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桂華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在改革中,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就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需要對電教媒體進行巧妙運用,能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將語文的內容進行展現(xiàn)。本文圍繞班班通環(huán)境下,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進行研究與分析,供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關鍵詞: 班班通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在教學中加入班班通,可以很好地將如今的科技產(chǎn)品融入教學中,尤其是對語文的教學,能很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班班通的方式對小學生的好處非常多,能很深刻地強化小學語文知識,還能培養(yǎng)興趣,從而讓教學資源得到共享。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對學生能產(chǎn)生最大影響的就是教師,同時能讓學生最直接地學到知識,特別是對于小學生,教師不能對其進行強制性命令,而是需要不斷引導學習,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提高學習成效。所以,為了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積極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使原先的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化、趣味化,讓學生更加融入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在實際運用中,信息技術的加入使得語文教學有更強的多樣性,其很好地將教學內容圖像化,并且能靈活地為學生進行展現(xiàn)。
比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到底有多么壯麗遼闊。教學時,我們借助班班通演示小興安嶺全景的情境。在演示時使照片由小變大,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數(shù)不清”、“綠色的海洋”,很快領會到文中情境,感受到文中的小興安嶺樹木連成幾百里的壯觀景象,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握學習重點
在班班通的應用中,教師在對多媒體內容進行演示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班班通設備形、色、聲、動感的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來》時,要讓學生體會八國聯(lián)軍的丑惡罪行很難,學生很難理解“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等詞語,這時,教師可借助班班通設備,播放圓明園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驚嘆圓明園的輝煌時,自然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丑惡行徑深惡痛絕。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這些圖片,學生欣賞后就會自然而然地理解這些難詞和無法想象的景色。
又如在教學《桂林冊水》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將桂林的山水畫結合多媒體進行演示,同時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作者的情感,要求讓學生講其中能表達出作者情感的重點語句提出,當學生產(chǎn)生迷惑時,就可以反復向學生進行播放和投影,讓學生在對內容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進行領悟和分析。當有真實的圖像和聽覺的保證,就能讓學生更加融入學習中,更好地發(fā)現(xiàn)其中重點,同時促進學生感受到作者所抒發(fā)出來的情感。
三、提高閱讀能力
我國在目前對教育的改革中,特別強調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這需要教師的配合,要讓小學生提高其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在閱讀中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提高語文教學成效。從整體角度看,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需要讓閱讀貫穿教學,同時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巧妙地將學生的朗讀強化,更好地將學習的目標實現(xiàn)。而對于學生來說,能在不斷朗讀中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發(fā)展。在如今班班通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中的閱讀樣本,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能對多媒體中的范讀內容進行領悟,從中找出一定精華,并且應用到自己的閱讀中,從而能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自身閱讀能力,更好地對閱讀情感進行把控。從某種角度說,多媒體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聲音功能,這能很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學《七顆鉆石》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愛心的力量,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教師播放了課文的情境范讀和動畫資源,又讓學生搜集了《青蛙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話故事,讓學生在欣賞童話故事的同時,感受愛的力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是一門需要豐富想象力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相對于小學生,小學階段正是發(fā)育生長的最好時期,這時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都有很大提高,這就會促進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能很好地將其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而對于教師而言,要想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就應該先讓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只有當學生將知識進行了一定的掌握后,有了基礎才可以更好地將創(chuàng)新能力予以提高。
例如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烏鴉喝水的動畫,可以讓學生對烏鴉喝水的過程提出疑問,讓學生對其進行積極思考,從而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提高參與度及學習的積極性,自主融入課堂討論中,這將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小學語文的教學發(fā)展,能為其教學提供嶄新的學習氛圍,這種方式對教學的情景進行了很好的創(chuàng)新和拓展,同時從一定程度上講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得到提升,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學習和討論中。班班通巧妙地運用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其巧妙地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了運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從而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促進成長,為教學改革提供更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玉萍.“班班通”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13:36.
[2]吳玉菡.“班班通”促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5,12:64.
[3]彭海娟.班班通促成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J].江西教育,2015,18:37-38.
[4]隋守波.班班通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33-34.
[5]李國生.班班通——為小學語文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J].中小學電教(下),2013,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