生而言,通過借鑒古代私塾式學習方式,不僅可以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的文學典籍,還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深厚的文字功底,可謂一舉兩得。而且當前高中學校大多具備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圖書館、檔案室等。這些資源一直難以被充分利用起來,這是當前名著閱讀學習的一條“捷徑”,以最低的成本來獲取最高的知識價值。
文學名著是人類思想的聚集地,寫作是人類智慧和情感的傳播方式。因此,在高中閱讀與寫作關系的認知上,我們需要擺脫社會無意識帶來的藩籬和限制,讓文學的真正內涵浮現在閱讀與寫作的水面上,最終提高自我認知,帶動學習成績的不斷進步,實現個人氣質的升華。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