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 要】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閱讀在孩子的語文學習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引導式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讓學生的閱讀更具有科學性、高效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優(yōu)質(zhì)的閱讀氛圍,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最終提高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達到學校、老師、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25-0-01
自主閱讀包括兩方面,一是課內(nèi)自主閱讀,二是課外的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獨立的閱讀行為。小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不但能夠豐富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也能發(fā)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語文老師應盡力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語文老師應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然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表現(xiàn)為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讀書時不愿深究,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失分較多等。
①教師的講解多于引導,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自主閱讀能力難以得到培養(yǎng)。
②教師沒有能夠調(diào)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當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時,很多學生往往懶于思考,更懶于表達,久而久之,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談不上自主閱讀。
③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的興趣不高,現(xiàn)階段人教版語文教材所選課文較長,每當準備教一篇新課文時,教師往往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課文不熟悉,可見他們課前自主閱讀課文的興趣不高。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探索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
2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的策略研究
2.1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1.1選好閱讀材料,引發(fā)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并善于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shù)匾胝n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教學組織地系統(tǒng),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閱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嘗到學習的樂趣。
2.1.2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2閱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閱讀習慣是小學閱讀訓練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2.2.1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2.2大膽發(fā)言,敢于質(zhì)疑,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疑難是正?,F(xiàn)象。有的學生善于質(zhì)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實際上,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者,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材料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訓練中要多創(chuàng)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質(zhì)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2.2.3課外閱讀的習慣
課內(nèi)的閱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閱讀,而課外閱讀的指導和訓練更能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布置一些對質(zhì)和量要求有彈性的作業(yè),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練習作業(yè)。這樣,通過閱讀作業(yè),我們便可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2.3重視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
2.3.1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學生如果掌握了閱讀技巧,就能讀通其它課文,并能保持深厚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讀懂詞句,以“美麗”為線索把握中心內(nèi)容,著重體會文章寫“小興安嶺的美麗”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并把自己認為最精彩的語句畫下來。然后老師通過誘導、點撥讓學生明確這種學習方法,理出思考問題的路子。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其它有關的課文分析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收到“學一篇明一類”的效果。
2.3.2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步驟
閱讀要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形象創(chuàng)造過程,進入角色,主動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情懷。讓學生與文本對話中體驗并掌握閱讀的幾個步驟——“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如《鄉(xiāng)下人家》一課的教學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學生邊讀邊試著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同時也可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感受或標注問題。(2)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描寫了哪些鄉(xiāng)村的風景”這一問題展開交流,從具體的語句段落中感受鄉(xiāng)村風景的美麗。(3)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后,仔細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作者是怎樣寫出鄉(xiāng)村風景的美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3 結束語
學生是語文閱讀學習的主人,教師是閱讀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各項有利于閱讀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語文基礎知識積累提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感悟更多的語言精粹和懂得更深的人生哲理,從而達到教師語文教學的豐富性和針對性的提高,學生閱讀范圍的廣泛和理解能力的加強。
參考文獻:
[1]單云萍.用閱讀推進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1,(16).
[2]吳雪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0,(12).
[3]胡明珊.淺談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學習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