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
【摘要】本文基于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現(xiàn)狀,深入研究分析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并指出實施過程中會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高職英語 課程目標
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實際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的。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問題便是教師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qū)崿F(xiàn)這一課程目標。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含義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語言教學模式。它主張,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實踐,設計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可實施的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掌握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我思想的技能。任務型教學法強調(diào)學生在“做中學(Learn by doing)”,也就是說,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即是自我提升的過程。在特定的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溝通、協(xié)商、詢問、解釋等各種交際形式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從而有效地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根據(jù)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的著作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教學法有三個階段:Pre-task(前任務), Task-circle(任務循環(huán)流程), 和 Language Focus(語言聚焦)。在前任務階段中,教師根據(jù)課程教學內(nèi)容引入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在任務循環(huán)流程中,學生為主導,通過合作交流形式完成任務并在班級公開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期間,教師起監(jiān)督指導作用;在語言聚焦階段,學生分析各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并且做好筆記,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語言重點難點進行練習。
二、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可行性
1.實施任務型教學法,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務型教學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必須通過完成指定任務才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在高職英語課堂學習中,學生通過參與交流來完成任務,而教師給以贊揚與鼓勵,學生從內(nèi)心便會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學習能動性得到了提高,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學習中去。
2.實施任務型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中,學生通過pairwork或者group work來實現(xiàn)學習任務,每一位同學都承擔了不同的分工,這就要求他們學會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學會協(xié)商,學會合作。通過合作學習,每一位同學的價值都會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與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自信。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及能力差異進行分組,語言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起到引導及示范的作用,幫助語言水平較弱的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語言水平較弱的同學也可以學習優(yōu)秀學生的長處,提高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
3.實施任務型教學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根據(jù)課程設計,使用多種溝通手段完成課程任務。印度語言學家N.S.Prabhu 在其班加羅爾試驗報告中提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僅僅通過訓練學習者的語言技能和教授語言知識,并不能夠幫助學習者直接地習得語言;而通過讓學習者用語言交流來完成任務的過程恰能幫助其產(chǎn)生相應的語言學習機制,從而實現(xiàn)掌握技能的目的。因此,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正是實現(xiàn)“做中學”的過程。
三、實施任務型教學的課堂設計原則
1.學生地位由被動變主動,教師起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明確,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整個課堂任務是由學生來完成,而教師本身只是起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學生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實現(xiàn)掌握語言技能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把握調(diào)控課程結構及課堂發(fā)展過程,引導鼓勵學生,幫助其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課程任務的選擇設計應結合學生自身情況。盡管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英語分層次教學,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依然存在。教師在進行課程任務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過于簡單的教學任務會讓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失去興趣,而比較困難的教學任務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因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考慮是否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專業(yè)、學習經(jīng)驗或工作需求,設置不同的場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實際交流的能力。
四、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法充分強調(diào)了在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運用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較為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習得語言,實現(xiàn)掌握語言技能的目的。盡管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其運用語言的能力,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大班授課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把握好時間掌控好全局,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仍是值得教師深思。其次,對于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教師和學生而言,新型的教學模式的使用也將會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因此,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前提下,教師應該考慮如何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幫助其實現(xiàn)語言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2]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