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珊珊
寫狀物類記敘文是小學階段習作訓練的主要類別之一。對事物進行細致描寫是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的有效途徑。通過流暢的語言描述與該事物相關的事例,進而表達一定的情感,對于實現(xiàn)小學生“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具有積極意義。在小學階段進行專門的狀物類記敘文習作訓練,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寫一種植物,并借助對植物的描寫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六年級的一次習作訓練。根據(jù)目標要求,本課選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中《夾竹桃》一文作為典型例文進行教讀?!秺A竹桃》是作家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狀物類記敘文,文中描繪了萬紫千紅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平凡與獨特,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描寫和因此引發(fā)的贊美,是課文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學本文以探究課文是怎么寫的為教學重點,讀中悟法,讀中學寫,引領學生緊扣文中關鍵句段,在經(jīng)歷閱讀體驗的同時習得表達的方法。
【評價指標】
一、閱讀能力評價指標
1.閱讀時能運用合適的方法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2.領會作者借助植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二、表達能力評價指標
1.能圍繞事物的特征寫
具體。
2.能準確記錄植物的特點,并借助描寫來抒發(fā)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課文中哪幾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經(jīng)篩選、比較,確定“模糊”“參差”“韌性”“無不奉陪”為解讀文章的關鍵詞。
2.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析詞讀句,理解含義,并結(jié)合理解做好批注。
3.分組交流,讓學生用上關鍵詞,并用因果句式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悟情感,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而抓重點詞句展開教學是理解語言、形成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澳:薄皡⒉睢薄绊g性”“無不奉陪”等詞語是作者對夾竹桃特點、品質(zhì)的總體概括,也是作者表情達意的切入點。因此,選擇這幾個關鍵詞為突破口,讓學生嘗試用因果句式概括主要內(nèi)容,理解促進了表達,表達也進一步促進了理解。
二、仔細品味文章表達的
情感
1.出示《季羨林散文集·自序》中的一句話:“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決不下筆去寫?!?/p>
啟迪思考:生性普通的夾竹桃是如何感動了季老,讓季老為它撰文呢?請快速瀏覽課文,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提示學生畫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并指導朗讀。
3. 教師小結(jié):季老之所以愛上夾竹桃,是因為夾竹桃不僅充滿韌性,而且引起了作者的許多幻想。原來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描寫,其實包含了季老豐富的情感。這種表情達意的方法,其要點是描寫事物要緊扣與此事物有關的景物,借助對事物的描寫,表達含蓄的感受。
許多課文中都有中心句、總起句、總結(jié)句等,而借物抒情類的文章其中心句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句子,便可準確把握文章重點,感知文章靈魂。所以,教學本文由中心句切入,不僅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考察,更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引導。
三、認真體會文章借物抒情的方法
(一)品讀描寫夾竹桃韌性的段落
1.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先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句子,再用著重號標出反映花期長的詞語,然后認真地品讀,并做好批注。
啟發(fā)思考: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jīng)作了細致的描寫,為什么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并仔細體會。
2.展示交流,領悟不同句式在表情達意上所起的作用。
引導領悟:
(1)通過“悄悄的”“一聲不響”等擬人化詞語的運用,來贊美夾竹桃默默無聞、毫不張揚的品質(zhì);
(2)運用“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钡染涫絹肀磉_夾竹桃很有韌性,生命力頑強旺盛;
(3)運用“無不”“無……不……” 這種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來傳達作者對夾竹桃花期長、特別能堅持的由衷贊譽。
3.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作用。
(1)從春到秋,夾竹桃奉陪了各種各樣的花,季老運用了許多的四字詞語來描寫它們。請快速瀏覽第3自然段,將這些四字詞語用“△”標記出來。
啟發(fā)思考:季老不惜筆墨,用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來描寫其他花,這樣不是把夾竹桃比下去了嗎?引導學生領悟本文對比襯托的表達手法,明白第3自然段雖不再直接寫夾竹桃,卻進一步反襯了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2)鏈接資料:
季羨林24歲時到德國深造,遇上戰(zhàn)事,他仍頑強積極地學習和生活,完成了博士學位。55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受到迫害,但他不抱怨,不自棄,最終挺了過來。2003年,92歲的季羨林因病住進醫(yī)院,但他還是沒有停止過學習,還在病床上著成了20多萬字的《病榻雜記》。2006年,95歲的季羨林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還是非常謙虛地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吶。”
引導領悟:季老的一生大起大落,是夾竹桃般的韌性支撐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從平凡的夾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季老在本文中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夾竹桃這一事物中,并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狀物類記敘文常用的寫作方法。
4.輕聲誦讀文章第4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領悟文章表達手法的妙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托于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準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統(tǒng)一,使感情有所依托。教學本文,引領學生緊扣文中關鍵語段,不斷地品味、感悟、內(nèi)化;引入對季老的生平簡介,啟迪學生聯(lián)系作者生活,經(jīng)歷品味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透過語言探尋文字背后的東西,學習掌握借物抒情類記敘文聯(lián)系生活、知人讀文的閱讀方法。
(二)品讀描寫作者幻想的段落
1.默讀描寫幻想的段落,體會本段在語言表達上的獨到
之處。
出示句子:
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
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xiàn)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2.引導發(fā)現(xiàn):作者借助實物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表達上運用了過渡句、比喻句;結(jié)構上采用了相同的句式,構成了排比句。
3.仿照寫法,改寫文中描述月下夾竹桃花影迷離的部分,體會幻想的妙處。
出示句式:我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交流。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倡關注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及時發(fā)現(xiàn)讀寫結(jié)合點,提高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段落結(jié)構的特點,感受幻想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構思與表達的精妙,進而感受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經(jīng)典”魅力;同時,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巧妙設計,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方法,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永平路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