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立娜
摘要:建筑結構是部分高等院校(以下簡稱高校)中教育中一項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將結構、計算與實踐有機融為一體,對將來從事建筑行業(yè)學生的發(fā)展具有促進意義。但由于建筑結構教學內容枯燥、部分教師教學方法機械、單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阻礙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所以本文就對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進行一些探究。
關鍵詞: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不當,實踐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是當前我國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分析,教學改革刻不容緩。相關專業(yè)教師在教學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技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使其適應當今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以下筆者就對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方法提升相關建議:
一、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
在傳統(tǒng)高校教學中,基本沒有“拖堂”這一說,多數(shù)教師會在下課鈴聲還沒響完就離開教室。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后對學生不管不問,甚至沒有交流。而建筑結構本身內容相對枯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又采用“放任自流”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更新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明確自身的職責與義務不只是在課堂教學中將知識灌輸于學生,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首先應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經(jīng)常查閱觀看書籍、瀏覽相關的網(wǎng)絡知識使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得到擴充。然后,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等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困難,并積極找出相應的對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應時刻關注建筑行業(yè)、知識領域等最近動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將一些新的知識、思想與技巧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行業(yè)的發(fā)展,以此幫助學生為將來的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以上改變實現(xiàn)改革第一步,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素養(yǎng),提升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理論實踐結合,采用實例教學
目前高校的建筑結構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更擅長理論知識教學,而很少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實現(xiàn)教學改革,教師應打破這一傳統(tǒng),采用實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國內外著名的建筑,如:幫助學生搜集資料并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網(wǎng)站、論壇等,借此擴充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建筑知識。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了解建筑過程中適當對建筑結構進行研究分析,以此拓寬學生的思維與設計思路。另外,學?;蛳嚓P專業(yè)教師應與學校附近或周邊建筑工地達成合作,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帶領學生參觀廠房、寫字樓、住戶等建筑。在參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建筑工地的建筑為學生滲透講解相關教學知識,并引導學生注意標記相關的數(shù)據(jù),在參觀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相關的作業(yè),如:“分析建筑結構特點以及這些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列出這些材料的優(yōu)缺點?!蓖ㄟ^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
三、優(yōu)化內容結構,科學規(guī)范教學
內容結構是指課程的內容與結構。為實現(xiàn)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教師應積極優(yōu)化內容與結構,實現(xiàn)科學規(guī)范教學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1.將教學內容融入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應用能力。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化抽象為形象。
教師在講到建筑結構課程時,課前備課階段教師應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相關的教學知識與素材,通過篩選完善后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并做出相關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輔助教學。如:為在理論知識中體現(xiàn)出實踐要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建筑結構設計、施工等工藝的操作流程視頻,在視頻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并在播放之后為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帶領學生一起探究。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的角度獲取并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書面抽象、枯燥的知識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生動具體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另外,視頻播放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通過“學生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形式完成問題的探究,以此增加師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四、注重課程實訓,強化學生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高校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中,通常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實訓方法單一且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實訓效果不佳。對此,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實訓方法,采用校內與校外雙重實訓的方法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應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如:以4人為一小組,考慮到班級學生學習成績、性格、性別等諸多因素使各組學生成績平均、性格互補、男女平均,以保證實訓任務順利進行。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各組學生共同參與校內、校外兩種實訓。在校內,教師可以以“建筑材料”、“建筑工藝”以及“建筑結構”為實訓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在校外,學??梢詾閷W生提供一些熟崗、定崗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應的具體工作。再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一些訓練課程,以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通過以上形式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可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改革是促進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專業(yè)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然后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采用實例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同時教師應積極優(yōu)化教學內容結構,實現(xiàn)科學規(guī)范教學;另外,在課程實訓中不斷強化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方玲.建筑結構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9:109-110.
[2]張逯見,高曉格.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江西建材,2015,09:285+287.
[3]劉悅.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嘗試[J].價值工程,2015,19:204-206.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5年度立項課題《依托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群土木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批準號為:GH15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