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謙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不同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想、說、做、議的過程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因而使全體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才是教學本真的追求。
關鍵詞:情境;實踐;設疑;優(yōu)化
在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發(fā)言機會留給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不僅參與了數(shù)學課堂的學習,感悟了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掌握了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亮”起來了。
一、巧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想一想的機會,從而引出概念
一般情況下,概念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果能通過巧設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南胍幌霗C會,讓學生主動參與,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氣氛也會更加融洽、生動、有趣。
在“認識周長”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只螞蟻圍著一片樹葉的邊線,啃了一圈,最后回到起始點,這樣貼近生活的情境,學生覺得既親切又好玩,從而調(diào)動了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老師問“你能說說螞蟻經(jīng)過的路徑嗎?”給學生半分鐘的思考時間,同桌交流,組織語言,然后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由回答,有學生說螞蟻沿著樹葉爬了一圈,有學生說是樹葉邊線一圈等等。我因勢利導,順利地引出樹葉周長的概念,并使學生自己延伸總結出物體周長的概念。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引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應根據(jù)具體的課堂情境靈活地對其進行修改。
二、親身實踐,給學生寫一寫的機會,從而得出結論
正所謂實踐出真理,實踐不僅僅只是說學生動手去操作,它包含讓學生在一個教學活動中充分地探索、合作與交流。只有在如此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得到真知。
例如,在教學“倍數(shù)和因數(shù)”時,探索如何求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和因數(shù),當學生充分理解了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自己先寫一寫,試著找3的倍數(shù)和36的因數(shù),然后展示學習的結果,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比較,一步步優(yōu)化求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方法,最后由學生自己總結出:(1)求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只要把這個數(shù)×1,×2,×3,×4……(2)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只要利用乘法或除法算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一對一對找。
事實證明,由學生親身實踐、動手寫一寫、不斷優(yōu)化方法最后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說,更加深刻,更有利于理解與記憶。教學中應允許學生失敗,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小組成員的團結協(xié)助意識。
三、巧設錯誤,給學生議一議的機會,從而突破難點
教學中的重難點雖然老師再三練習,但效果還是不佳。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一些錯誤或矛盾的情況,讓學生研究一番。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時(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出“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后,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因此可以安排這樣一題:
練習:下列運算中正確的是( )
教師先不做講評,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請說說自己選擇的理由。如,為什么選項C是錯誤的?錯在哪里?應該怎樣改正?同樣,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質(zhì)疑。師生共同參與,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讓學生再次有效地反思問題,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設計錯誤的時候,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起到“導航”的作用,才能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四、激活思維,給學生講一講的機會,從而優(yōu)化解題思路
在教學中,老師都會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講析,解決問題,如果通過有效的開放性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那么課堂就能“活”起來了。
例:一籃桃子連籃子重15千克,賣出一半后連籃重8千克,求籃重。
生一:根據(jù)題意可知,桃子和籃子的重量由15千克減少為8千克是因為賣出了一半的桃子,也就是說少了的重量15-8=7(千克)就是一半桃子的重量,由此可以求出整籃桃子的重量,然后用整籃桃子和筐的總重減去整籃的重量,就是籃子的重量。
先求半籃桃子重多少千克?15-8=7(千克)
再求一籃桃子重多少千克?7×2=14(千克)
最后求籃重多少千克?15-14=1(千克)
生二:這道題還可以這樣想:半籃桃子和籃共重8千克,那么從8千克中去掉半籃桃子的重量,就是筐重。
先求半籃桃子重多少千克?15-8=7(千克)
再求籃子重多少千克?8-7=1(千克)
……
有些同學甚至還有其他的方法,不同的解題思路,不同的列式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樣通過講一講,人人參與,學生成了活動的主人,通過分析比較,既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又豐富了解題思路,拓寬了方法使用的領域。
課堂上教師大膽地留些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議一議、講一講,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會得到雙贏,我們也會收到他們的一份精彩。
參考文獻:
董燕.在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維中踐行“六大解放”思想[J].福建陶研,2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