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
【關鍵詞】 體育舞蹈;技術特征;專項力量;訓練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72—01
體育舞蹈是國際標準舞( 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簡稱國標舞)的別稱,自歐洲一些國家的民間舞蹈發(fā)展演變而來。體育舞蹈對舞姿、舞步要求非常嚴格,集形體美、音樂美、動作美于一體,灑脫自如,風格獨特。文章在分析體育舞蹈運動技術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專項力量訓練措施。
一、體育舞蹈運動技術特征
1. 控制技術。在舞蹈表現(xiàn)過程中,運動員通過控制肌肉的力量來滿足肢體伸展的需要,從而完成各個舞蹈動作。這是為了讓頸、肩、四肢、上體、腰胯等各部位既靈活運動,又保持身體的相對穩(wěn)定,表現(xiàn)出標準的身體姿勢。所以,優(yōu)秀的體育舞蹈運動員要達到審美要求與技術要求的統(tǒng)一,就要嚴格掌握身體的控制技術。
2. 彈動技術。肌肉用力時通常與關節(jié)動作緩沖同時進行,這樣的用力方法不僅讓舞蹈動作更加和美靈動,引人入勝,而且還會對關節(jié)和肌肉的活動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梢姀梽蛹夹g也是體育舞蹈區(qū)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一大技術特征。
3. 拋物狀和螺旋狀的運動技術。在華爾茲與維也納華爾茲舞中,身體主要呈現(xiàn)為拋物狀和螺旋狀運動狀態(tài)。在做拋物狀動作時,腳部要迅速反應,靈活運作,時而似腳下生風,時而似凌波微步,腰、踝、腳等各部位有力配合,自然伸展,唯美伸縮;在做螺旋狀運動時,肢體會有較大幅度的彎曲與搖擺,這不僅要求軀體有效控制肌肉的力量,確保動作到位且美觀,還要求身體靈活掌握反身技術,運用地面與人體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把力量傳遞給髖部,再由腰部強烈的推進而實現(xiàn)。這是體育舞蹈中的關鍵技術,也是舞者希望達到的理想標準。所以,拋物狀和螺旋狀運動是身體重心在多維空間完成的一組復合性運動,這種運動技術既要求舞者要有足夠的肌肉力量,也要求舞者身體各部位要完美配合,游刃有余。
4. 扭擺技術。體育舞蹈有一些舞種如倫巴、恰恰、桑巴等,需要髕部和腰部在多維空間做上下、前后、左右的擺動動作。這種扭擺技術要求舞者對肌肉力量的控制要精準、美觀,尤其是髖、腰部的肌肉力量訓練要有針對性與可行性,對不同舞者不同性質肌肉的鍛煉要因人而異,確保在大幅度扭轉、搖擺以及突然的轉身、快速的動作轉換中能夠如魚得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5. 律動技術。所謂律動技術不僅指舞者通過控制胸、背、肩、臀等部位肌肉所展現(xiàn)出的表演效果,也指由于手臂、上體律動所發(fā)出的慣性間接牽引小臂、手腕甚至指尖有節(jié)奏地搖擺,使身體各部位的舞動優(yōu)美自然,大方而不夸張,熱情而不失溫婉,因此要重視這個技術特征。如何處理好胸、背、腰以及手臂等部位的線條,增強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是每個舞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體育舞蹈專項力量訓練措施
1. 靜力性力量訓練。這種訓練措施主要采用等張收縮練習,訓練的規(guī)模一般在 30%~80%。體育舞蹈項目訓練一般不選擇高強度負荷。訓練時間的長短與練習反復組數(shù)成正比,直到肌肉出現(xiàn)酸脹感,時間為1~3min。訓練的手段與強度不僅要根據身體部位的承受能力及其在舞蹈表現(xiàn)中的作用而衡量,而且還要根據各部位力量的發(fā)展?jié)摿Χ_定。此外,在靜力性力量訓練中,舞者身體各部位的柔韌效果也要著重發(fā)展。
2. 速度力量訓練。這種訓練方法主要是利用超等長收縮訓練,使腿內肌肉先后進行離心、向心收縮。體育舞蹈是舞蹈與體育的結合,速度力量訓練正好實現(xiàn)了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煉身體,從而使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舞者經過這種訓練以后,在舞蹈當中可以輕松完成一整套動作,連貫而流暢,整齊而有節(jié)奏,增強了舞蹈的趣味性,對舞者在樂感、靈巧度方面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 力量耐力訓練。所謂耐力是指人體從事較長時間肌肉連續(xù)動作的能力,也就是指忍耐疲勞的水平。力量耐力訓練可通過跑步、跳繩、登山、游泳、滑冰、各種球類運動等長時間有氧運動,但要特別注意運動的強度、組數(shù)、次數(shù)、密度與速度。在訓練中應培養(yǎng)肌肉放松能力,訓練間隙還可做一些伸展活動。
4. 相對力量訓練。相對力量是指運動員單位體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這種訓練方法與靜力性訓練方法不同,一般選擇高強度負荷,提高肌肉內協(xié)調能力的方法。在體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發(fā)展最大力量可以提高相對力量的發(fā)展。另外,有效地降低脂肪,相對力量也能得到提高。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