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月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課堂是一門非?;A且重要的學科,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大概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對教學的內容有一個掌握,同時也對語言進行了實際的運用,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語言。而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量較低,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因此,對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朗讀教學 有效性
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成為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以及途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反復多次的朗讀才能更好的掌握文章中的詞匯和語言,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缺少對朗讀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能正確的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再加上教學手段以及方法的單一性和枯燥性,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教學效率較低,因此就應該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筆者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缺乏對朗讀教學的認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練習,但是教師只是將這一練習作為讓學生大概掌握和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手段,作為課堂講解的一個跳板,其給予學生的朗讀時間非常少。這樣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說明了教師對朗讀教學缺少應有的重視,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朗讀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朗讀教學的效率無法提高。
2.教師缺少對朗讀教學的指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的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有的教師甚至只是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對文章進行熟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給學生留下朗讀的時間,更沒有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使得學生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去朗讀課文,使得學生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朗讀問題,而教師缺少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情況也直接導致了朗讀教學效率的低下。
3.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單一枯燥
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過程都是學生在不斷的對文章進行閱讀,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使得學生對閱讀教學缺少應有的興趣。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運用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也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只是單純的完成朗讀的任務,只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即可,這樣單一和枯燥的教學手段以及方法無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通過有層次的閱讀,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朗讀教學的層次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訓練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應該將朗讀內容進行由少到多的安排,通過有層次感的朗讀教學設計來讓學生逐漸的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適應,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朗讀教學的內容,達到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少年閏土》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有層次的閱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根據(jù)層次的劃分分別進行朗讀,并在朗讀之后總結出這一層次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更好的文章進行了朗讀,同時也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通過合作學習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就是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每一篇文章的朗讀均有若干個學生合作完成,每個學生朗讀一部分或者是按照角色的不同對學生進行朗讀的安排,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對《為人民服務》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方式進行組合,將文章分成若干個部分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別朗讀,看哪個學生朗讀的更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更好的完成朗讀教學,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3.通過不同文本訓練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本中教學的內容有很多,其包括的文本類型有詩歌類文本、敘事類文本、說明類文本以及童話類文本等,每一類文章的朗讀方法和模式均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給予不同的文本訓練。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文本的內容以及模式來讓學生進行不同的朗讀練習,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朗讀的方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對《一件小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讓學生按照敘事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而對《女媧補天》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按照童話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教師應該對每一類文本均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實施教學,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掌握每一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朗讀課文,同時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4.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就應該讓學生整體的感知課文,學生只有在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更加富有感情和激情的去朗讀課文。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讓學生帶著與作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例如,教師在對《祖父的園子》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整體感知課文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初次朗讀,并讓學生總結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朗讀文章,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而要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就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對教學的手段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讓其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海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28):175-176.
[2]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0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