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陵生
我是誰?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你也許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我們都知道。但事實上,我們都缺乏洞察自己的能力,也不具備了解別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能力。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話無疑是對的,早在250年前他就曾寫道:“世上有三種東西最難洞穿:鋼鐵、鉆石,以及對自身的洞察?!?/p>
時光飛逝,在他說了這番話后又過去了250年,人類的這一特性并沒有改變,但對于“為什么我們很難看清自己,以及在什么時候最難看清自己”這類疑問,我們確實已經(jīng)有了比過去更多的了解。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某些方式來提高自我認識。以下就是提高自我認識的四個規(guī)則。
你相信自己是某人最好的朋友嗎?你自詡自己是一名出色的廚師嗎?你自信自己一定能成為一鳴驚人的歌手嗎?或者你認為自己是辦公室里最聰明的人嗎?如果你真這么想,你很可能已經(jīng)沉迷在一種“虛幻的優(yōu)越感”中了。現(xiàn)在生活中,這種“自視過高”的現(xiàn)象很普遍。在幾乎所有的事情上,從駕駛技術(shù)到工作業(yè)績,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處于一般水準之上。
對這種現(xiàn)象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對自己最想擁有或最不想擁有的一些特質(zhì)進行判斷時,我們特別容易受到這種“虛幻優(yōu)越感”的欺騙。美國加州大學人格和自我認知實驗室主任西敏·瓦澤爾和他的同事埃里卡·卡爾森發(fā)現(xiàn),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學生們的智力自我評價報告與智商測試結(jié)果不相符合。自負、自大、自我感覺太好的學生總是過高估計自己的智商,而那些有自卑、自慚情結(jié)的學生又總是低估自己的智商。這表明,在涉及與自我價值相關(guān)的一些特質(zhì)時,我們的判斷力更多是建立在自信心上,而不是建立在客觀性上。
體形外貌的吸引力,是我們許多人在意的另一個特質(zhì),出于同樣的原因,也是難于加以判斷的。對于這方面的評價,瓦澤爾說:“我們判斷的準確性即使不為零,也相去不遠?!?/p>
不過,這種虛幻的優(yōu)越感并非一無是處。這方面研究的先驅(qū)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戴維·鄧寧說道,“我們通常會覺得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因為這可以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這實際上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強大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提升你的社會地位,但另一方面,對自己的能力勿自視過高也有助于防止失敗?!?/p>
“但是所有這些益處,與錯誤的自我認識所要付出的代價相比卻都顯得蒼白失色?!泵绹瑠W瓦州立大學心理學家茲拉坦·庫里扎說道。他指出,要在人生和社會上做出一番事業(yè),我們必須要在向哪方面努力和投資的問題上做出選擇,不準確的自我評價將導致我們做出不適當?shù)倪x擇,最后讓我們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
那么我們?nèi)绾沃雷约菏欠癖荒撤N優(yōu)越情結(jié)束縛住了呢?這里有幾個衡量指標。如果你評估的是你自己擅長或有經(jīng)驗領(lǐng)域內(nèi)的某種特質(zhì),那么你的自我評價很可能會比較恰如其分。例如,專業(yè)運動員對于他們自身的優(yōu)勢和弱點的評判肯定要強于業(yè)余人士,醫(yī)生對于他們自己所涉獵醫(yī)學知識范圍內(nèi)的評估也肯定要勝于外行人。相反,年輕人以及經(jīng)驗缺乏者在他們經(jīng)驗不足領(lǐng)域內(nèi)的自我評價能力顯然要差一些。比較低調(diào)謙虛的人通常不會產(chǎn)生虛假的優(yōu)越感,對自己的評估往往更精確一些,特別是關(guān)于智力、聲望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這些方面的特質(zhì)。
當然,不可否認,有一些人會比一般人更聰明一些。但如果你想要知道你是否比其他人更強,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一次智商測試,而不是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規(guī)則2:
你的形象很重要
一個無可回避的事實就是:人們的外貌形象會影響到別人對他們的判斷。我們通常在見到某個人的瞬間就會對其性格做出判斷。長有一張有魅力的吸引人的臉,在他人的眼里通常是性格外向張揚,社交能力強,聰明睿智。眼睛較大,眼睛與鼻梁之間距離較近,并長有一張圓圓臉的男性在人們眼里通常性格柔順,天真幼稚。而那些下巴較寬且輪廓分明的男性,通常被視為更有男子漢氣質(zhì),更具闖勁和進取精神。嘴角向下彎曲,或眉毛成V字形的人通常會被認為是不值得信任的人。這就是外貌形象給人的第一印象。
然而這判斷并非百分之百準確。有證據(jù)表明,面相確實能夠反映人的一些特質(zhì),因為男性荷爾蒙同時塑造和影響著我們的面部特征和行為,看起來更有男子氣的男性確實更具進取性或攻擊性。但是除了這些,我們根據(jù)面相外貌的大多數(shù)判斷充其量也就是一種過于籠統(tǒng)的說法。但無論如何,你向外部世界展示出的外在一面確實影響著其他人對你的看法,以及與你交往的方式。
舉例來說,更有魅力能吸引他人的人,求職面試中更容易成功,所獲得的待遇也會高于其他相貌平平的求職者。另外,在總統(tǒng)競選中,人們往往還會根據(jù)外貌形象判斷某位政客是否比其他競爭者更有能力和潛力。我們通常會信任長有一張“值得信任之臉”的人,哪怕聽聞此人曾有過“欺騙行為史”,也很難影響我們對這種人的好感。相反,如果你長了一張不值得信任的臉,你也會為此付出代價。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讓自愿者看“罪犯”照片,對于長有一張不值得信任之臉的“罪犯”,在聽了其所犯“罪行”后,自愿者在不需要更多證據(jù)的情況下,就會做出判其有罪的判斷,“罪犯”的臉讓他們對自己的判斷更有信心。
不過,我們有辦法讓別人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只是看表面,并通過別人看自己這面“鏡子”提高對自己的認識。顯然的是,更擅長于表達自己的人,也更擅長于與他人交流,別人也更容易對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判斷。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一些積極的表現(xiàn)和態(tài)度,消除別人以貌取人而產(chǎn)生的一些看法。另外,直接問他人對自己智力和能力的看法,不是準確評判自己的最佳途徑。同時,我們還要避免從與我們相似的人那里獲得這種反饋信息,因為對于和我們同一類的人,我們對他們往往會評估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