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健賢
拿破侖在一次打獵的時候,看到一個落水男孩,一邊拼命掙扎,一邊高呼救命。這河面并不寬,溺水者四肢尚能動彈。拿破侖這時不但沒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不自己爬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蹦悄泻⒁娗缶葻o用,反而增添了一層危險,便更加拼命地奮力自救,終于游上岸。
應該說,拿破侖對孩子也是一種施救,只不過,他的這種施救,伸出的是一只特殊的援助之“手”,是逼迫孩子自救,因為他觀察了當時的情形,孩子完全能夠自救。或許有人認為,這太狠心了。但拿破侖想到的是,孩子有可能還會遇到危險,而且也可能沒人在場,那就必須選擇自救,生命是不能等待的。我們的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把師愛當作對學生人生的相救,那么,施愛就不能一概而論,要講智慧。
S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叫小靜(化名),父母同在一次車禍中身亡,只跟著60多歲的奶奶一起靠著低保維持生活。S老師剛接這個班時,發(fā)現(xiàn)小靜穿著破爛,了解到小靜的家庭情況后,她當即給小靜買了衣服和鞋子,并私底下送給小靜,可小靜無論如何都不收。后來,S老師去家訪時才了解到,小靜特愛面子,總是要憑自己的努力去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S老師便根據(jù)她的特長(運動、愛讀課外書)鼓勵她參加相應的活動,當她在活動中取得事先約定的成績時,便把要送她的東西當著全班的面“獎”給她。這樣一來,小靜感覺特別有面子,做起事情來也特別有信心,成績也提高了許多。
對學生施愛,我們教育者不能僅僅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有時施愛不當,反而會傷了孩子的心。施愛與受愛,是雙向的。你施與的愛,學生樂于接受,那么,這“愛”才能發(fā)揮其激勵、激發(fā)的作用。所以,什么時候施愛,施與什么樣的愛,給予多少愛,都是有講究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多方觀察和了解,該出手時才出手,讓愛施得適當、適時,真正讓愛成為學生成長的陽光,如及時雨一般給他們力量。
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了,你及時伸出援手幫助他,未必是好事。事實上,你可能剝奪了他進一步思考的權利,讓他慢慢地養(yǎng)成依賴的習慣?!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又何嘗不是一種施愛。人生是一個過程,學習也是一個過程。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實實在在地去親歷了過程,感受了過程,那本身就是一種收獲。我們教育者不能因為我們所謂的“愛”讓學生省略了這個過程。其實,對學生施愛,藏在每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里。當然,施愛不可太隨意,尤其是言語上的關愛,若不分人,不注意場合,極有可能傷害到孩子,所謂“好心辦成了壞事”,說的即是這個理兒。
教育施愛,別忘了施愛的目的。施得恰當,施得到位,真正給學生以激勵,以幫助,那么,我們的施愛才是真正有利于學生的。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新田中心校小嶺完小,重慶,404027)
編輯 / 丁 堯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