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音紅
摘 要: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變得高度有效?!苯逃虒W中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摒棄以往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習對象即學生的潛能、情感、價值觀、學習品質等因素。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被動機械的學習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觀能動性。伴隨科技的發(fā)展以及=教育改革和教育思維的進步,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已經逐漸擺脫了“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新方法、新思路帶入課堂,給小學數學教學開辟了嶄新的天地。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多媒體教學
一、結合實際設計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習欲望
小學數學課一般比較枯燥、抽象,課堂教學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教學時可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生思維發(fā)展特征精心設計問題,并利用幻燈片、電腦等電子設備輔助,創(chuàng)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深入觀察積極思考的情境。結合小學生都比較愛“玩”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并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再現,就可以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講解《四則混合運算》時,可設計一組綜合練習題。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計算方法已不再是難點,單調的計算已不能引起他們的研究欲望。首先,設計判斷題,在設計中加入圖片、聲音、動畫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后,設計一道開放性習題。要求:請同學們參加爬山活動,從山腳“1/2”出發(fā),順次經過1/4、1/8、1/16三個岔口,每過一個岔口要選擇+、一、×、÷四種運算符號之一進行計算,達到目的地恰好是“1”,請同學們找出前進路線,看誰最先到達頂峰獲取勝利。這個課件一演示馬上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喚醒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奮進的欲望。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
荷蘭著名教育學家弗賴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倍绹鴦?chuàng)造教育家托蘭斯說過:“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創(chuàng)造性的先導?!边@就要求教師必須提供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把眾多的信息集中于一體,并構建一個動態(tài)的平臺,搭成師生互動的橋梁。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生動鮮明的世界,把現實生活的點滴“搬”到課堂上來。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同時接受信息,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這種更直觀、更立體、全方位的知識傳達方式,所達到的效果是所有傳統(tǒng)教學數學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講《圓的面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這樣的情景引入:屏幕上出現一幢幢高樓大廈,優(yōu)美的小區(qū)環(huán)境,看到這熟悉的畫面教室里緊張的氣氛緩和,學生的表情和集中力明顯提升。跟隨視頻鏡頭,畫面漸漸掃近一個尚未完成的小區(qū),設計人員正在測算一圓形花壇。這是,屏幕顯示出問題:求圓形花壇的占地面積也就是求什么?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使學生對圓的面積不再感到陌生和抽象,具象而新穎的引入方式,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產生了學習興趣。
三、眼手結合制作演示課件突破極限思維
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達到接受信息最大有效值。自做課件利用課件向學生真實、生動地揭示簡單而又深奧的幾何空間關系,把傳統(tǒng)的抽象思維變成了形象具體的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這樣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實質,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性。
例如在講《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內容時,教課書中給出的只是結果,而沒有公式的發(fā)展過程。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自己動手將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個學過的近似圖形,通過學過圖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形的面積公式。大部分同學拼成了一個近似的平形四邊形,少部分用割補的辦法拼成的是長方形,而還有一部分把圓平均分成16份的同學認為直接可以拼成長方形。這時,教師提問:還有分成更多份的嗎?一部分學生回答:“沒有”。抓住這一時機,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再繼續(xù)分下去會怎么樣?”為了能更透徹地研究這個拼成的近似的圖形和圓的關系及研究公式的準確性,利用課件展示了圓變成近似的長方形的這一動態(tài)變化的推導過程。屏幕開始呈現一個圓,然后平均分成八份,上下平移成兩半,展開后交叉形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為能更清楚地了解圓和這個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圓的半徑和近似平行四邊形的高同時閃爍,圓的半個周長和這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底同時閃爍,讓學生注意觀察。如此再分成16份、32份、64份,最后將這些圖形的邊框留在同一屏幕內,這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看你能發(fā)現什么?這時屏內所有圖形邊框的長邊同時閃爍。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真切的看到: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近似于長方形。這樣學生對近似的長方形的長怎么會由曲線變成直線的認識就很清楚了,極限思想的滲透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既突破了重點解決難點,又啟迪了學生思維,拓展了視野。
四、提升專業(yè)技能主動接觸學習信息化教學方式
信息時代,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線教師除了要不斷提升知識水平和知識容量之外,還要努力適應新時期的大環(huán)境,主動接觸學習和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認識到現在的學生認知能力的和信息獲取渠道已經今非昔比,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達方式已經不能完全為他們所接受。新的環(huán)境下,教師要主動學習,了解和掌握并熟練運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能力,提升教法層次。像多媒體課件,網絡在線演示,課堂現場信息互動與情境體驗,這些都可以在實際課堂教教學中推廣并普及。針對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性以及該階段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特點,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激發(fā)他們的認知興趣,才能將枯燥的數學公式和平面化的幾何圖形化為具象的、直觀的視覺體驗,提升學習效果。
五、結語
總之,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所,在尋求真理、終身育人的道路上需要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不停地多思多想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拓展。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基礎教育階段起步的小學階段教育,更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教師自身要加快步伐提升教育教學理念與思想學習各種新教育觀念與方法,在實踐中創(chuàng)設情境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采用多種教育模式,以讓學生幸??鞓返貙W習如何幸福為目標,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使我們的課堂效率達到最佳,使我們的教育更加坦然地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張燕.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 2012:104-104.
[2]謝燕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 2013(57):83-84.
[3]林典強.小學數學與多媒體[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