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鑫
摘 要:商標是化妝品的標志,是化妝品的形象代言人。商品宣傳是國際市場推銷商品和進行競爭的一種重要手段。無論化妝品名起的多么貼切,多么妙不可言,一旦翻譯得不夠完美,就前功盡棄了。如果翻譯的好,不但能夠彌補不足,還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可見翻譯對化妝品的重要性。本文以化妝品商標翻譯的特點、方法以及影響因素為切入點,對英文化妝品商標翻譯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化妝品商標;翻譯方法;影響因素
化妝品商標是化妝品最好的代言人。如果化妝品名字起得不好,無法體現(xiàn)商品的特有屬性,反而會影響其銷售市場。商標的翻譯,應該以簡單、流暢為主,這樣才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過目不忘[1]。例如,“Pure&Mild”,譯為“泊美”。譯后比之前的簡潔、給人更深刻的印象,這就是符合了簡潔易懂的原則[2]。也有很多品牌都不翻譯,而是選擇用原名,因為原名比翻譯后的名字更加好記。例如,“Poison”譯后是“毒藥”。原名符合了歐洲女性的追求刺激、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而當時中國的女性都敬而遠之。后又改成“百愛神”,才獲得成功。后來這一品牌又改成了“毒藥”,是因為現(xiàn)如今中國的女性也變得自我、大膽、追求刺激起來,所以能夠接受這個名字。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商標翻譯一定要被目標人群所接受[3]。
在化妝品翻譯當中,要盡量做到音、形、意的完美結合,還要充分地使用翻譯法。比如音譯法,意譯法,音譯結合法或者不譯。
一、化妝品商標的翻譯方法
所謂的音譯法就是用近似漢語的發(fā)音翻譯化妝品名,這樣就能把原文的音韻美保留下來。例如,“Maybelline”譯成漢語就是“美寶蓮”。這樣翻譯即保留了原文的音韻,其“蓮”字又帶有中國色彩?!癉ove”這個品牌翻譯成中文是“多芬”。這個品牌的本義是“鴿子”,在國外鴿子是和平、可愛的象征。但在中國,鴿子只是一種普通的鳥類。如果譯者直接翻譯為“鴿子”,作為皮膚美容品,很難被公眾接受。因此,在中國它被翻譯成“多芬”,意味著很多的芬芳,使人感到撲鼻的香氣迎面而來。其他的化妝品品牌如“Annasu”——“安娜蘇”、“Dior”——“迪奧”、“Garnier”——“卡尼爾”等,都是依照了這個方法[4]。意譯是根據(jù)化妝品的屬性及內涵進行翻譯。例如,“Ascend”這一化妝品品牌譯成漢語是“潤妍”。而Ascend本意為“上升”,與“潤妍”的中文名稱在語音、意義上均無對應關系,但是這種翻譯方法卻表達了積極地意義。所謂的不譯就是不翻譯,直接用原來的名字。這種方法既節(jié)省了翻譯費用,又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神秘異度的感覺[5]。
二、文化差異對化妝品商標翻譯的影響
文化是影響人類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區(qū)域不同,其文化也大不相同。如果化妝品想成為知名品牌,就得走向各個國家。這時文化對化妝品商標翻譯就有著很大的影響。
首先是價值觀差異對化妝品翻譯的影響。中國的消費者受傳統(tǒng)的影響比較多,在行為過程中存在著從眾的心理。而在西方國家,則是追求獨立。
其次是審美差異對化妝品商標翻譯的影響。由于中西方的社會背景和歷史發(fā)展不同,導致了人們對審美觀點產(chǎn)生了很大差別。在中國,夸贊一個女人長得好看,古代經(jīng)常會用瓜子臉,柳葉彎眉,櫻桃口,楊柳細腰,柔若無骨,十指芊芊如青蔥為美。但這些化妝品品牌翻譯成中文時,譯者一般都會選用一些易產(chǎn)生美好聯(lián)想的字眼,如“蘭(嬌蘭、蘭芝)”、“雅(雅芳、歐萊雅)”、“美(泊美、柔美娜)”、“麗(愛麗、娜麗斯)”、“姿(姿蔓、優(yōu)姿婷)”等[6]。
三、語言差異對化妝品商標翻譯的影響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由于各個國家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個國家使用的語言也不同,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點。有些國家的同一個詞是同音的,而有些國家是同音不同意,所以在化妝品名翻譯上面有些就不能直譯了。如美國化妝品“Clinique”,譯成漢語是診所的意思,強調了此產(chǎn)品與醫(yī)學有關。而在中國卻被譯為“倩碧”,其翻譯后的諧音與罵人的話相通,猶如“槍斃”,即難聽又拗口。但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是取其諧音,即能表現(xiàn)化妝品的內涵,又及其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例如,Kissme——奇士美(有騎士美的意思,表現(xiàn)出女性大膽追求愛的情感)、Dove——多芬(芬芳的意思,中國人非常喜歡“芳”這個詞)[7]。
四、結語
化妝品商標的翻譯效果對化妝品的銷售影響重大。翻譯不得當,就不會恰當?shù)氐膫鬟f我們的情感,無法跟消費者進行溝通,進而就會影響商品的銷量,最終導致產(chǎn)品在市場無法生存下去。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東西方文化及語用意義差異,使譯名為譯入語讀者所接受。本文在此僅探討了幾種常用的化妝品商標語英譯的方法及影響因素,還有很多待我們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胡蝶淺.析英漢文化差異對廣告翻譯的影響[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
[2]宋天賜.新概念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5.
[3]王燕希.廣告英語一本通[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4.
[4]朱亞軍.商標命名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劉曉萍.英漢文化差異與商標翻譯[J].山東外語教學.2004.
[6]Franzosi,Mario.European Community Trade Mark-Commentary to the European Community Regulations[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209-222.
[7]Myers,Greg.Ad Worlds-Brands,Media,Audience[M].Arnold.1988,55-71.
(作者單位:哈爾濱石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