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要】《夕陽真美》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篇寫景小文,這篇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空、西山、云彩等富有變化的美麗景色。在教學中,適當?shù)狞c撥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收獲了新的表達方式,這絕對是語文課不能不說的秘密。
【關鍵詞】語言;表達形式;“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夕陽真美》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篇寫景小文,這篇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空、西山、云彩等富有變化的美麗景色。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教學寫景類的課文,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學“景”缺興趣、朗讀有難度、感悟不到位。心理的排斥,主觀的忽視,造成“美”與“趣”之間,學生更偏愛趣味性較濃的課文。難道“美”與“趣”就不能同生共存嗎?在教學《夕陽真美》后,我覺得關注有特色的語言,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讀得津津有味。關鍵在于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觀察與關注,引導學生尋找語言表達形式中的“趣”味。
如教學第二自然段夕陽西斜時的美景:
太陽已經(jīng)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藍。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
【反思前的案例】
師: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能讀給大家聽一聽嗎?生: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師(出示圖片):你們覺得西山怎么樣?生:很美。生:很壯麗。師: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隨后學生讀到哪,老師就分別給予各種稱贊)
在這種重復、機械式的讀書交流活動中,一會兒學習天空美,一會兒學習西山美,用圖片的美感代替學生的悟讀,化解學生對語言的困惑。這種漫無目的喜歡、簡簡單單的重復,真的能喚醒學生對美景的感悟,并得到美的享受嗎?不難看出,以上的教學片斷,夕陽西斜的美景被分得支離破碎,課文語言與學生生活完全被割裂開來,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安排下粗略地看、單調(diào)地讀、空洞地說。學生的眼里依舊看不到夕陽帶來的美麗;學生口中描述的天空美、西山美與夕陽無關,它們只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生的心靈也并沒有被這壯觀所感染,他們只是在囫圇吞棗地朗讀中咽下語言的生澀,被動地在夕照中感嘆了一聲:“夕陽真美呀!”
歌德說:“內(nèi)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一個秘密?!闭Z言的秘密誰來說?誰會懂?誰能悟?把個性化的語言就此放過,這樣的教學是多余的,更是無效的,不會在學生心里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細細讀來,第二自然段是一幅“夕照西山”的遠景圖,放眼眺望,天空、遠山都在夕陽的映照下,顯示出獨特的美感。其中最難理解的句子莫過于“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很多老師在教這句時,都是將難理解的詞語拎出句子、難理解的句子拎出段落,單獨解讀。比如我們常用畫畫的方法讓學生看懂了什么是“連綿起伏”、什么是“余暉”,卻很少去關注為什么西山會顯得十分壯麗。不妨讓學生去圖中看一看、比一比,夕照下的西山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反思后的案例】
師(出示對比圖):仔細看,哪一幅是夕照西山圖?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生:夕陽的余暉照在西山上了!生:陽光照在西山上,就像撒上了許多金粉,變得金光閃閃。生:西山都被夕陽染上顏色了。師:你們都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你能在文中找到描寫這幅圖的句子嗎?
生讀句子
出示對比句:
連綿起伏的西山,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十分壯麗。
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
師:你能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嗎?生:第一句少了“披”字。生:我們會“披”上衣服,西山也“披”上了夕陽的余暉。生:西山像王子一樣,披上了金色的斗篷。(師相機簡筆畫,給西山涂上色彩,標注“披”字)
如此一比較,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語言這么有趣呀!一個“披”字寫活了美景,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點亮語言表達的神奇火花。
接下來的學習語文也會事半功倍,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語言中的“趣”,關注表達形式中的“新”,讀文不再索然無味,不再漫無目的。夕陽不僅讓西山“披”上了金色的余暉,還會帶來哪些神奇的變化呢?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讀文,讀書更具導向性,他們有意而讀之、讀之而樂之,看到夕陽把身邊的云彩“染”成五顏六色;看到夕陽“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燦爛的霞光“留”在遙遠的天邊。這些人性化的動作,讓他們看到了夕陽賦予天空、大地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好。“夕陽還會給誰帶去怎樣的變化呢?”“你會試著用這樣有趣的詞來表達嗎?”……在老師的點撥下,語言變得奇趣無比,縮短了與學生的距離。再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由表達,既親近了語言、讀懂了內(nèi)容,更感受了情趣。
在這節(jié)課結(jié)束前,我讓學生欣賞了一首兒童詩:
太陽公公走了一天
累得面紅耳赤
他跳到清凈的湖中
把一天的疲勞浴洗
哎呀,他不見了
是不是沉進了湖底
不!他扎了一個猛子
第二天又從湖東岸冒起
許多學生一邊讀一邊情不自禁地樂呵,問他們笑什么,他們答道:“太陽都和我們一樣了,太有意思了!”是呀,只有讀懂了,才會覺得有意思,才會讀了還想再讀。我想《夕陽真美》中的語言表達最神奇之處莫過于擬人化的描寫了。其實上課前,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個秘密,感受語言表達形式的魅力。但現(xiàn)在看來,適當?shù)狞c撥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收獲到新的表達方式,這絕對是語文課不能不說的秘密。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