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臺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英語教學中任務前準備時間的定量分析
劉寧
(臺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對不同水平英語學習者在不同任務前準備時間內完成獨白型任務的語言流利度、復雜度、準確度進行研究。定量研究顯示任務前準備時長對不同水平學習者語言的流利度和詞匯多樣性無顯著影響;句法復雜性和語言準確度會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的增加而相應提高。定性分析顯示不同水平學生在任務前準備中關注事項不同,任務熟悉程度對任務完成情況會有一定影響。
任務前準備;流利度;復雜度;準確度
任務教學,不論是在初中英語教學還是高校英語教學中均是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任務教學的開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任務教學主要由三個階段組成,即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和任務后階段。
任務前階段主要由教師講解任務的主要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將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引入新的教學材料并布置任務內容。為了減少學生緊張的情緒和思想負擔,任務前準備(Pre-task Planning,PTP)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解決任務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將選取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在不同的任務前準備時長下,對完成獨白任務的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不同任務準備時長對于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的獨白任務完成情況具有一定影響。
對于任務前準備的研究國外學者開展得較早,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學者們發(fā)現(xiàn)任務前準備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完成獨白型任務的效率。學習者可以利用任務前準備來對任務完成進行計劃,理清思路,組織語言。在任務前進行準備可以充分地考慮語言的形式,有效地提高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不同時長的準備,對于任務完成狀況也有一定影響。
Foster(1996)針對8名英國一社區(qū)大學的外國成人學習者進行試驗,對學生實施10分鐘任務前準備和沒有任務前準備進行對比[1]。試驗結果顯示,具有10分鐘任務前準備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停頓和重復均低于沒有任務前準備的學生。
Mehnert(1998)[2]通過對31名德語專業(yè)學生進行實驗,對沒有任務前準備、1分鐘任務前準備、5分鐘任務前準備和10分鐘任務前準備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任務前準備時間越長,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停頓和沉默的數(shù)量就越少;而且沒有任務前準備的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最多,但是她沒有發(fā)現(xiàn)1分鐘、5分鐘和10分鐘的任務前準備對學生的語言準確性產(chǎn)生顯著差異。
任務型教學在國內開展以來,受到相關學者的重視,很多學者針對此類問題展開研究。部分學校在英語教學中積極推進任務教學模式,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龔亞夫等(2006)[3]指出,我國中小學英語任務教學中,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原因除了語言準備不足外,還因為任務前準備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往往教師演示結束后,便要求學生去完成任務。任務前準備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張煒(2010)認為,在初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中,任務前準備對于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并沒有影響,而對于語言的流利性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4]。許名央(2010)在《任務前準備對不同口語水平學生的影響研究》中指出,針對大學生不同英語口語水平的學生而言,任務前準備對語言的復雜度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對于語言的流利性和準確度不會產(chǎn)生影響[5]。
綜觀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相關研究還沒有涉及任務前準備時長在獨白型任務中的影響。因此,筆者在總結以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實驗,分別對任務前準備時長對于不同口語水平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研究,任務完成的評價主要從任務完成過程中的準確度、流利度、復雜度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研究對象
選取不同英語學業(yè)水平以漢語作為母語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分別選取初中二年級的學生與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各30名,這些學生在平時考試中英語成績在班級均處于中等水平。
為便于研究敘述,文中將初中學生標記為LLP (low oral proficiency level)、大學學生標記為HLP (High oral proficiency level)。
(二)研究過程
1.任務描述。本研究所設計的任務內容是針對某一話題發(fā)表個人看法,任務形式為獨白。這一任務形式能夠體現(xiàn)被試者真實的口語水平。任務前準備階段的時間分別為1分鐘,5分鐘,10分鐘,在任務前準備時間內,可以用筆和紙作為輔助工具,進行簡單的記錄,但不能書寫成完整的句子。
2.實驗指標。為使實驗的結果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在實驗中選取流利度、復雜度和準確度作為實驗指標,這三個指標也是眾多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經(jīng)常采用的指標。
(1)流利度。流利度是指被試者語言產(chǎn)出流利、無不恰當暫停和猶豫的部分與總輸出語言之比。本研究采用常用的B比率(Rate B)作為測量指標。
(2)復雜度。復雜度主要考慮被試者在組織語言過程的精心程度和對詞語、句型的掌握程度,通常將句型的復雜程度、句法的多樣性、詞匯的復雜程度作為復雜度的衡量標準。
本研究在對復雜度考量時選取的方法是詞匯類型比,簡寫為TTR,即樣本語篇中不同的詞匯稱為“類符”(type)。詞匯的總數(shù)稱為“型符”(To?kens)。不同的詞匯類型與詞匯總數(shù)之比稱為“類符-總數(shù)(型符)比”(Type-Token Ratio)。
(3)準確性。準確性是指所產(chǎn)出的語言與目的語目標相一致的程度。學者在研究中典型的測量方法為無錯誤動詞比例,如Crookes(1998)[6]、Wig?glesworth(1997)[7]對某一特定的語法項目在使用過程中的準確性進行測量。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無錯誤動詞比例來測量準確性。
(一)流利度實驗結果
流利度實驗使用Rate B來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Rate B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由上表可見,任務前準備對于流利度并未有顯著的影響,對于LLP和HLP兩組測試人員中,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的增加,流利度逐漸降低。為進一步檢查任務前準備對流利度的影響,以Rate B為變量對其進行T檢驗,檢測任務前準備時長的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設為0.05),結果顯示如表2。
表2 以Rate B為變量的T檢驗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被試者無論學業(yè)水平如何,在任務前準備時間對其流利度的影響均不顯著(顯著性概率分別為0.695和0.595),任務前準備時長對于流利度基本沒有影響。
(二)復雜度實驗結果
在實驗中,對于復雜度的衡量主要采用句法復雜性和詞匯多樣性兩個指標來進行衡量。句法復雜性用來衡量句型結構的復雜程度而詞匯多樣性用來衡量詞匯使用的范圍。結果如表3、表4。
表3 各組變量復雜性均值
表4 復雜性標量的方差及Scheffe結果
數(shù)據(jù)顯示,在復雜度指標的檢測中,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增加在任務完成中體現(xiàn)更多復雜的句法,并在Scheffe檢驗中,對于1分鐘和10分鐘體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在詞匯多樣性的檢驗中,雖在表3中顯示,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增加,詞匯多樣性也隨之增加,但對其Scheffe檢驗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值隨時間增加而減少,也就是說,對詞匯多樣性進行Scheffe檢查發(fā)現(xiàn),任務前準備時間對于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準確度實驗結果
本研究在對準確度進行試驗的過程中,筆者采用的指標是無錯誤動詞比例,也就是無錯誤小句比與正確使用動詞的比率。
表5 各組變量復雜性均值
表6 準確度標量的方差及Scheffe結果
表5和表6數(shù)據(jù)顯示,無錯誤小句比和正確使用動詞兩項指標,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的增加,而體現(xiàn)出準確度的不斷增加,并且任務前準備時間與結果之間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
實驗結束后,對所有被試者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內容主要針對在實驗過程中,不同時長任務準備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的感受及實驗后學生的體會。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中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一)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任務前準備時關注的事項不同
當問及“任務前準備環(huán)節(jié)中你所關注的問題”時,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回答是不相同的,82.4% 的LLP學業(yè)水平學生所關注的是“如何找到合適的詞匯來完成任務”,而89.5%HLP學業(yè)水平的學生所關注的重點是“完成任務框架,進而很好地完成任務”。
(二)任務的熟悉程度對于實驗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
座談中發(fā)現(xiàn),對于給定的任務內容,如果被試者在生活或日常學習中,遇見過類似的中文或英文的內容,在任務前準備階段會感覺容易些。但是,若是未遇見過,在準備過程中感覺稍顯費勁,這對于任務的完成情況會有一定的影響。
(三)任務前準備時間的長短對于任務完成情況會有一定影響
不同的任務前準備時間會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任務前準備時間短,會造成學生焦躁的心理,有的學生因時間短,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對于以往的詞匯或句型把握上出現(xiàn)偏差,導致任務完成情況較差。
(一)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對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在不同任務前準備時長情況下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討論,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在不同任務前準備時長下,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完成任務時,除流利度外,均體現(xiàn)正向影響。也就是,隨著任務前準備時間增加,任務完成情況越好。對于流利度,沒有因為任務前準備時間增加而體現(xiàn)任務完成情況較好。
其次,針對不同學業(yè)水平,初中學生會因為任務前準備時間增加而明顯提高句法復雜度,而對于大學生,句法的復雜度不會受時間的增加而提高。
第三,從實驗結果縱向來看,在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的實驗結果中,總體上初中學生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值低于大學生實驗結果,這與學生的語言學習程度有關,同時也與學生的成長有一定關系。因此,對于教育者而言,在英語教學中,因材施教、分析教學對象的狀況對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非常重要。
(二)實驗啟示
本文的研究針對不同時長、不同學業(yè)水平的英語學習者任務完成情況,通過對比試驗,驗證了在英語教學中,通過任務前準備環(huán)節(jié)的介入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本文的實驗還表明,在不同的學業(yè)水平下,不同的學習任務需要不同的任務前準備時間,任務前準備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依據(jù)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進行不斷的調整,這樣才能合理利用時間,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1]Foster,P.&P.Skehan.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and Task Type on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J].Thames Valley Uni?versity,1996,(18):299-323.
[2]Mehnert,U.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ngths of Time for Plan?ning on Second LanguagePerformance[J].Studie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8,20:83-108.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3.
[4]張煒.任務前準備在初中任務型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0(2):48-52.
[5]許名央.任務前準備對不同口語水平學生的影響研究[J].英語教學研究.2009(1):13-19.
[6]Crooks,G.Planning and Inter-language varia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8,(11):367-383.
[7]Wigglesworth,G.An investigation of planning time and profi?ciency level on oral test discourse[J].Language Testing,1997,14 (1):197.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e-task Planning Time in English Teaching
Liu N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Zhejiang,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pre-task planning time on different lev?els of English learners to complete the monologue task in terms of fluency,complexity,accuracy.Quan?titativ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pre-task planning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different levels of English learners’language fluency and lexical diversity.Syntactic complexity and language ac?curacy increased as the pre-task preparation time lengthened.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different levels of English learners had different concerns during the pre-task phase.The familiarity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ask completion.
pre-task preparation;fluency;complexity;accuracy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1.012
2015-12-17
劉寧(1981- ),女,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