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摘 要:針對中學階段思想品德課出現(xiàn)的一些困境,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際,從三個角度闡述了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生活化的必要性。強調(diào)課堂導入要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盡量在課堂設置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好理解;并將最新的社會信息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校內(nèi)外活動,讓課堂走出教室,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真正實現(xiàn)“生活走進課堂,課堂融入生活”的知行合一。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生活 課堂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近年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同一個問題,很多孩子上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不高。分析其原因,不單單是思想品德在中考中的分值不重、學生及其父母對這門科目的不重視。筆者想,作為教師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課堂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不那么具有吸引力呢?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關注學生的學習及社會經(jīng)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生活化的課堂更受學生歡迎,也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中外教育名家的經(jīng)驗也啟示我們: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對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必要性
1.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持久等特點,而教師傳統(tǒng)的空洞乏味的說教會讓學生覺得思想品德課都是一些教條、沒用的知識,教師只會講大道理,很難讓學生有聽課的欲望。生動、形象、具體、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讓生活進入課堂。
2.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F(xiàn)在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時代的要求。中考不再采用閉卷考試而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也是為了更好地考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分析思考、討論生活中的案例,交流不同觀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3.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內(nèi)在要求。新課改在教學目標的分類中,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把知識目標放在第一位,而更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品德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要實現(xiàn)知識目標升華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二、如何讓“生活”走進課堂
1.課堂導入生活化。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隨時間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由于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比較低。因此,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導入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上《珍愛自己》這一課時,筆者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看一段視頻《生命的起源》,視頻描述的是人類的起源以及生物體的生長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生命起源的神奇和來之不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生命有一種敬畏之感,懂得應該珍愛生命。又如在《孝敬父母》一課時,播放《我愛我家》的MV,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馨,并回憶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之后,很多學生都興致盎然講起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以及家庭的溫暖情景。通過多媒體引出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讓學生有話可講,擺脫了空洞乏味的說教,自然而然讓生活融入課堂。
2.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抓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上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消費者的權利”這一內(nèi)容時, “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沒有遇到過權利被侵犯的事情?”問題提出后,學生七嘴八舌說出權利被侵犯的事例,比如在小賣部買到過期的面包、買水果缺斤少兩……接著提出新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會怎么解決?”有學生回答:“算自己倒霉,不計較。”或者說“找人教訓賣家”,也有學生說“找賣家理論”“打消費者熱線12315”等等。接著請學生來分析討論哪一種解決方式更好。最后得出結論:在消費者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應該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教學內(nèi)容自然展開,循循善誘,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很好。
3.設置生活中的情景。如果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課上所學的知識對于他們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而不是“假、大、空”,那么思想品德課是能受學生歡迎的。作為教師就不能照本宣科,而應該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教學。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讓生活中的情景再現(xiàn)。例如,在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這一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進入“生命考場”:突然發(fā)生地震,你會怎么辦?隨即播放地震警報聲,讓學生表演出自己的做法。有學生跑出教室外,也有學生躲在課桌椅下……然后教師展示正確做法的動畫。通過學生近似親身經(jīng)歷的演練,把教材的理論知識化,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將生活情境設置到課堂中來,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接受。
4.將最新的社會信息融入課堂。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學生不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應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那么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的習慣,將最新的社會知識和信息融入課堂。例如,在講九年級《科教興國》這一課時,通過多媒體圖片及資料展示我國這幾年在科技和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超級計算機獲世界五連冠等。讓學生在這些成就中培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升華。不僅如此,結合思想品德課與時事政治密切相關的特點和初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在班上開展“課前新聞播報”活動,按照學生的學號輪流上臺播報新聞并就此新聞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讓學生關注社會,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5.開展校內(nèi)外活動,讓課堂走出教室。實踐表明,開展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所以,教師應該在適當?shù)那闆r下,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帶領學生去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比如:在講七年級上冊《步入新學?!愤@一課時,筆者帶領學生參觀學校,感受學校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并了解學校各部門的地理位置。除此之外,還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主題班會活動和校外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生態(tài)公園等?;顒拥拈_展,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既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又使他們更深刻地掌握知識。
生活使教學豐富多彩,生活也賦予了課堂深刻的內(nèi)涵。離開了“生活”,思想品德課就很容易成為空洞乏味的說教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利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融入生活,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