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婧
摘 要: 學前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并成為學前教育的主要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和課程數(shù)量等方面,根本原因是幼兒教育的市場競爭激烈、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和教育標準失衡造成的。因此,應通過積極宣傳學前教育理念,正確對待學前教育和制定正確的教育評價方法,從根本上消除學前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
關鍵詞: 學前教育 小學化 成因 對策
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就是在學前教育中納入小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教育重心趨向于小學,缺少對幼兒行為習慣、生活能力和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脫離幼兒園辦學理念。這種忽略小學幼兒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小學化”教育背離了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初衷,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更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表現(xiàn)、原因及改善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xiàn)
1.教學方式上,以課堂教學取代游戲活動為教學手段。游戲作為幼兒最基本的日?;顒樱瑢W習文化知識只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然發(fā)生的副產品。我國學前教育法規(guī)明確要求,學前教育主要以游戲活動為主,采用靈活的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等方式開展游戲教學。但是,幼兒園為了追求學習效率,采取小學課堂教學形式。幼兒與小學生一樣在教室里接受知識,如讀卡認字、講解字詞和書寫練習等。幼兒教育方式與小學完全一樣,毫無游戲色彩可言。
2.教育內容上,側重知識數(shù)量和難度。幼兒對事物的認知還處在表象認知階段,思維能力比較差,無法完成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但是,普遍存在的學前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甚至將小學低年級的課本作為教學材料,把學習數(shù)學運算、學習讀寫和背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內容,并要求幼兒掌握一些小學低年級的數(shù)學和語文知識。如此強化知識的教學內容嚴重偏離教育部門關于幼兒教育教學的規(guī)定,使幼兒生活常識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得不到落實,很難實現(xiàn)幼兒全面發(fā)展。
3.在教學管理上,用小學制度對幼兒行為進行管理。幼兒每天的活動包括生活活動、運動、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這些活動時間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幼兒園課節(jié)數(shù)一般控制在2~4節(jié),每節(jié)30分鐘,而小學課節(jié)數(shù)一般在5~6節(jié),每節(jié)40分鐘。但是,許多幼兒園的教學管理與小學一樣,基本以集體教學為主,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安排了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實施文化課教學,游戲教學活動占據(jù)的課節(jié)很少。
4.幼兒園課程超載,早期專業(yè)特長過度開發(fā)。許多幼兒園為了吸引學員,常常開辦特色教學班,幼兒除了學習生活常識之外,還要學習英語、計算機、鋼琴、繪畫和舞蹈等課程。家長為了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特長,花時間和金錢進行某方面特長訓練。使幼兒超負荷學習,影響正常成長。
二、學前“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分析
1.父母“望子成龍”的急躁心態(tài)。近年來,家長對幼兒的學前教育非常重視,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顧幼兒能否承受壓力,強迫幼兒學習基本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特長。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急切,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這種強迫性的學習行為,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阻礙幼兒身心發(fā)展。
2.幼兒園之間的生存競爭。近年來,幼兒教育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各種特長形式的民辦幼兒園興起。民辦幼兒園由個人或者合伙創(chuàng)辦,以營利為目的,大多數(shù)幼兒園財力有限,教學設施不全,辦學條件比較差,師資力量薄弱。民辦幼兒園為了盈利,開辦特色班,增加小學教學內容課程,以彌補資源不足。許多家長會選擇這些教幼兒識文斷字的學校,迫使大多數(shù)幼兒園為了爭奪生源改變幼兒園教育初衷,使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
3.幼兒教育教學評價標準不科學。幼兒園教育教學評價主要是幼兒掌握的知識和考試成績,而忽視幼兒健康成長。教育教學評價只注重結果,忽略過程。為了滿足考試需要,教師注重教科書中知識的灌輸,忽視幼兒興趣愛好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使幼兒學習任務繁重。雖然教育部門明文規(guī)定小學不許進行相關招生考試,但是許多小學還是喜歡優(yōu)秀生源,通過成績篩選學生。因此,在應試教育的指引下,幼兒園成為進入小學的預備班。
三、避免幼兒園“小學化”的對策分析
1.大力宣傳學前教育的目標,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學前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家長對學前教育的態(tài)度有關。各級部門要通過公益廣告、電視廣播、權威講座等形式向群眾進行幼兒教育目的宣傳,使家長對學前教育形成一個正確認識。幼兒園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多交流和溝通,讓家長對學前教育有所了解,認識到學前教育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幼兒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形成對社會的簡單認知,消除學前教育“小學化”教育的錯誤觀點。
2.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幼兒園要端正辦學理念,采取正確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主要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教授幼兒這個年齡段應掌握的科學知識。學期教育“小學化”教學模式不利于孩子全面發(fā)展,教會孩子獨立生活才是學前教育的主要內容。學前教育活動中,必須嚴格按照幼兒身心發(fā)育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如通過游戲教學活動,增強幼兒對社會事物的認知、對好壞行為的辨別,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幫助幼兒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各個方面的變化。
3.加強規(guī)范管理,做好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教育部門應該擔負起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加強對幼兒園教學的監(jiān)督管理,明確幼兒教學內容,做好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一是科學合理地分配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二是取消小學入學考試制度,劃片區(qū)分配學生,根除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根基;三是做好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幼兒園教育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幼兒為小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創(chuàng)造優(yōu)雅和舒適的學前教育環(huán)境,推進幼兒教育科學化和制度化。
參考文獻:
[1]李婷婷.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5):96-98.
[2]賈楠.淺析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5):97-99.
[3]甄洪芳.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