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蕊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我國整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yè)的組成部分,但是,合作辦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保障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教育質量,構建完善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保障體系,成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fā)展的關鍵議題。文章以浙江財經大學中加會計合作項目為例,試圖通過對該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實踐分析,提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要點。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質量保障體系
一、引言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項目。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數量在迅速增加,形式不斷多樣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在逐步健全。但是,合作辦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違規(guī)辦學、辦學質量不高、消費者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等。
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與加拿大勞倫森大學合作開設的中加合作會計本科教育項目(以下簡稱“中加會計合作項目”),憑借其特有的辦學模式與強大的師資力量,完備的質量保障體系,吸引著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的關注。本文試圖通過對該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實踐分析,提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要點。
二、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項目質量保障的實踐
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已設有ACCA、CGA、中美班等中外合作項目,于2012年新設中加會計合作項目。該項目由浙江財經大學與加拿大勞倫森大學共同舉辦,其專業(yè)核心課程全部采用勞倫森大學指定的原版教材,并實行雙語授課(引進課程大部分由外籍資深教師講授)。該項目的特色是采用“2.5+1+0.5”的“三雙”模式辦學,即“雙校園”“雙教學”和“雙學位”。以下筆者總結了該項目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實踐。
(一)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
選擇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是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的前提。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不僅指外方的辦學質量,也指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良性互動。浙江財大的合作伙伴勞倫森大學是一所創(chuàng)辦于1960年的公立大學,位于安大略省的薩德博里市,該校師資力量雄厚,主要采用小班授課,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教授討論學習問題。作為一所綜合大學,學校提供多達100多個專業(yè)的課程,其設置十分靈活,方便學生跨專業(yè)學習,培養(yǎng)綜合素質,一些專業(yè)還提供雙學位課程。該校與浙江財大會計學院具有多年的合作淵源,為雙方在會計本科項目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
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中外合作項目質量保障體系設計和學生培養(yǎng)的指南。浙江財大中加合作項目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和交往能力,有較寬厚的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相融通的學科背景,能夠熟練運用中、英雙語,熟諳會計學國際慣例及國內實務,知曉國際市場會計學知識,了解國內外會計機構的運作管理程序,服務于各類中外機構和企業(yè),具有國際化服務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級會計、財務管理、審計人才。該目標不僅符合浙江財經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特色,也符合浙江省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該項目的戰(zhàn)略性定位。
(三)清晰的人才質量目標
為了將培養(yǎng)目標轉化為人才質量目標,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辦學項目將培養(yǎng)目標具體化,使之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要求。具體地,通過該項目所規(guī)定內容的學習與訓練,學生達到以下培養(yǎng)要求:(1)熱愛祖國,積極進取,遵紀守法,富有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2)熟練掌握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組織和管理大中型單位會計工作的基本技能;(3)掌握從事現代會計管理工作所必備的管理、經濟、法律、審計等基本知識;(4)熟悉與會計工作有關的經濟、管理、財政、金融、稅收和財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5)具有較強的專業(yè)判斷能力與決策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熟練掌握英語(雅思成績6.0以上)和計算機技術,并能使用英文和計算機從事本專業(yè)的業(yè)務工作;(7)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有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調查、歸納、整理分析、撰寫論文的能力。
由上可見,該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僅具體,符合時代特點,而且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成為人才培養(yǎng)質量控制的基點。
(四)完善的項目組織與管理
1.多級有效的管理機構。該項目成立了校際合作辦學項目管理委員會、項目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項目負責人多級管理機構。對項目的重大事務、運營事務、日常事務進行分級管理。實現了多級有效管理體制。
校際合作辦學項目管理委員會以中方校長為主任,加方校長為副主任。其他成員包括中方分管副校長、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會計學院院長及教學副院長,加方商學院院長及副院長等九人。項目管理委員會履行對項目管理授權、使用經費審查和項目質量的監(jiān)督與評估。
中方和加方分別配備項目負責人,并由雙方學院分管教學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及資深教授等九人組成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一次現場會議,擬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計劃、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確定任課教師、管理引進的合作方優(yōu)質教育資源、項目評估及整改等。
項目負責人則負責日常雙方的交流溝通、安排教師上課、交流等事務。
2.從源頭和過程管理培養(yǎng)質量。為了從源頭管理教學質量,對生源進行嚴格評價,對個人學習志愿、跨文化學習意愿、對專業(yè)熱愛程度、英語能力和專業(yè)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性評估,以確定錄取結果。會計學院建立了一套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招生、錄取、考試等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并對各種資料進行存檔管理,從培養(yǎng)過程保障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中加項目學生的招生情況及學籍管理由會計學院統(tǒng)一負責,使得教育質量在招生、學籍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得到體現。
3.嚴格保證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的重要內容。為了使學生既能提高全英語語境下國際會計學習與應用能力,又不脫離符合我國實際的會計體系教學與應用,該項目有10門外方引進課程采用加方和中方合作授課的方式進行。每門課由外教面授30小時(40課時),中教則全學期按課表組織正常授課。通過中加雙方教授合作授課的方式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同時履行對項目質量監(jiān)測職責,從教師、學生、教學等方面對教學質量進行強化監(jiān)督。建立了包括教師資格準入制度、主講教師資格制度,對包括外聘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監(jiān)督和管理;在學生管理方面,完成單獨行政編班、單獨授課、單獨考試、配備學業(yè)導師、學籍管理等工作;在教學管理方面,完成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管理、成績管理、畢業(yè)與學位管理等工作。教學監(jiān)管還采取多種形式,如教學督導隨機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學情況,并直接或間接地向項目負責人和教學單位反饋意見。建立了從教師聘任到學生畢業(yè)覆蓋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全部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4.合法合規(guī)的文憑證書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文憑證書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文憑證書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所頒發(fā)的畢業(yè)文憑及學士學位證書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審批及招生簡章、招生廣告等宣傳中的承諾相符,且原始材料完整,歸檔保存。學生必須取得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的全部必修課程(環(huán)節(jié))的學分和所需選修課程的學分,并取得畢業(yè)總學分和德、體合格,方能畢業(yè),頒發(fā)畢業(yè)證書。符合授予學士學位條件的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赴加拿大學習一年的學生,修完規(guī)定的課程,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可獲得加方頒發(fā)的勞倫森大學商學學士學位。
(五)打造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
1.師資評聘機制健全。嚴格執(zhí)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講教師資格審查制度,切實保障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一線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教學能力。
2.專業(yè)基礎雄厚的雙語師資隊伍。雄厚的英語(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為保障該項目的質量提供了強大的師資支持。會計學院現有雙語教學專任教師19人,其中高級職稱比例為58%,12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具有海外名校碩士學位。該項目招生兩屆以來,加方已先后派8名專業(yè)教師前來授課,這些教師全部為勞倫森大學資深教授,教齡均在10年以上。除了外教授課外,每門引進的核心課程均配備1—2名助課中教。該項目本學年中方授課專任教師共有9名,這些教師中大部分均獲得海外碩士及以上學位,擁有國際會計師資格證書等。
3.多層次的師資培訓機制。會計學院巧用多方資源,構建多層次國際化專業(yè)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提升機制,包括:海歸碩士學歷提升、教師海外訪學、國際學術論壇、教學方法培訓、國際合作研究等。近兩年,先后舉辦3次國際教學方法培訓,有3位海歸碩士獲得博士學位,有5人到美國訪學4—6個月,組建兩個中外學者研究團隊,教師參加英美加注會協(xié)會培訓活動30余次。
(六)完善的教學組織與管理體系
1.合理動態(tài)的教學計劃。該項目課程體系結構合理、執(zhí)行情況良好。在原有教學計劃基礎上,每年根據執(zhí)行情況做出修訂,并由相關專業(yè)教師進行可行性論證。教學計劃一經確定之后,對照計劃嚴格執(zhí)行。
2.國際化的教學大綱及教材。教學計劃中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按照統(tǒng)一規(guī)范制定,真正對教學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執(zhí)行情況良好。
該項目引進的教材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能有效結合學位教育和執(zhí)業(yè)資格培養(yǎng)目標的教材。分為Text Book 和Lesson Notes兩套。其中,Text Book是國外高校廣泛使用的經典會計學本科教材,Lesson Notes則是在課本的基礎上,結合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設計,進一步結合外方教材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
3.循序漸進的全英教學方式。自2012年9月招收第一批學生以來,目前已有兩屆在校生,共196名學生。為了使學生盡快適應原版教材及外教授課,在采用分層式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上,增設財經英語、英語實踐(外教授課)、暑期EAP培訓,營造全英語語境學習環(huán)境。所引進的16門專業(yè)課程,根據課程特色及校內教師資源,其中10門課采用中加雙方合作授課,3門課采用中方雙語教學授課,另有3門采用全外教授課方式,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吸收專業(yè)知識。
4.完備教學文件及教學檔案。教學文件和教學檔案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師上課以及教學總結評價的最基本依據,是人才培養(yǎng)工作和教學質量的最基本保證。該項目各種教學文件(如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周歷和相關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文件等)和各種記錄性文件及檔案(如課程考核、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材料等)完整、齊備。
(七)培養(yǎng)質量測量與反饋
1.學生滿意度調查。由于該項目首屆畢業(yè)生于2016年6月畢業(yè),故有關畢業(yè)成果質量鑒定部分的內容目前尚無法包括。但是我們可以從學生滿意度調查看到培養(yǎng)質量狀況。該項目通過座談及問卷等方式在學生中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案、收費標準、教學過程、教學水平、頒發(fā)文憑、證書等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招生前及入學后,均對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各類信息知曉,入學后與招生前信息完全一致,對教學方式、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水平及效果比較滿意。
2.社會評價。由于特色鮮明,國際化辦學優(yōu)勢明顯,項目首屆(2012年)招生分數線名列浙江省同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第一名。2013級錄取分數線更是在同類項目中遙遙領先。多家媒體對該項目進行了報道,反映出媒體對該項目的關注程度,也充分體現該項目的辦學優(yōu)勢和發(fā)展前景。2013年12月31日,《中國教育報》深度報道了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國際化專業(yè)尤其是中、加雙學位項目建設經驗及做法,其良好效應輻射全國高校,充分發(fā)揮了在全國高校同類專業(yè)建設與教學改革中的示范和帶頭作用。
三、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啟示
總結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保障實踐,我們發(fā)現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tǒng),分為質量目標與方針、質量配置與標準、質量測量與評價、質量反饋與改進等四個組成部分。
(一)質量方針與目標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始于項目的戰(zhàn)略與目標,以此確定質量保障的方針與目標。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項目,具有明確的項目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質量要求,這成為了該項目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起點。項目的組織管理、師資、教學等過程均圍繞這一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展開。質量方針與目標要求與中方母校的辦學定位與特色符合,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外部需求定位符合,與外方合作者的辦學定位符合。質量方針與目標還應該明確、具體、可測量,上述這些在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項目中具有很好的體現。
(二)質量配置與標準
質量配置與標準是質量保障體系的具體組成部分,也是各級質量評估的具體內容。質量配置是質量方針和目標體現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保障各子領域的具體內容,而質量標準是質量配置領域要達到的具體要求。
在浙江財大中加會計項目中,質量配置領域包括項目組織與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組織與管理等三個主要領域,每一個領域又可以分為多個子領域,共同組成質量保障體系的具體內容。而在每一個領域,為了能夠對質量保障具有支撐性和可操作性,又必須明確具體的質量標準。比如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雙語教師比例、博士教師比例、教學年數等指標為該領域的質量保障提供了標準。
(三)質量測量與評價
質量測量與評價是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體檢系統(tǒng),是項目質量改進的依據,雖然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項目還無法用畢業(yè)生指標來衡量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但是對在校生的滿意度調查和社會評價信息的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項目運營的質量狀況。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最后的結果性指標,中外合作項目質量保障的過程性指標也應該成為質量測量與評價的重要方面,這些內容體現在質量配置與標準之中,因此,每一個領域都應該建立質量標準,使得質量評價具有依據和基礎。
(四)質量反饋與改進
質量反饋與改進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改進與創(chuàng)新的實施環(huán)節(jié),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不斷得到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質量保障體系得以從“控制”提升到“改進與創(chuàng)新”階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浙江財大中加會計合作項目中,質量反饋與改進首先具有完善的組織保障,特別是項目負責人和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對日常的質量反饋起到了關鍵作用,能夠及時發(fā)現質量問題,提交改進。校際的管理委員會則在戰(zhàn)略層面對質量進行反饋與改進,使得質量反饋與改進具有戰(zhàn)略指引。在每年的招生與畢業(yè)時點,該項目還會對質量管理進行總結與提升,以滿足戰(zhàn)略性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X
參考文獻:
[1]陳麗翠.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的政策演進與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7).
[2]張建新,董云川.論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保障與外部質量保障[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
[3]Tsinidou M,Gerogiannis V,Fitsilis P.Evalu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n empirical study[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10,18(3).
[4]Kalayci N,Watty K,Hayirsever F.Perceptions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urkish and Australian business academics[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2,18(2).
[5]楊雪萍.會計類課程雙語教學問題研究——基于中外合作辦學形式[J].商業(yè)會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