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榕
(龍巖市江山中心小學,福建 龍巖 364000)
?
微課制作實踐中的幾點思考
吳榕
(龍巖市江山中心小學,福建 龍巖364000)
摘要:小學語文微課制作因其學科特點而有別于其他學科,要注意微課的目的,知識點要專一,要控制時間,有完整的教學步驟,有恰當?shù)奶釂枴?/p>
關鍵詞:微課制作《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習作修改
微課堂的研究始于2007年的美國,興于2011年,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處于課程教學改革焦灼狀態(tài)的人們看到了課堂改革的新希望。微課是翻轉課堂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前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1]。2014年暑假期間,我參加了進修學校的微導課程的制作培訓,并立項參與了此課題的研究工作。近兩年的時間我進行了微導課程制作的實踐,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微課制作因其學科特點而有別于其他學科。首先要注意微課的目的,知識點要專一;其次要控制時間,并且有完整的教學步驟和有恰當?shù)奶釂柕?。下面我結合配套人教版三年級第五單元《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一課的微課《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制作及微課在學生習作修改中的實踐兩方面來談談看法。
(一)教學目的凸顯“微”。
任何一節(jié)微課都是以幫助學生學習為目的的,我們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教育因素的作用,剔除一切繁雜的修飾和多余的動作。微課不是展示老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沒有必要把微課制作得非?!办拧?,那樣只會本末倒置,只會讓學生關注微課展示的外在效果,而忘記了實質(zhì)的教學內(nèi)容。我在制作《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時,設計的背景是一座貼著對聯(lián)的民房,房前爆竹升空,小孩提著燈籠嬉鬧,主題采用標準楷體,畫面緊扣民俗意境,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文字上。
(二)內(nèi)容的掌握凸顯“微”。
微課因其微小而必須保證知識點單一,要在十分鐘之內(nèi)幫助學生掌握很多內(nèi)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我在上《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一課時,內(nèi)容比較多,因為傳統(tǒng)文化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茶、中藥、文房四寶、剪紙、風箏、彩陶等數(shù)不勝數(shù)。我在制作微課時主要定格在《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知識點就是讓學生掌握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佳節(jié),每個節(jié)日有什么習俗及它的來歷。當然,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通過指導分析、概括歸納,學生能很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時間安排凸顯“微”。
微課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注意力基本在10分鐘左右,微課因其普遍性,我們需要考慮到注意力相對較差的孩子。微課制作應該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過長的時間會讓學生無法檢查看完,從而產(chǎn)生挫敗感,影響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所以我在微課制作時采用了簡潔的表格式教學,教學時既省時又明了。如下表:
!"#$ !"%& !"’( !")*+ ,+-./0 1! 234、516、789: ;<=> ,+-.?@ AB! 2AB、CD、;<=> ,+E.F0 GH! IJ、KL、MN、OPQ: ;<=> ,+@./@ RS! TUV,WXY、Z[4: ;<=> ,+./ ]! ^_‘a(chǎn)、bcd4、efgc: ;<=> ,+h.?@ iP! jkD、lJm、2.n、o. ;<=> ,+p./p qr! st、uvkw、2qrx、yz{ ;<=>
過多的文字會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疲勞,微課大多以演示和講授為主,但是有些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還是需要給予必要的文字提示的。制作《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時,我們把主要的內(nèi)容用簡潔的詞語填在表格中,再經(jīng)過老師的講授,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歸納出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時間、習俗、來歷等方面的內(nèi)容。
(四)教師的提問凸顯“微”。
微課作為一種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視頻,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缺點——缺少交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方法,僅靠視頻硬“灌”是不行的,所以在小學語文微課制作過程中也要提問,讓學生暫停視頻進行適當思考,作出判斷后繼續(xù)播放,比對答案。制作《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時,我先后兩次讓學生暫停視頻思考,第一次是讓學生想想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傳統(tǒng)佳節(jié);第二次是讓學生回憶一下在過這些節(jié)日時有哪些的習俗。留出細微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思考,這樣就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對于知識點中需要掌握的重點內(nèi)容,老師應該采用動態(tài)的字幕強調(diào),僅僅靠說教學生是不可能牢固掌握的。制作《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時,我把幾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習俗采用“放大突出”的方法,一一展示在屏幕上,給學生直觀刺激,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所要傳遞的內(nèi)容。
(五)相關資源的超鏈接凸顯“微”。
無論我們考慮得多周到,微課總有局限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選擇和甄別資源的能力,我們有必要把相關的資源鏈接都貼在視頻上,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我在《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留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哪些內(nèi)容”;“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等鏈接”,激發(fā)了學生全面了解傳統(tǒng)佳節(jié)的興趣。微課學習是放在課外的,學生因年齡特點,自主性不強,老師要對其進行專項的輔導和訓練,教給其自主學習方法,聯(lián)系家長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一)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學習修改符號的應用。
課前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修改作文時一定要用的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先看此微課,為自改習作做好準備。比如先讓學生認識修改符號,學生才能正確使用修改符號,準確無誤地標示修改的情況,避免造成文字混亂,而且能使教師的批改更規(guī)范,在自己的作文批改中正確使用最常用的修改符號。常用的有以下12種:
正確使用修改符號,能夠明白無誤地標示修改的情況,避免造成文字混亂以使修改的稿子保持整潔,理清頭緒。
(二)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學習各種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是一項綜合的技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修改病句是習作自改中的難點。如何應用微導課程迅速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病句的修改方法也是我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成分殘缺:這種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聲歌唱?!比敝髡Z“誰”。
(2)意思重復:這種句子是前邊說了一個意思,后邊又重復說一遍,意思重復了。如:“我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了?!边@里“不正確”和“錯別字”意思一樣,連著用就顯得重復多余。
(3)用詞不當:這種句子是由于對詞義理解不清、違反了句子的結構規(guī)律。如:“同學們熱列歡迎新老師?!薄盁嵝摹币辉~的意思是:有熱情、有興趣、肯盡力,用在“歡迎”前面顯然不合適。
(4)詞序顛倒:詞序是詞語在句子中排列的順序錯亂了。如:“今年的麥子豐收在望,長勢喜人?!毙←滈L勢喜人,才能豐收在望,詞序顛倒了就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了。
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方式。通過制作微課程,我們可以不斷深入反思,不斷歸納總結,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平時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激勵和碰撞,不時會造就思維的火花。這些火花如果不能及時收集整理,即刻就會化作灰燼,變成塵埃,最后也就無形無跡了。但如果能將這些火花及時整理拍成微課,靈動的思維就將化作一粒粒珍珠,將“微課”這根線串起,那么在我們的教育生涯里,它們便將成為奮斗的里程上的閃光印跡。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微課”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研究,2012.10.
[2]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