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
摘 要:幸福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是國家、社會、民眾關注的熱點?,F階段,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國民幸福感隨著經濟、物質等方面的變化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本文運用語料庫方法對幸福感源泉挖掘分析和通過對八種職業(yè)的“幸福感”進行社會調查對當前國民幸福感進行了實證分析,對幸福在哪里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簡要研究。
關鍵詞:國民幸福感;語料庫;社會調查;實證分析
幸福感指的是人們能直接體會到的快樂、喜悅的情緒,和根據自己實際生活質量對生活滿意度產生的評價。因此,幸福感對個人,能使人們的生活、健康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個人的成就感和工作收入更高等;對社會,幸福感對社會秩序穩(wěn)定非常有利。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給社會各方面帶來顯著變化的同時,也對當代中國人的幸福觀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尤其是基于價值觀的多元化,一些消極負面思想也隨之而來,國民幸福感并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還引發(fā)了一些社會問題。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民幸福感指數
國民幸福指數主要是指國民的職業(yè)情況、經濟基礎、文化氛圍、健康情況以及社會環(huán)境這五個方面數據指標來分析國民的幸福感。本文通過對國民幸福感現狀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有81.4%的國民認為自己是幸福的或很幸福,認為自己沒有過去幸福的人數不到20%,如圖1所示。
二、國民幸福感的實證分析
1.基于語料庫方法的幸福感源泉挖掘分析。為了更好的挖掘當代中國人幸福感源泉頭,本文采取語料庫方法,建立了一個由當代文學作品、報紙、書刊、博客、微信等4個類別組成的中等規(guī)模的語料庫,包括大概100萬條的詞語,以是不是包含和幸福相關的語言表述作為選取的根據,對1919年-2016年國民的幸福感源泉從物質和非物質兩個方面進行深挖,物質方面則是從最初對基本生存條件的追求帶來的幸福感,更加向往好的生存條件,并且逐步向高品質生存條件所帶來的幸福感轉化。而非物質方面的變化,則更具多樣化,認為親情、友情、愛情所帶來的幸福感更加側重,同時分享與奉獻創(chuàng)造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2.不同職業(yè)的“幸福感”社會調查數據分析。在對幸福感源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選取時間為2016年7月-8月期間,不同省份的農牧漁業(yè)、工廠工人、服務員、教師、醫(yī)生等八種職業(yè)的“幸福感”進行社會問卷調查,分析如下:
(1)農牧漁業(yè)的幸福感數據分析。選取樣本分布在湖南、黑龍江、福建、山西等省。共發(fā)放問卷50份,實際回收問卷46份,其中有效問卷36份。調查人員中以男性居多。有71.43%的人員認為幸福,有78%的人認為自己在工作閑暇之時有副業(yè)。就工作壓力而言,有大約57%的人認為沒有壓力,感到幸福。
(2)工廠工人的幸福感數據分析。在廣州,東莞,虎門選取樣本。共發(fā)放問卷60份,實際回收問卷50份,有效問卷28份。絕大部分工人認為工作收入可以,但是社會保障等福利欠缺,工作環(huán)境差,并且任務多,休息少,工作壓力大。因此,大部分工人感覺越來越不幸福。
(3)維修工人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選取的樣本為黑龍江、廣東、湖北、河北等地。共發(fā)放問卷35份,回收有效問卷31份。調查數據顯示有12.90%的人認為幸福,而9.68%的人則認為不幸福,其余不確定。同時大部分維修工人認為自己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工作環(huán)境差,這些都影響了維修工的幸福感。
(4)服務員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在湖南,北京,遼寧,河南,江蘇,山西等省選取樣本,共發(fā)放問卷73份,回收有效問卷63份。調查結果顯示,約68%的服務員對工作感到幸福,有約16%的服務員感到不幸福。在調查中發(fā)現,雖然很多員工會抱怨工作時間長,太累,收入低,但是大部分人對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tài)還是感到很幸福的。
(5)地質勘探人員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選取的樣本分布在全國各地,共發(fā)放問卷57份,回收有效問卷55份,其中60/70后24份,80后19份,90后12份。由于地質勘探工作的特殊性,70后的人員對工作滿意,認為幸福,而90后則不滿意,認為不幸福。主要是在工作強度、報酬等方面存在認識的差異。
(6)個體工商戶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選取的樣本分布在湖南、山東、湖北等省。共發(fā)放問卷65份,回收有效問卷63份。有80%的個體工商戶對目前的工作感到幸福,其中23.33%的個體工商戶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7)教師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在廣西、江西、湖南、山西、浙江等省選取樣本。共發(fā)放問卷102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由于調查的教師女性居多,達到80%,所以他們的工作幸福感都較強。教師是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極少會因為害怕失業(yè)而感到不幸福。
(8)醫(yī)生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山西、內蒙古山東、湖南、河南等省選取樣本。共發(fā)放問卷45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結果顯示,醫(yī)生普遍感覺幸福感較高,但醫(yī)生內部工資待遇差別對他們的職業(yè)幸福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一些社區(qū)醫(yī)生的醫(yī)療保障還不到位,以及醫(yī)患關系的不和諧和公眾對醫(yī)生的不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yī)生的幸福感。
三、結論與建議
在調查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不同類型的職業(yè),不同的工作種類和工作環(huán)境,相對應的,工作時間和薪資待遇都有所不同。從調查結果分析而言,大部分人認為工資、福利是提高自己職業(yè)幸福感的關鍵,同時被人尊重、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這并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各個方面都要有所改善才能達到幸福感的提升。具體而言,首先從內在看,個人素質的提高是必要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另外還需要自己發(fā)自內心的給自己肯定和鼓勵,以平常心去看待。其次,工廠、學校、醫(yī)院等單位要構建正確的運轉模式,完善福利體系,同時要關愛、體恤員工。
參考文獻:
[1]孫春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幸福觀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1-23.
[2]羅建文,趙嫦娥.論國民幸福指數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測算[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