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摘 要: 隨著我國深入開展新課標改革,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水平和教學效率,是高中語文教師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務。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但是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卻存在缺乏學習興趣、被動式學習、學習疲憊現(xiàn)象和對文言文理解不深刻等問題。本文分析了強化文言文誦讀能力、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激發(fā)文言文學習興趣和引導式的學習方式,旨在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效率
一、引言
自2001年9月我國各地陸續(xù)開展了新課標改革,而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水平和教學效率,是高中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內(nèi)涵和民族精神。高中生掌握好文言文,不僅能夠奠定傳統(tǒng)文化底蘊,還能夠汲取民族智慧和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通過文言文架起與古代先哲圣賢的溝通渠道,陶冶情操、汲取文化素養(yǎng),錘煉當代學生的思想。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卻存在學生缺乏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缺少對文言文的理解等,再加上高考硬性指標的要求,在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暴露出很多問題,導致學習文言文的熱情不高,因此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二、強化文言文誦讀能力
在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中先是理清思路,再介紹重點和難點詞匯,最后串講文章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擠壓文章朗誦的時間,不得已文言文的背誦被擱置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但是實際上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在韻律、文字描述、文章架構方面的差別,古文在吟唱中才能感受其語言的魅力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和興趣,必須實行行之有效的背誦和朗讀文言文,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應將朗讀放在高中語文課堂的首位,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方式下參與朗誦。學生掌握了話語停頓和文字斷句后,再縷清文章思路、介紹文言文重點難點和串講文章,最后理解了文言文思路后的朗誦,這樣一連串下來,誦讀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又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總結和學生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三、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另一個原因是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欠缺,建議教師從歷史背景、學生互助學習、改革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首先,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引入歷史背景,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和作者的立場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在了解文章所在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學習文言文知識,思考文言文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學習先哲圣賢的思想智慧,引導學生在辯證理論的思想下考慮和分析問題。
其次,引導高中生互助學習、自主學習,在學生的互助合作中增進同學情誼,通過反復誦讀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不懂的問題,聯(lián)想古代歷史并反思現(xiàn)代生活,在小組討論中牢記文言文知識和進行自我反思,不僅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且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
再次,創(chuàng)新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開展視、聽、觸覺等多種方式語文教學模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中搜尋和下載豐富的文言文相關內(nèi)容,并挑選合適和正確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在文言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上,除了強化背誦能力和提高理解力外,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文言文知識的欲望。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教師只是通過介紹作者背景這種單一的講解流程,學生興趣不濃,課堂學習氛圍不佳,時間久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產(chǎn)生疲憊感。因此,新課標下,應摒棄死板的教學方法,搜集古代影視作品和帶給學生視聽感受,將前后文言文作品串聯(lián)起來,溫故而知新,學生對已學的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渴望繼續(xù)學習古代文學知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文學素養(yǎng)的知識遷移中檢查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用先哲圣賢思維反思現(xiàn)代生活的得與失。
五、引導和啟發(fā)式教學方式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通過逐句解釋的方式教學,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產(chǎn)生疲憊心理。新課標下應以點撥引導學習為主,讓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我反省,在對難以理解的特殊詞句做出詳盡分析后,應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整體思路和大體脈絡。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文言文資料和背景拓展相關的人文精神,讓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內(nèi)涵。如通過《出師表》引出《陳情表》的課堂教學,通過對《出師表》的評價設問為什么要陳情,陳情的目的和內(nèi)容是什么,引導學生層層設問,在合作小組中相互提問和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答案,對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找尋文言文知識的正確答案。
參考文獻:
[1]范麗萍.高中文言文教學激活課堂的策略——以《鴻門宴》一課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3.
[2]俞璐.《咬文嚼字》需要“咬”——由《咬文嚼字》的開頭談起[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2.
[3]趙慶禮.高中語文新課改后的文言文教學分析[J].中學教育,2016.5.
[4]周衛(wèi)山.淺談高中語文新課改后的文言文教學[J].中國市場,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