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德 趙春艷
【摘 要】 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都在強調(diào)著讀書的重要意義?,F(xiàn)在好多孩子和家長對課外閱讀有錯誤認識,影響孩子們課外閱讀興趣和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小學起,重視閱讀,正確引導孩子們閱讀,為他們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礎,做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人。
【關鍵詞】 課外閱讀;悅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1
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都在強調(diào)著讀書的重要意義。在21世紀的今天,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語文課程,更應借助課外閱讀的開展和指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積淀學生人文底蘊,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和諧發(fā)展。
一、分析現(xiàn)狀:孩子不“悅讀”的原因
1、缺乏對課外閱讀正確的認識。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閱讀就是指讀好語文書,只要鉆透那薄薄的一本語文書,認真上好那短短的一節(jié)語文課,做對那無數(shù)的練習題,那就算是高枕無憂了,認為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yè)。
2、缺乏閱讀的時間和精力。
小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課堂里上課,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則是在題海中苦苦掙扎,雙休日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培訓班在等著他們。在這樣情況下,試問他們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輕松地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嗎?
那么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課外閱讀中真正的“悅讀”起來呢?針對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結(jié)合在教學中的實踐經(jīng)驗和思考,我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讓孩子和家長明確課外閱讀的意義。
教師可先利用時間向?qū)W生宣傳和介紹古往今來眾多偉人因愛讀書而最終有所成就的軼事,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向他們學習的志向;教師還可利用班會課、文體課等時間給學生講各種有趣的故事或者組織好書推介會,讓學生感受到課外知識的奇妙與有趣,從而愛上課外閱讀。對于家長們的擔心以及對課外閱讀的誤解,教師可采取多種手段與之溝通和引導:
1、如以“告家長書”的形式或者是召開家長會的方式與其進交流,介紹課外閱讀的好處,讓他們明白課外閱讀對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長將“閱讀”和“考試”相互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充分認識到考試只是孩子一個階段性的人生體驗,而課外閱讀則會伴隨他們一生的發(fā)展。
2、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濃郁的閱讀氛圍。事實證明,家長愛讀書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愛好讀書。號召家長們在家多讀書,給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讀同一本書。這種方式不僅會讓家長們也感受到書的魅力,而且能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閱讀時間是閱讀質(zhì)量的保證。目前很多小學生普遍反應:我們沒有時間讀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幫助孩子們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保障他們的閱讀精力,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固定閱讀時間
每天安排“師生共讀”時間。一到時間,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愛的課外書籍,靜心閱讀。剛開始時我是采取強制手段,每天要檢查人數(shù),檢查是否帶了書籍,檢查閱讀態(tài)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些檢查漸漸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學生紛紛提前來到學校進行課外閱讀,他們說:讀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壓縮課內(nèi)閱讀時間
我在備課時,仔細地鉆研教材,鎖定教學的難點和精點,提高課堂的效率,節(jié)約課堂時間。在此基礎上,我將每周五的語文課開辟出來,改為“閱讀指導、交流課”,專門用于對孩子們進行閱讀的指導,讓他們就自己所閱讀的書籍進行讀后的討論。事實證明,這樣不但沒有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且讓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倍增。
(三)營造寬松氛圍,追求開放的閱讀方式。
1、閱讀材料,自由選擇為主,經(jīng)典推薦為輔。
據(jù)我調(diào)查,孩子們感興趣的書有兩種:
(1)符合孩子年齡特征,能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書。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尋求冒險刺激,渴望神秘的經(jīng)歷
(2)能緊跟時代發(fā)展,適應時尚潮流的書。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如今的孩子對于科學,對于宇宙、未來的了解和渴望,對于流行、時尚的跟隨,都是我們小時候所不能夠比擬的。
當然,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并不等于教師就放任自流。對于一些粗制濫造、質(zhì)量低劣的圖書,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傳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書籍,教師應絕對加以制止,而對于一些經(jīng)典名著則應進行積極的倡導、宣傳。
2、閱讀過程,減輕閱讀負擔,享受其中樂趣。
課外閱讀本是一件隨性而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課外閱讀卻被人為地套上了“枷鎖”,很多教師急于看到課外閱讀的成效,便做出了許多硬性的規(guī)定,如摘抄優(yōu)美經(jīng)典的句段甚至背誦,繁瑣分析好字好詞的意義和作用等。這種“揠苗助長”的方法,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負擔,讓他們對這種“辛苦的閱讀”厭惡習起來。其實,課外閱讀很大程度是一種隨性閱讀,而閱讀的成果處于一種“無心柳柳成陰”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給孩子們的閱讀創(chuàng)造出一種寬松、自在的閱讀環(huán)境。
3、閱讀交流,允許各抒已見,珍視獨特體驗。
我們怎樣面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體驗了?這是一個很嚴峻的話題,因為閱讀總會產(chǎn)生種種不同的體驗和感受,而因為體驗的不公正遭遇是會嚴重影響孩子閱讀的動機和興趣的,我們一定得謹慎。
(1)允許存在閱讀體驗的差異性。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受個性、閱歷、知識、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孩子們對讀物的解讀也必然是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讀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正義……這種閱讀的差異性正說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去了,包含了他們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為教師,要慎重將成人的體驗強加給我們的孩子,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2)允許存在閱讀后表現(xiàn)的差異。孩子通過課外閱讀會產(chǎn)生心理和行為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在對閱讀內(nèi)容的體驗和感悟中獲得的。例如,再讀了同一本書之后,有的孩子喜歡低頭沉思,有的孩子喜歡聚在一起熱烈討論,有的孩子喜歡模仿書中人物比比劃劃……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正是孩子閱讀之后的興奮溢于言表,一種真情的流露,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寬容對待,不應一味加以指責,打擊孩子的閱讀熱情。
小學語文進行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帶領孩子進行快樂的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在書本的海洋中遨游,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學習的今天,作為教師,我們更有著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愛上讀書,為他們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礎,做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