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森木
摘 要: 端粒是構成真核生物線狀染色體末端重要的DNA-蛋白質復合結構,DNA由簡單的串聯(lián)重復序列組成。端粒對染色體、整個生物基因組,甚至對細胞的穩(wěn)定都具有重要意義,它的作用發(fā)揮離不開端粒酶的作用。目前端粒研究的核心主要是在動物細胞方面。文章就植物端粒、端粒酶及其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的調節(jié)做概述。
關鍵詞: 端粒 端粒酶 端粒蛋白
1.引言
端粒是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特殊的DNA-蛋白質復合體,端粒DNA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形成特殊的“帽子”結構維持染色體的完整。端粒DNA含有大量富含堿基G的簡單串聯(lián)重復序列,這些重復序列是由端粒酶來合成的。1939年Barbara McClintock[1]首先研究了玉米的染色體端粒,發(fā)現(xiàn)在細胞分裂后期如果染色體在著絲粒發(fā)生斷裂,隨著復制的進行,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就會在斷裂末端融合形成具有雙著絲粒的染色體,雙著絲粒的染色體在以后的分裂中更容易發(fā)生斷裂。此后,有關端粒的研究在多種生物中展開,并逐漸證明端粒是染色體的保護帽,它通過避免染色體的末端融合、重組和外切酶的降解維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并在生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2.植物中的端粒的結構和功能
有關端粒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對四膜蟲染色體最末端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末端由串聯(lián)重復序列5′-TTGGGG-3′組成。以后的研究工作證明端粒結構高度保守,幾乎所有真核細胞的染色體端粒都由簡單的富含G的重復序列組成,端粒位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末端,由一個富含G的3′末端和互補的富含C的5′末端構成,同時3′末端形成單鏈突出結構,一般有12~16個堿基。
2.1端粒的核苷酸序列
Richards[1](1988)第1次從擬南芥中分離得了真核生物的端粒的DNA序列,這段DNA序列包含有53個拷貝的7個核苷酸序列5′-TTTAGGG-3′。人類的端粒則有相關的6個核苷酸序列5′-TTAGGG-3′重復組成。有關研究已經(jīng)確證玉米的端粒含有同樣的重復序列。玉米、小麥、大麥、水稻和番茄的端粒重復序列都是5′-TTTAGGG-3′。已經(jīng)證明了在其他植物染色體末端的存在和擬南芥端粒重復序列5′-TTTAGGG-3′或其突變體構成的簡單重復。
2.2端粒結合蛋白
端粒功能的實現(xiàn)不僅取決于特定的核苷酸重復序列,還需要通過與一些特殊的端粒結合蛋白結合實現(xiàn)。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人類端粒結合蛋白有TRF1和TRF2。它們含有一個與瘤蛋白Myb高度同源的DNA結合域,其功能類似轉錄因子。TRF1通過抑制端粒酶活性調節(jié)端粒的長度,TRF2維持染色體的穩(wěn)定。
對于高等植物而言,在端粒結合蛋白中含有的類似Myb的基元被稱為“telobox”。目前已從玉米和擬南芥中獲得結合于端粒雙鏈區(qū)的蛋白。Kim在水稻中分離到只與富含G的單鏈端粒序列相互作用的3類端粒結合蛋白(Ⅰ、Ⅱ、Ⅲ),它們對雙鏈和富含C的單鏈沒有親和性,故稱為水稻富含G鏈端粒結合蛋白(RGBP)。
3.端粒和端粒酶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的調控作用
端粒酶是一種具有反轉錄活性的核糖核蛋白,不但可以維持已經(jīng)存在的端粒DNA,而且端粒酶反轉錄酶能夠識別斷裂染色體的末端,重新將端粒重復序列加到染色體的斷裂末端或非端粒DNA上。端粒酶作用的發(fā)揮離不開蛋白質亞基和RNA,RNA一般含有8到30個堿基為單位的與端粒重復序列互補的1.2到1.9個拷貝的重復可以作為合成端粒富含G鏈的模板。目前端粒酶的反轉錄酶亞基基因已經(jīng)從擬南芥中得到克隆。
Fitzgerd以幾種開花植物為材料研究了端粒酶體外合成端粒的方式,并根據(jù)端粒酶在合成端粒時對引物DNA的要求將端粒酶分為3類:第1類端粒酶要求RNA模板與引物具嚴格的Watson-Crick堿基配對,如大豆和胡蘿卜中的端粒酶。第2類端粒酶存在于擬南芥、玉米和花椰菜中。此類端粒酶通過將引物DNA的3′端定位于模板RNA的偏好位點有效延伸非端粒DNA的末端。第3類如高粱的端粒酶,引物可以結合于模板RNA不相鄰的位點上。
4.結語
端粒的穩(wěn)定,端粒功能的正常運行與端粒酶、端粒結合蛋白,以及染色體損傷修復蛋白等的協(xié)調作用密切相關。在植物整個發(fā)育過程中端粒酶與發(fā)育時期、細胞的增生能力顯著相關。端粒長度的維持是一個受多基因控制的非常復雜的過程。除了端粒酶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外,還涉及多個端粒結合蛋白和調節(jié)因子的參與,端粒的研究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大部分集中在動物上。然而,對于植物的端粒長度的調節(jié)機制、端粒結合蛋白的功能、端粒酶活性的調控等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因此,對端粒結合蛋白、端粒酶,以及對其他相關蛋白找出對應的突變體以分析其功能,必將是以后研究植物端粒及其功能的重點所在。
參考文獻
[1]Thomas D.M.,Dorothy E.S..Plant Telomere Biology.Plant Cell,2004(16):794803.
[2]郭海學.DNA的端粒及其復制.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20(3):36-38.
[3]Hwang M.G.,Chung I.K.,Kang B.G..Sequence-specific binding property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elomeric DNA binding protein(AtTBP1).FEBS Letter,2001,503(1):35-40.
[4]王渭霞,劉小川,朱廷恒.高等植物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進展.遺傳,2003,25(1):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