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于冬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褚振江
“來中國走上一回,是摒棄對華誤解和偏見的最有效途徑。對華態(tài)度的改變,也被防務學院認為是檢驗軍事培訓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p>
南方周末記者 于冬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褚振江
“長城之外是哪個國家?”
此類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和場景,徐輝教授已不是第一次碰到。幾年前,曾有一名來自新西蘭的學員,整天躲在宿舍里不愿出門。直到三天后,這名學員才小心翼翼地問道,“我能不能在學院里轉一轉?”
原來,這名學員來華之初帶有很深的誤解與偏見。徐輝教授說,“他覺得中國根本沒有自由,中國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誤解與偏見
從京城驅車25公里,進入長城腳下,便來到了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防務學院,其主要任務是培訓外國高級軍官、文職官員和部分中國軍官,并進行防務安全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學術探討。徐輝教授是全軍的外宣專家,這所學院的院長,“講好中國故事”成了他最重要的職責。防務學院認為,檢驗軍事培訓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外國培訓學員對華態(tài)度的改變。
這座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最初每年培訓十幾人,如今發(fā)展到每年培訓來自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千人,每年還有數(shù)十批外國政府官員、高級軍官和學者專家前來參加各種研討活動。這些人全部都是所在國的精英群體,消除他們對華的誤解與偏見,則被更加看重。
“我想嘗嘗你的茶。”課間休息時,劉夫香正同幾名外籍學員在走廊里聊天,突然,一名來自非洲的軍官指著她的茶杯說道。當劉夫香把杯子遞過去時,這名外籍學員卻突然連忙擺手,“我不要,我不要。我就是想試探一下,看你給不給我喝你的水?!?/p>
場面尷尬而蹊蹺。劉夫香對這位非洲軍官的舉動十分不解,便繼續(xù)追問,非洲軍官這才道出原委,“我就是想看看,中國人是不是和某些西方人一樣。他們很自私,絕對不會把自己的水給我們非洲人喝?!?/p>
“很多外籍軍官學員都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們受到一些西方媒體輿論的影響,往往對中國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和誤解?!狈绖諏W院教譯室主任徐國平教授說。
幾乎每年的入學問卷調(diào)查都顯示,90%的外國學員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來華之前,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大多出于類比和想象,有些人甚至認為中國是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中的“新貴”,因此抱有期待與恐懼并存的復雜心態(tài)。
“中國已經(jīng)很發(fā)達?!闭劶坝螝v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感受時,來自剛果(布)的狄艾爾上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多元復雜的中國讓外籍學員感到困惑不已。徐國平教授說,幾年前有一名歐洲學員來防務學院報到時,帶了一整箱的方便面等食品,原因是他擔心在中國會餓肚子。
“來中國走上一回,是摒棄對華誤解和偏見的最有效途徑?!狈绖諏W院院長徐輝介紹,為了讓外籍學員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國,學院已在全國各地設立30處見學基地,包括京上廣深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也有延安等西部欠發(fā)達城市。
“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不同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在這里碰撞、融合?!卑凑辗绖諏W院政委衣述強的理解,“對外軍事培訓實質(zhì)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一種人心的爭取、情感和智力上的戰(zhàn)略投資,這也是當前世界各國對外軍事培訓的共性?!?/p>
“外交無小事”
畢竟,“外交無小事”。
2016年11月21日,一股寒潮席卷北京。幾名水電工人在翻譯的陪同下,挨個檢查學員們房間的供暖設施。
秉承著周恩來總理的外交工作理念,防務學院的綜合服務中心接待處24小時值守,外籍學員只要撥通電話,相關部門立即會派人前來處理:調(diào)派車輛,代購商品,特色餐廳,醫(yī)療保健,水電維修。
“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工作在外交一線,那是外交部門的事兒,我們的角色更像是保姆、導游,是學員的朋友。”王方芳說。
在同事們眼中,防務學院教譯室副教授、英語翻譯組組長王方芳總是行色匆匆,就連晚飯后簡短的校園散步,她也是健步如飛,言談間還會下意識地用手按住腹部。2005年,王方芳就被查出患上肋間神經(jīng)痛。醫(yī)生說,病因很簡單,累的;治療更簡單,多休息。但是由于工作的性質(zhì),十多年來她卻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英語班的一百多名外軍軍官,不但大課需要翻譯,就連小班研討、互動交流時也離不開翻譯,各種來訪、材料等翻譯任務更是經(jīng)常突如其來。
在這所學院之中,工作關系、人際關系就是國際關系。
2015年10月,防務學院組織外籍學員到京外參觀見學,在杭州梅家塢茶園下車后,法語隊參謀張浩就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人,于是他匆忙跑回車上檢查。克雷古中校正躺在車上,一見到張浩就暴躁起來,“離我遠點!讓我休息一下,看到你們我就心煩,頭暈?!?/p>
“一向彬彬有禮的克雷古中校怎么如此反常?”張浩感到很疑惑,醫(yī)生經(jīng)過一系列的檢查后發(fā)現(xiàn),原來克雷古中校的血糖值已經(jīng)降到正常值的一半以下,肌酐數(shù)值超過尿毒癥的診斷標準。
外交無小事,卻又“突發(fā)”不斷。
去年,防務學院組織學員遠赴廈門參觀,一名外籍學員在機場安檢時,把行李弄丟了。法語班翻譯彭庭法一面安頓參觀隊伍,一面尋找失物。最終,學院保衛(wèi)部、機場安檢部門、當?shù)毓簿秩铰?lián)動,查清失物被一名飛往四川的乘客誤領。經(jīng)過一番聯(lián)系,這名乘客讓女兒親自飛往北京把行李歸還原主。
“中國人非常友好,我在游覽長城等名勝古跡時,都會有很多中國人熱情地邀請我一起合影?!眮碜圆悸〉系囊链鞣疑闲δ戏街苣┯浾哒f。他曾在2006年時來過中國,表示中國“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際舞臺上,私交也可轉化為“戰(zhàn)略回饋”。2003年10月2日,“東突”恐怖組織頭目艾山·買合蘇木被擊斃。同年12月24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也證實這一消息,并確認艾山是中國境內(nèi)一系列暴力恐襲案的主謀?!队《葧r報》報道說,親自指揮此次反恐行動的巴基斯坦特種部隊司令曾在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學習過。
“我們的學員朋友遍及五大洲,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狈绖諏W院政委衣述強說,甚至在解救索馬里海盜手中的中國人質(zhì)行動里,都不乏防務學院校友的身影。通過短暫的學習,他們把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和合”文化帶向了世界。
“戰(zhàn)場上, 我最不想見到 的人就是你”
防務學院的學員來自全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的軍隊,其中甚至不乏昔日戰(zhàn)場上的敵人。
2015年7月26日,俄語班學員畢業(yè)歸國前的夜晚,學員隊參謀李大偉夜間巡視校區(qū),看見Y國的中校加吉克正同來自A國的中校西亞武什一起在喝酒。
他們身著白背心和大褲衩,蹺著二郎腿,舉起啤酒瓶一邊喝一邊聊。就在五個月前入學分配宿舍時,加吉克還對李大偉提出一系列要求,“我們這個班有沒有A國的學員?”“能不能把我們安排在不同的樓層?”
2014年7月29日至8月1日,兩國爆發(fā)武裝沖突,雙方動用了包括榴彈炮在內(nèi)的重型武器,造成數(shù)十名士兵死亡。這是自1984年以來兩國最激烈的武裝沖突。
出于這個原因,學院把兩國成員分配在不同樓層。加吉克中校住在里三樓,西亞武什中校則分在二樓。最初,兩人見面從不打招呼。
2007年,A國和Y國兩名學員也曾差點“擦槍走火”。雙方都要求在課堂上就某問題闡述本國立場,以爭取他國同學的支持,這被院方緊急叫停。
李大偉覺得,應該想辦法去化解這段恩怨。于是,學員隊組織活動時,李大偉有意將他們倆安排在一起,但是兩人依舊沒有任何交談?;顒咏Y束時,兩人卻有了第一次握手。當全班參觀頤和園時,李大偉再次拉著兩人一起合影,他們慢慢地開始冰釋前嫌。
“戰(zhàn)場上,我最不想見到的人就是你。”離別時的那個夜晚,加吉克中校對西亞武什中校說。歸國后,他們還給各自國家的領導人提交報告,積極推動兩國簽署和平協(xié)定。
一尊孫武塑像矗立在防務學院的小廣場上,每天都有不同膚色的軍人走過。徐國平教授解釋,塑像傳遞著“止戈為武”的訓誡,也蘊含著“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的理性。
“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這既是中華民族的戰(zhàn)爭觀,也是中華民族的和平觀?!毙燧x教授說,中國的和平文化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外軍學員,他們也時常把《孫子兵法》與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相比較。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吉米中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正在學習《孫子兵法》,一部講述戰(zhàn)爭的著作,但它卻用很長篇幅來強調(diào)和平的價值?!倍藙谌S茨的《戰(zhàn)爭論》則強調(diào)“沖突與戰(zhàn)爭”。
南方周末記者翻閱防務學院歷年畢業(yè)學員所著論文,多與和平相關:一名法國學員以長文論述《法德和解:從敵人走向伙伴》;一名土耳其學員則以該國與希臘的合作為案例,強調(diào)“建立并培養(yǎng)軍事互信以應對全球挑戰(zhàn)”;當南亞陷入核軍備競賽時,一名巴基斯坦學員則呼吁,“共同發(fā)展經(jīng)濟,以雙方均滿意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p>
法語班的學員不僅做了一份通訊錄,還制定互訪路線圖,約定畢業(yè)后組團到同學所在國進行互訪。
“夫人來了, 北約學員也來了”
“第三世界的學員對孫子兵法、毛澤東游擊戰(zhàn)以及鄧小平改革開放最為推崇?!苯套g室主任徐國平教授總結說,學員之間可以揚長補短,像拉美國家的學員軍事理論素養(yǎng)較高,而東歐和非洲國家的學員則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
2009年,斯里蘭卡政府軍畢業(yè)學員在給徐國平的電子郵件中透露,他們在清理“猛虎”組織的戰(zhàn)利品時,發(fā)現(xiàn)敵人居然也在研究《孫子兵法》。
最受第三世界國家學員歡迎的還有毛澤東游擊戰(zhàn)理論。1997年,剛果(金)總統(tǒng)洛朗·卡拉比回訪防務學院時在留言簿上寫道,“我在學院學習6個月零21天,學到三句話:槍桿子里出政權,農(nóng)村包圍城市和游擊戰(zhàn),我奮斗了數(shù)十年,取得了政權?!?/p>
已退休的高兵群教授回憶說,1969年,外訓系剛搬來昌平時,這里是遠離市區(qū)的農(nóng)村,四周都是農(nóng)田菜地,門前只有一條簡易的碎石路,唯一的公交站距離學院要步行40分鐘。
“最少的年份,我們只有兩三個學生,‘一個樓住著一個國家(的學員),相互之間嚴格保密。這種封閉式、保姆式的管理保障模式,也反映出中國當時所處的特殊國際環(huán)境?!?973年3月19日,康建武來防務學院工作時(當時叫解放軍軍政大學),主要課程是游擊戰(zhàn)理論與實踐。
院內(nèi)則是煤渣鋪就的道路,直到上世紀80年代外訓系還是在廢舊倉庫改造的教室內(nèi)上課。
那時,每名干部都有三大裝備:鐵鍬、鐮刀和草帽。教學之余,都滿懷激情地參加建院勞動。除此之外,對外籍學員則是全力照顧,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仍堅持對外軍學員的供應標準不降低。
“我們都知道中國對我們無私和真誠地援助過。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更值得我們學習?!笨铺氐贤咧行0_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如今,防務學院的革命印記已經(jīng)褪去,只剩下一座廢棄的“防空洞”。校園內(nèi)不同膚色的學員多了起來,“一班一國”的傳統(tǒng)組訓模式也與國際通行的職業(yè)軍事教育漸行漸遠,“多國一班”的混編合訓模式則成為主流;學員只要簽署《安全管理協(xié)議》,就可以走出校園,走進中國社會。1986年,首次允許偕夫人孩子前來學習,開“陪讀”的先河。為適應這種變化,防務學院開始配備女翻譯。
“夫人家屬也是友好工作的對象,做好‘夫人外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務學院政委衣述強說,如今,家屬人數(shù)已超過學員,在教育、醫(yī)療等方面可享受“國民待遇”。
21世紀初,為配合國家的全方位外交,防務學院也開始招收一些來自北約國家的學員。
“第一屆國際問題研討班時,不僅有傳統(tǒng)友好國家的學員,加拿大、英國、法國等一些北約國家的學員也受邀參加,與會者毫不回避熱點、敏感問題?!笨到ㄎ浣淌谟浀茫诙脟H問題研討班時,“美國人也來了,他們更想了解和打探其它國家的情況,哪怕是太平洋中的小國。中國軍隊更加開放、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