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我們通常只是利用作業(yè)批改的方式來反饋學生學習的信息,我們可能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卻往往忽視了評語所帶來的情感魅力。有句話說得好:“批改不再是一種批判,而是一種對話?!钡拇_,根據(jù)不同的作業(yè)內(nèi)容和學生的個性,寫上一些具有點撥性,或者具有啟發(fā)性、鼓勵性的批語,使作業(yè)成為學生與教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信箱,會讓學生的作業(yè)本散發(fā)出無聲的美麗,在潛移默化中吸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的提高學習能力。通過發(fā)揮作業(yè)批語的激勵與溝通作用,還能促使學生在享受學習中,不斷提升悟性,豐富情感,培育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
【關鍵詞】作業(yè);批語;作業(yè)批改
一、批語的正面激勵性
一份作業(yè)寫出來、交上去,學生往往會對其表現(xiàn)的學習力、正確性等能否獲得教師肯定而充滿期待。教師的批語,在及時糾正作業(yè)錯誤、疏導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中有著重要作用,甚至一句看似簡單的批語,也能夠長時間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所以,作業(yè)批評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簡單地對作業(yè)中的對錯進行中性的評價,而是應該從作業(yè)中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學生的肯定、欣賞、鼓勵和積極的期待,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努力換來的認可。
如有些孩子作業(yè)寫得既認真又整齊,我便在他的作業(yè)本上留下這樣的批語“看你的作業(yè)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老師都佩服你寫得一手好字”,“每次作業(yè)都能夠欣賞到你清秀的字體”,“你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等;也有的孩子作業(yè)寫得很糟糕,盡管有些亂,我們可以圈出某個字,旁邊寫上批語“這個字寫得真漂亮,老師希望你寫的每個字都和它一樣漂亮”等,學生看了這樣的評語,肯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字寫的越來越好,在完成作業(yè)上也由于得到了激勵而更加認真、正確。
二、批語的幽默詼諧性
在作業(yè)批語中,詼諧幽默的語言,能使嚴肅緊張的學習氣氛變得容易讓學生接受,在瞬間讓學習氣氛活躍起來,即使學生的作業(yè)存在著較重的突出錯誤,幽默的批語也能極為有利地在糾錯導正、明辨是非中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梢哉f,幽默詼諧的批語,能夠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傳遞教師對學生的拳拳愛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tǒng)作業(yè)的批語,像“書寫不認真”,“錯別字太多”等,籠統(tǒng)、干巴巴的,只會令學生感到單調(diào)、無聊,產(chǎn)生壓抑、沉悶的心理。而幽默風趣的作業(yè)批語,猶如呂洞賓的指頭,具有“點石成金”的神奇功能。比如有一個同學寫的字太小,我就在他的作業(yè)本上寫下“該給老師配上放大鏡了”這樣的評語,發(fā)下作業(yè)本以后,這個同學看到我給他的評語,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很快就改正了。這樣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調(diào)和了師生之間的氣氛,這位同學也能很容易就接受自己的不足,積極加以改進,何樂而不為呢?有的同學寫的字歪歪扭扭,我就寫下這樣的評語“讓這些字寶寶們站直了,看起來會更舒服的”;有的同學寫的字太潦草,不整齊,我就這樣寫“你的字伸胳膊伸腿,管管它,讓它規(guī)規(guī)矩矩,方方正正”。總之,幽默批語具有非幽默批語所無法表現(xiàn)的藝術魅力,它令人玩味、啟人深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批語的橋梁紐帶性
批語不僅僅是知識連接的紐帶,也能為師生架設起心靈溝通的橋梁。除了課堂、課間、家訪等途徑,批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另一個直達心靈的對話渠道,很多當面不能說、不想說的話,可以通過批語來傳遞信息,相互感知,有著化解矛盾、融洽關系、增近感情的神奇功效。
一次,在語文課上,我正向大家介紹英雄王二小的事跡,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每個人都神情嚴肅,為王二小的英雄事跡所感動。有個同學突然說:“老師,某某某說王二小很懶?!蔽衣犃诉@話,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這不是存心找茬搗亂嘛,接著就對這個同學一番說教,說得他委屈地哭了起來。后來,通過日記我才知道,我冤枉了他。當時,我在介紹王二小是河北人的時候,這個同學說的是“王二小很遠”,而不是“王二小很懶”,旁邊的同學聽錯了,才發(fā)生了這場誤會。于是,愧疚的我就在他的日記本作業(yè)中這樣寫到:“老師做得不對,錯怪了你,在這里老師真誠地向你道歉,對不起!我們還是好朋友,好嗎?”次日,這個同學又在日記中寫到:“沒關系的,我們還是好朋友?!睅拙浜唵蔚脑?,化解了我和學生之間的矛盾,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作業(yè)本成了我和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信箱。
四、批語的警告提示性
有時候,經(jīng)常一味的表揚鼓勵,孩子也會麻痹大意,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有的孩子很懶惰,我就會直接寫上“懶惰會使你的一生蒙上陰影”或“懶惰是魔鬼,千萬別把它放出來偷走了你的心”。有些學生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小錯誤,我就直接寫上“學習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或“馬虎不改,難有作為”這樣的評語,提醒學生一定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有時用“當頭棒喝”的辦法,反而會更奏效。
當然,這些警告性提示,也要拿捏好度,既要說的有理有據(jù),又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心。比如在批語中說過的話,不要在課堂上重復,變成教師與學生間保守的小秘密。批語的語言也要適度,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細心呵護,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如果暴風驟雨般的訓斥,效果會適得其反,甚至與教師產(chǎn)生心理隔閡,更不易于今后學習。批語要做到“對事不對人”,錯在哪里就批評哪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算總賬,而是采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人而異,因事制宜,批語的作用就會更大化了。
總之,這種讓作業(yè)本“說話”的辦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辦法,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使單純的學生鞏固知識的作業(yè)過程變成了知識與品德并育的過程。有的評語對學生的影響不是轉(zhuǎn)瞬即逝,可能是終身難忘。我覺得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用心去做,一定會讓我們的批語大放異彩,成為教書育人的重要手段,讓作業(yè)批語灑滿人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