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秀 李森
摘 要 大眾媒介的廣泛應用為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便捷途徑,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文章討論了英語類大眾媒介的分類、特點,探討了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中大眾媒介的應用并提出相應的原則。
關鍵詞 大眾媒介 多模態(tài) 英語課件 高中英語
報紙、雜志、廣播、網(wǎng)絡媒體等大眾媒介為英語教育提供了即時便捷的信息,豐富了教學內容,對提升教學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也為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的制作提供了大量時代特征明顯的素材。利用大眾媒介制作和使用多模態(tài)課件具有諸多優(yōu)點:它提供時代特征明顯的語言;它使抽象知識形象化、重難點問題清晰化;它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及知識應用能力。多模態(tài)課件兼聲音、文字、動畫、圖片為一體,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方式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研究大眾媒介在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中的應用尤為重要。
一、英語類大眾媒介的分類及特點
1.報紙
報紙是普及性最廣和影響力最大的媒體,是人們了解時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體。英語報紙傳播速度快,信息傳遞及時;信息量大,說明性強;權威性高;消息準確可靠,知識豐富。某些英語報紙享有較高的信譽,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英語報(The Times)、中國日報(China Daily)、新聞周刊(Newsweek)等。這些報紙雜志都有官方網(wǎng)站,教師可以定期閱讀選擇適當?shù)牟牧嫌糜谟⒄Z課件的制作、學生閱讀或翻譯練習。
2.雜志
雜志是人們傳遞信息、傳播知識、弘揚文化的主要信息載體之一。雜志保存期長,讀者可以長時間閱讀,且重復閱讀率高,傳讀率高。雜志知識性強,其內容多以專業(yè)知識、科普知識、語言知識為主體,不同的雜志擁有不同的讀者群,比如《瘋狂英語》雜志適用于高中學生閱讀。
3.廣播
無線廣播媒介是通過無線電波向擁有接受工具的廣大受眾傳送節(jié)目信號的活動。首先,英語廣播新聞來源廣泛、內容豐富、語音地道,是英語教學多模態(tài)課件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次,英語廣播傳播方式即時,任何國家發(fā)生的事件、趣聞等都能快速地播報給人們。再次,英語廣播傳播范圍廣泛,受眾層次多樣。最后,英語廣播收聽方式隨意,適合高中生收聽的廣播有CNN,BBC,VOA等。
4.網(wǎng)絡媒體
首先,網(wǎng)絡媒體具有便捷性特征。讀者可以利用電腦、手機隨時隨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其次,網(wǎng)絡媒體具有交互性特征。讀者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對其所讀內容進行評論和反饋。最后,網(wǎng)絡媒體具有超文本性特征。讀者不受文本的限制,可以利用音頻、視頻形式的英語網(wǎng)絡了解英語新聞內容,拓展各類詞匯。現(xiàn)在有很多不錯的學英語網(wǎng)站,如普特英語、滬江英語、中國日報網(wǎng)等,教師可以下載各種難度和話題的音頻和視頻材料。
5.書籍
書籍文本性特征強,權威性高,是師生進行英語學習的根本來源,也是視覺模態(tài)英語課件的材料來源。英語類書籍包括文學著作、教材教輔等。各類高中英語教材也涵蓋詞匯、語法、聽力、口語、語音、閱讀、寫作、翻譯等各方面。
6.電視
電視的主要特點是直觀性強。電視視聽合一,人們能夠親眼見到、聽到如同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各種事件。電視的這種直觀性使它超越了讀寫障礙,即便學習者詞匯量不大,事件發(fā)生背景不太清楚,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電視傳達的內容。對高中生而言,CCTV-9是較好的聽力材料。目前電視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具備回放功能,因此教師可選取相關電視報道內容,用手機、相機等錄制微視頻制作多模態(tài)PPT。聽力和口語輸出可以借助觀看美劇、英劇提高。
7.電影
英美電影題材繁多,教師可以節(jié)選與課文話題相關的悲劇、喜劇等錄制視頻,學生可通過這些視頻學到大量實用的口語,如在進行選修6Module2教學時,可選用電影《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課后欣賞,促進學生對單元話題fantasy literature的理解,同時練習口語、聽力及詞匯運用。
二、多模態(tài)話語的界定
模態(tài)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感官與人、機器等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方式。顧曰國(2007)指出,用單個感官進行互動叫單模態(tài),用兩個感官進行互動叫雙模態(tài),三個或以上的叫多模態(tài)[3]。根據(jù)張德祿(2009a)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框架,話語意義大部分是由非語言因素組成。該框架主要由文化層面、語境層面、意義層面、形式層面及媒體層面組成。文化層面指以文化為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識形態(tài)和作為話語模式的體裁結構潛勢。語境層面由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構成。意義層面指話語意義、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及謀篇意義。形式層面指每種模態(tài)都有實現(xiàn)意義的形式系統(tǒng),包括語言的詞匯語法系統(tǒng)、視覺性、聽覺性、觸覺性表意形體及其相關的視覺語法系統(tǒng)、聽覺語法系統(tǒng)和觸覺語法系統(tǒng)。媒體層面指話語在物質世界表現(xiàn)的物質形式有語言和非語言兩類,非語言形式指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平臺、PPT、語言實驗室等工具[4]。多模態(tài)話語形式主要由語言、圖像、音效及手勢動作幾個方面實現(xiàn)。
三、大眾媒介在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中的具體應用
1.視聽模態(tài)的應用
視聽模態(tài)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是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制作中常用的模態(tài)。視聽模態(tài)具有圖像、文字、動畫、聲音等要素,突破時空限制,克服文字符號過于抽象單調的特點,向學生傳遞生動形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電視新聞、網(wǎng)絡新聞、電影等大眾媒介為課件制作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剪輯錄制微視頻能幫助教師適時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興趣。制作微視頻的工具可以用camstasiastudio8.0、office2013、格式工廠、Adobeultra CS3等。
在制作視聽模態(tài)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選擇的電視、電影、網(wǎng)絡視頻等應語音地道、語速適中、簡單易懂,貼近學生生活且與課文話題相關,這樣便于學生邊聽邊記錄。其次,剪輯的視頻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聽力負荷。在使用視頻模態(tài)課件時,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力、口語練習。對視頻中涉及到的生詞、人名、地名、人物等首先作簡要介紹,要求學生邊聽邊記錄關鍵詞,以便復述和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將視頻內容的重難點作簡要翻譯。如在高二上學期開學之初可選用網(wǎng)絡媒體上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開學演講》,學生觀看之后討論并交流自己對演講的理解,對responsibility、future的理解,進而討論自己在新的一學期、一學年應該怎樣做,如此既進行了英語教學也進行了思想教育。
2.聽覺模態(tài)的應用
網(wǎng)絡媒體、收音機等可提供BBC、VOA、NCE等的音頻,為課件制作提供最新材料及信息。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MP3cutter音頻剪輯工具剪輯合成需要的音頻。英文歌曲、網(wǎng)絡新聞的音頻、文字模態(tài)可以用于課件制作中訓練學生聽力,但選擇的材料應短小,內容貼近話題,錄音清晰易懂。熱點新聞報道、網(wǎng)絡英語歌曲常可作為選擇的對象,但應避免勁舞、Disco等快節(jié)奏的歌曲,經典的輕音樂更容易用來作聽力練習。在使用音頻模態(tài)的課件提高聽力時,也可以用VOA,BBC,CNN的報道、新聞做精聽練習。先聽1~2遍獲得大意,然后以意群為停頓做精準的重復練習。或者也可把5分鐘左右的聽力材料做聽抄練習(以句子為單位,做聽寫練習)。以外研版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3為例,在處理教材以環(huán)境為話題的Module3、4時,可用MP3cutter將Michael Jackson的Earth Song進行編輯,讓部分單詞缺失的歌詞置于PPT中,學生邊辨音邊做聽寫填空練習。播放視頻3遍后核對答案,然后讓學生跟唱,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其中,鍛煉聽力、口語,并促進學生對話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聽歌學英語的愛好。
3.視覺模態(tài)的應用
視覺模態(tài)在英語課件中應用最廣泛。教師應將文字、圖片、圖表等融為一體,刺激學生視覺感官參與學習。網(wǎng)絡媒體熱點圖片、動畫等配以英語例句構成一張圖文并茂的課件,英語報紙熱點話題以照片的形式可直接置于課件中進行背景介紹或知識延伸,鍛煉學生的閱讀、翻譯能力。網(wǎng)絡媒體新聞文字材料可直接為課件制作提供材料支持。如講解delivery時,教師可參閱中國日報網(wǎng)雙語欄目一周熱詞回顧,拓展詞匯:快遞(deliveryrush)、物流(logistics)、運輸(transportation)、分揀(sorting)、配送(distribution)等。
課件中太多視覺模態(tài)的PPT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從而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在15分鐘~25分鐘,因此在制作PPT課件時,要有意識地在視覺模態(tài)PPT中插入一段動畫、聲音等能引發(fā)學生注意的素材,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課堂。
四、大眾媒介在多模態(tài)課件中的應用原則
大眾媒介為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提供靈活多樣的材料選擇,大眾媒介在多模態(tài)課件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雙主體原則
雙主體原則指多模態(tài)課件內容必須以課文話題、知識點為主體,以大眾媒體視覺模態(tài)為主體,以圖片、聲音、動畫、電影片段、錄音剪輯等為輔助,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知識點、語言點的理解,提高語言應用能力。與課文話題、知識點等無關的圖片、聲音等盡管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但更多地是干擾學生的注意力。課件中的文字要精練,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闡述不必在課件中重復出現(xiàn),即使要出現(xiàn),也要盡量濃縮,以淺顯、精練的文字歸納出要點。過多花哨的大眾媒介素材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制作PPT時應突出課程的重難點。教師可把搜集的大眾媒介素材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放到PPT中,然后再摒除重復和相關性不大的素材。
2.適度原則
適度原則可應用于高中英語語言和內容方面。就語言而言,教師在制作多模態(tài)課件時,應盡量選擇合適的語言材料。發(fā)音不準、語言點錯誤的音視頻材料不僅會誤導學生的發(fā)音,還會降低語言運用能力。如網(wǎng)絡媒體中的某些例句存在語言點錯誤,教師必須對例句多加選擇才能引用于課件。教師還應把握選擇內容的度,選擇難度適中的材料才能保證語言知識輸入的有效性。就內容而言,教師選擇的材料應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大眾媒介超越國界,語言多樣,傳播各國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而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巨大,因此教師應有正確的價值觀,在篩選英文資訊做課件時,既要保證內容的趣味性,又要看重內容的公正客觀性。
3.質量原則
質量原則指多模態(tài)課件必須保證質與量的統(tǒng)一,這關乎學生吸取知識的質與量。教師在利用大眾媒介做課件時,首先應保證質的來源。選擇權威性、可靠性的大眾媒介是正確引導學生吸收知識的先決條件。其次要保證量的恰當。大眾媒介信息廣泛,更新迅速,教師應掌握好所選材料的量。高中英語課件設計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考慮學生的興趣、知識的時代特征等,大量地堆積視覺模態(tài)材料會使重難點不突出,音頻模態(tài)背景聲音過大則會影響學生的聽力辨音。選擇的媒體視頻、音頻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過長的音頻視頻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不能達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合理利用大眾媒介進行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課件教學,不僅讓教師省時省力,避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擴大學生視野。但采用多模態(tài)課件進行教學一定要讓課件與板書有機結合,讓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新時代技術融合才能更高效地促進語言教學。制作多模態(tài)課件需要錄制、剪輯技術等,因此教師應敢于迎接技術挑戰(zhàn),遵循大眾媒介在多模態(tài)課件中的應用原則,讓課件更高效地服務于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樹剛.新時期大眾媒介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新聞戰(zhàn)線,2014(11).
[2] 王芳.論英語課堂中多模態(tài)課件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
[3] 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
[4] 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
[作者:王成秀(1979-),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李森(1979-),男,四川成都人,四川省溫江中學教師。]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