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 要: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對小學低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來說,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已經成為小學信息教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因此,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小組合作學習被提出來。在小組合作學習影響下,可以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本文針對在小學低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 信息技術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始被廣泛運用到小學課堂中,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來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且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意識,促使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一、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低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才能讓學生正確面對信息技術。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幫助學生了解合作學習,明確合作學習的步驟,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合作。其次,教師要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進行有效溝通,以此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只有明確自身在小組中的責任,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可以滿足實際學習目標。最后,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教學實例,以此讓學生借鑒與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合作經驗,從而實現(xiàn)高效學習。學生只有對合作學習產生正確的認識,才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保證學習效果[1]。
二、做好合作分組工作
(一)確定出每一個小組中的人數(shù)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公共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可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知識與技能。且在小學低年級進行分組的過程中就要保證每一個小組中成員的數(shù)量,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剛開始接觸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陌生的感受,這樣難以適應這種學習方法,降低學習效果。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相合作進行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正確的認識。隨著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可以逐漸提高課堂活動的性質,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二)保證異質分組
對于合作學習小組來說,并不一定要保證所有成員學習能力都很強,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保證小組成員的搭配,這樣才能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實現(xiàn)取長補短。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性別、能力及個性特點等方面考慮,將具有不同優(yōu)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但是對于這種組合方法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當這種模式長期存在時,優(yōu)等生就會占據(jù)權威的地位,制約中等生與學困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對學生進行調整,同時還要保證每一次組合的科學性,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2]。
(三)設置出小組組長
如果沒有小組組長的指揮,那么小組就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樣就難以實現(xiàn)高效合作。且對于這一階段學生來說,自制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沒有良好的合作氛圍,就會造成小組紀律散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后,就要選擇責任心強及溝通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同時還要及時與小組組長溝通,以此掌握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對小組中成員進行相應的調整。其次,要注重鼓勵小組組長,幫助其樹立信心,這樣才能帶動其他小組成員,從而實現(xiàn)高效學習。此外,為了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身在小組中的角色,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作用。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樂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3]。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與其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促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與知識,增強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戎麗娜.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3,(12):47.
[2]何振泰.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新課程·小學,2015,(04):67.
[3]顧峰.“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2015,(4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