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第1~5題。(1 5分)
[甲]林盡水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選文略,見前文)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屋舍儼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獨子其子( ) (4)貨惡其棄于地也( )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B.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長跪而謝之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________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________
4.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2分)
(1)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蔭,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與之類似的描述田園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
5.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兩段選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3分)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世外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________
[推薦理由]
安徽省試題選了兩個課內(nèi)文段,著重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認知能力。第1、2題文言詞句翻譯賦分9分,比重大,重基礎(chǔ)。第3、4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忌枰⒆阌谠模煤喢鞯恼Z言表達對選文的理解,尤其是第4題,需要區(qū)分出兩段選文在表達理念上的細微差別。
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試題閱讀量大,選了四則短文,課內(nèi)篇目與課外篇目混搭,增加了閱讀難度,同時也考查了考生閱讀文言文的速度。第2題反向考查考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情況,對初中生理解和運用文言詞語提出了新的要求。第3題,考查考生對文言句式的認知能力。第5題,需聯(lián)系文段[一]、文段[二]和作者的背景分析,既考查語文知識,又考查文化常識。
福建福州市試題,第4題題型較新,要求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關(guān)注課文,還要學會延伸閱讀,理解與課文相關(guān)的名言、詩歌、文章等的含意。第5題綜合性較強,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比較、篩選信息和概括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