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潭
摘要: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成才,推動學校內涵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從和諧管理理念的產生及基本框架入手,從和諧主題,和則以及諧則三個方面分析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和諧管理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和諧管理理念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關鍵詞:和諧管理;高校;校園文化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儲備的重要任務,因此,建設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健康發(fā)展的和諧校園文化至關重要。
一、和諧管理理論的產生與基本框架
東方古代自然哲學的非理性文化模式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天人合一”,金、木、水、火、土五種要素相生相克、相互牽制與促進是萬物產生的前提。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tǒng)東方文化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和他人的和諧。西方早期管理模式崇尚理性,19 世紀中期,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出版了《和諧經濟論》,把人的心理和文化因素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強調關注組織和人的和諧問題。波蘭管理學者阿達米斯基在他的《勞動和諧論》中用“和諧理論”雛形來解釋有關生產中計劃和控制集體工作的規(guī)律,他制定的把若干復雜的作用同時用圖表示出來的“和諧圖”,保證了大量作業(yè)和諧有序地進行。
和諧管理理論強調“和諧主題”、“和”與“和則”、“諧” 與“諧則”以及和諧的耦合。和諧管理理論將“優(yōu)化設計”對應于“諧”,而將“人的能動作用”對應為“和”、和諧管理理論的特色之一在于通過引入雙規(guī)則,從而擺脫了長期以來在管理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單純依賴科學設計的觀點,為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打開了新的思路。在雙規(guī)則的引入和運用中,和諧管理理論的特色也突出地表現在對于“和”的強調上,并認為經過傳統(tǒng)積累和環(huán)境誘導下的行為協調形成的“和則”體系,對組織應對不確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席酉民教授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思想與復雜系統(tǒng)理論相結合,在1987 年提出了和諧管理理論,重點從系統(tǒng)工程角度建立了一種通過和諧機制減少內耗、提高組織運行和管理績效的理論體系。和諧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為:組織圍繞“和諧主題”,以人與物的互動以及人與系統(tǒng)的自治性和能動性為前提,以“理性設計和優(yōu)化設計”及“環(huán)境誘導下的自主演化”為雙規(guī)則來調動“人的能動作用”的系統(tǒng)管理思路與方法。
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社區(qū),高校校園文化是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文化,具有高雅性、開放性和多元性,高校校園文化對全體師生員工具有教育、導向、凝聚、激勵、規(guī)范和輻射的功能。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高校校園文化呈缺乏主體文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師生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價值觀,多元化的道德標準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呈現多元化發(fā)展,在高校擴張過程中,多校區(qū)管理模式多元化,使教育資源不能共享加劇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多元化,造成高校主體校園文化的缺失。
2.高校校園文化脫離學生生活
高校校園文化中行政文化與學術文化矛盾加劇,校園主流文化脫離學生生活。教授、博士積極竟聘行政領導,行政領導看重職稱評定,課程設置、基礎建設、學校管理重心向教職員工傾斜,對于大學生的文化活動基本是由團委、學生處、院(系)黨團組織等學生管理部門出于學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與大多數學生的期望和愛好相差甚遠,忽視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3、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從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個方面著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基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指引方向,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4、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通過對比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不足和發(fā)達國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突出特點,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發(fā)達國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特色不夠鮮明、我國高校普遍忽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國高??蒲谢A薄弱。為了提高我國高校在國際中的綜合競爭能力,我國高校有必要借鑒發(fā)達國家發(fā)展校園文化的寶貴經驗,使之為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服務。
三、和諧管理理念下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1、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
和諧管理中的和諧主題指的是組織在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有一定階段穩(wěn)定性、可操作性和全局指導意義的核心任務與核心問題。高校應根據學校辦學層次、辦學類型、辦學結構確定適合學校發(fā)展的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主題,逐步建立、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
2、強化“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
和諧管理強調關注人的主觀性、主動性,因此,強化“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學生作為學校教學中的主體,是學校的工作對象和工作目標,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而展開的,沒有學生,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二是堅持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廣大教職員工都負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責任。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健康成長和事業(yè)成功無私地奉獻。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更主要依靠的是教師主導性的發(fā)揮。高等院校要改變過去重管理、輕教學的觀念,將師資建設與學生發(fā)展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進步與人才培養(yǎng)的和諧,實現共同進步。
3、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和諧管理強調一切物要素在組織中的“合理”的“投入”,具體可理解為活動安排(規(guī)則)與資源配置(資源)的規(guī)范化與結構化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內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要補充。
4、加強與發(fā)達國家高校校園文化的交流
和諧管理強調著眼于相對確定性下的科學設計和優(yōu)化。隨著國際接觸與交流合作的日益頻繁密切,發(fā)達國家的校園文化正以多種途徑和方式傳入我國,滲透到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中,我國高校應該選擇性的吸取國外高校成功的校園文化,為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首先,積極拓展與發(fā)達國家高校之間的文化交流。其次,擴大留學教育的規(guī)模。一方面要擴大我國高校學生出國留學的隊伍,一方面要擴大外國學生來我國留學的隊伍。
參考文獻:
[1] 席酉民,韓巍,葛京.和諧管理理論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 陸曉藝;黨輝 和諧管理理念下的知識共享機制研究 經濟師 2008-11-05 期刊
[3] 趙美 關于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改革與開放 2009-07-15 期刊
[4] 楊曉江.美國學者視野中的校園文化.上海:思想理論教育,2000年
[5] 陳宜大.關于構建和諧高校校園的思考.沈陽: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年
[6] 薛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天津: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0年
[7] 趙穎.論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遼寧: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