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景黨
摘 要: 數學作為初中教學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著較嚴格的要求,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理論概念外,還需進行大量習題練習才能保證數學成績得到有效提高。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獨特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過程中享受學習樂趣。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相應策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探究能力 有效策略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更注重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數學教材結構更具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各章節(jié)知識聯系得更緊密,只是銜接度高,如果學生沒有學好前面的基礎知識,在后邊學習中會遇到較大困難。初中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體現在: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廣泛應用性。針對這些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不斷發(fā)展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學生只有主動探究學習,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不僅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原因,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策略,讓學生成為一個樂于學習且善于學習的主人。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教師過于遵循教材內容,沒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上課循規(guī)蹈矩,逐步按照教材內容講解,不注重各章節(jié)教材內容的聯系,教學方法僅局限于“灌輸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成為課堂的固定模式,學生很難在教師單純語言講解下找到直觀意義的現實原型,導致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造成數學課堂低效。
2.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每個階段的成長與進步。
許多教師仍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把學習中心偏移到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每個階段的成長和發(fā)展受到忽視。為了迎合教師關注自身學習結果的特點,學生為提高學習成績往往進行機械記憶和模仿練習,單純記憶理論知識,模仿課堂練習,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受到嚴格限制。
3.學生基礎知識差,學習被動,缺乏自信心。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任何一門科學技術和一切社會領域中都被廣泛應用,使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具有較高難度。大多數初中生一開始沒有構建好牢固的基礎知識,對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和課堂練習一無所知,自信心受到極大打擊,學習慢慢變得被動,即使努力學習也收效甚微。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理念。
有的學生總以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置之不理,在下一次練習中遇到相同類型的問題依然不會解決;修改作業(yè)或試卷時等著老師給答案,沒有動手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老師講解訂正了錯誤,再遇到相同問題依然出錯。學生如果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理念,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會取得較大進步。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學習數學興趣,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主動探究發(fā)現問題。
教師要運用新穎獨特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講解空間幾何時,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出學生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實物,如皮球是球體,鞋盒是長方體,學生愛玩的魔方是正方體等,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師設計考試題目時,可以現實生活為依據,考試題目涉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相通之處,如先描述一個具體情境,然后根據該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如某地區(qū)小靈通移動電話的交費方式有以下兩種:(1)免交月租費。通話每分鐘0.25元,每月基本消費15元;(2)交月租費,每月交月租費18元,通話每分鐘0.1元。請計算一下,每月通話時間為100分鐘和200分鐘,選擇哪種方式比較劃算?如果你爸爸也有小靈通,你認為他用哪種方式交費比較好?為什么?這樣出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自己動腦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想法,都有獨特的學習經驗,合作探究不僅能幫助學生全方位理解數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還能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講課時可以通過分配任務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互助性學習,通過互相幫助不斷探究問題,最后共同解決問題。
教師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這里提出兩種方法:(1)教師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學成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教師可以組織特定的經驗交流會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生成果,把自己好的經驗方法介紹給同學們,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學生可以先在小組內自由發(fā)言,然后派代表在班上發(fā)言,在互相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擦出火花,他們共同探究,不斷取得進步。(2)教師在課后留下需要學生探究的作業(yè),激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如九年級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探究作業(yè):利用中秋國慶假期調查幾個商場或超市的促銷活動,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可對各種促銷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其優(yōu)劣,也可自己設計題目,然后解決)。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問題,并開展實驗、調查等探索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技能,并且不斷發(fā)展。
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獨特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書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廣西教育,2013.
[2]葉超榮.淺談數學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