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洲
摘要:本文就主要對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分析論述。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
【分類號】TP3-4
一 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
當今社會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中職院校對計算機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在進行了多次計算機教學改革后,教學實效性有顯著的提高。雖然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仍存在許多缺陷。
1、教學理念現狀
中職計算機教學是中職院校中的主課程之一,院校師生雖然組織開課學習,但是創(chuàng)新性仍舊不夠,教學過程缺乏創(chuàng)造性。很多院校的教學理念落后,老師在傳授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力,對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當今計算機知識更新換代較快,學生若不能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將很難在實際操作中舉一反三地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所以,中職院校應該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成長為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技術人才。
2、教學方式
中職院校的社會功能是輸送大批專業(yè)性較強的技術性人才,要求畢業(yè)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強,技能性強。對于這樣的院校來說,必須在當地產業(yè)結構和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建立起教學模式,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方式。
同時,為了與社會人才需求接軌,中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要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做到教學模式多元化,注重理念的培養(yǎng),最大程度上滿足人才市場的要求。首先,要展開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打破原有的體系,以實際工作過程為載體,對計算機教學知識進行重構和解構,盡量將教學項目化;建立合理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項目,掌握計算機技能,從而構建出一套獨有的學習經驗和知識體系;關注實際操作過程,要求教師在上機過程中積極輔導,并及時提出建議和幫助。
二、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分析
1、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所謂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有效地化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矛盾,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1)加強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使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并非具體的教學方法,是對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方法的一種統(tǒng)稱。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能力,主要是以教師的行動為導向,通過運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方法。眾所周知,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現在中職院校最受歡迎的教育方法,也是職業(yè)教育領域采用度最高的教育方式。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2)運用項目教學法
我們認為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主要是通過任課教師制定專業(yè)項目,對課堂教學中的項目進行一定的講述與分解,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互相協助完成項目,最終由任課教師對學生完成情況予以評價。
2、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計算機實踐教學的質量
教學手段是教師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有機計算機的發(fā)展十分的迅速,所以,教師應該掌握先進的教學方式,以與時俱進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手段雖然仍是當今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那僅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計算機教育則并不適用了,因此,對于計算機教育,教師要實時的掌握最新科技的動態(tài),并通過授課的方式來使學生掌握,然后要分層次的進行教學,針對不同梯度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要求的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軟件,在演示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以聽、說、看、用的方式來使學生真正的掌握方法,提高教學的實踐性。
3、不斷更新計算機課程的考核方法
課程的考核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的動力之一。目前的計算機課程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弊端,僅是對計算機課程的基礎知識進行考核既不能夠檢測出學生對計算機教育的實踐性,又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發(fā)揮,因此,可以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計算機成績考評機制。
首先是筆試,即考察學生對計算機課程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雖然筆試與傳統(tǒng)的成績檢查方法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卻可以從考試的題目上進行著手,以抽簽的方式來減少學生的投機性,增加成績的真實度;其次,以項目考核的方式作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檢驗方式之一,即給學生一個較為新穎的題目,讓學生針對題目進行計算機的操作、設計以及實物的拼接;最后將資格證與考試的成績進行綁定,以此來鼓勵學生認真的進行學習,這種綁定的方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4、加強學生的計算機素質教育及實訓力度
計算機的課程是基于實際操作的基礎上的,而計算機素質的培養(yǎng)是基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程度以及對問題的應對方法之上的,故而,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素質時,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的計算機知識是前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問題是提高學生計算機素質的保障,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得以發(fā)揮是加強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最終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授課時,既要保證學生能夠扎實的掌握專業(yè)知識,又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此來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在加強學生的實訓力度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學生可能進入的最終工作地,并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以此來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課本與實際的差距,崗位的計算機水平,進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計算機能力的訓練,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實訓力度。
5、開放式教學模式與實踐方案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目前較為新潮的教學方式。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教學環(huán)節(jié)較為靈活,師生之間沒有太大的約束,可以隨時進行交流溝通,學生提出疑問,老師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課堂上,老師給出題目,學生自由進行操作,自主地對問題進行解決,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開放式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思考的思維方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多,學生學習主動性也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強得多。
開放式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計算機知識,還包括學生自主提出的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通過課堂探討,學生交流的頻率提高,促進了互相學習,實現了共同進步。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中職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職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以更好地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從而切實提升計算機實用水平,最終推動中職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建文.中職計算機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陜西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