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也應遵循著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不斷提升教育的質量。本文主要從倡導以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建立以知識為基礎的課堂、做好預習工作以及積極利用新媒體這幾個方面介紹了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教育 課堂 學生 新媒體 高中政治
一、倡導以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有心理學專家曾表明,學生在思維上是否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tài),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主觀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要看學生是否存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需要。思維源于問題,問題和思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在學習《政府的職能》當中,教師可以首先設置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去思考“當下就業(yè)形勢如此研究,作為一名高中生,該如何去面對和迎接就業(yè)呢?”這些問題讓學生聽起來好像和自己也有所聯(lián)系,因為高中生下一步就是高中生,高中生一旦畢業(yè)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這些問題。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就愿意去學習,進而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1]
二、建立以知識為基礎的課堂
知識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知識作為能力的基礎,能力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如果沒有基礎,那么能力將成為空談。掌握基本的知識、理論與方法,是政治課堂教育的目標,也是學科具體傳遞知識的載體。如果沒有具體的學科知識,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也無從下手,很難對復雜的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與分析。所以,在進行課堂訓練時,教師盡可能地把握住知識的本質,為學生傳遞出一些基本概念、內涵等內容,例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共服務這些職能的體現(xiàn),以及它們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2]
三、做好預習工作
學生學習的過程,事實上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它從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支配與影響。興趣是刺激人們去學習最好的素材,興趣并不是一種智力因素,卻能夠強化人體的學習動機。要想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需要對學生的興趣給予充分的重視。課前準備工作,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在課前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理解新課標的要求,仔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所要傳遞的內容,這樣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也會有一種直觀的效果。高中政治教師要把握住教學的重點,預先對教材進行閱讀和研究,根據(jù)知識點的難度以及學生的接受情況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在戰(zhàn)場上,我們講究擒賊先擒王,那么在講授課本內容時,教師也要把握住知識的重點、難點,這就是學習中的王。多花費功夫在這方面,讓教材知識和具體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學生去理解。不僅如此,教師研究教材,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鉆研、學習的過程,如果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充分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打造高效課堂。[3]
四、積極利用新媒體
創(chuàng)設情景課堂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利用多媒體教學是十分具有優(yōu)勢的。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現(xiàn)對課堂內容的再現(xiàn),這對于學生理解上的不足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在當下的政治教育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而具體的教育目標的設定,則有效地體現(xiàn)出了教育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它可以控制著整個課堂,也是實現(xiàn)課堂效果的基礎。課程改革在不同的課程都有各式各樣的體現(xiàn),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也需要不斷嘗試新的方式方法。政治作為一項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學科,它以實驗為基礎,在教學中利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政治課堂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性影響,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質量。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工具還是具體的方法,均有一定的時代性與傳媒特色。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在新媒體的引導下,通過各種渠道可以接受到各式各樣的信息,更有助于學生去理解和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政治教育重點在于為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解決高中生的思想問題為核心而進行的實踐活動,政治教育的服務主體的人,從事教育的也是人,所以,這項教育工作需要堅持以人為中心,以人文關懷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4]
結語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互動可以讓學生從被動的模式轉變?yōu)橹鲃拥哪J健W寣W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將知識點更加透徹、深刻地融入到自己的腦海當中。這種教學改革對于教育的質量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高中政治上,筆者認為應當順應改革的需求,更新教育方法,更快、更好地適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素華.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優(yōu)質高效高中政治課堂的構建[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01:67-71.
[2]吳美燕. 高中政治課堂的“應有品質”——以《文化與社會》一課為例[J]. 課程教學研究,2013,06:71-73.
[3]賴永珍. 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課堂——淺談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文學教育(中),2014,05:149.
[4]李長春.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的必然性[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