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義
摘要:分層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也足對素質教育方法的晰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戲價值.近年來有關分層教學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探討的層面上,操作過于籠統(tǒng),結論也過于感性化,學科的針對性不強。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30-02
隨著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教師面對學生的學習差異越來越大。對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傳統(tǒng)教育,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質疑,也逐漸認識到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單尉傳道、授業(yè)、解惑",人應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教育要以人為本、個性化教育的呼喚已越來越強烈。在學生高中數學學習中,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重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個喊得很時髦的口號,鑒于各種主觀及客觀的原因,不少教師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落劍實處。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我校從解正視差異,承認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基本理念山發(fā),進行數學分層`教學的嘗試,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區(qū)別對待差異、分層遞進,達到個體優(yōu)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的分層教學模式,努力走出一條穩(wěn)步提高教學質量之路。
1.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理論探討
1.1數學分層教學的概念。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速度及教學方法,開展有效的教學、輔導和評價,使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這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目標分層次的特點。另外新課程理念對課程結構的選擇性,也為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1.2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及實施的必要性。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和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形式最優(yōu)化"理論都是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數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其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點,就目前而言,我國在基礎教育高中階段,普遍采用班級授課集體教學組織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且采取同一教學目標,但由于班級內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如果運用同一目標要求全體學生,可能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尷尬局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等,改變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優(yōu)化單一班級授課制,可全面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2.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
根據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原則,其分層教學策略既要考慮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又要維護每名學生的尊嚴和利益;既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要注重根據個體差異為每名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條件;既要確保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更出色,又要促進學困生、中等生不斷進步。
2.1將學生分層。通過調查分析初步確定各層、各班的學生人數,然后根據自主性原則,實施學生分層.對于不適應所在層次的學生,若學生自主要求調整層次的,應予以及時的調整;若學生未主動要求調整層次,則可以根據其學習的具體情況,與其談心交流,說明利弊,動員其流動.若動員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進行層次調整的學生,老師應尊重學生的決定,且在教學中應給予關注.總之,須應用動員流動和自愿流動相結合的方式,但最終要尊重學生個人的選擇.例如,把同一位老師帶的兩個班的學生進行重組,結合學生的意愿,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兩個班級.對于分好后的班級,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成績等方面,進一步將同一班的學生(甲班或乙班)分為綜合能力強和弱的A和B兩個層次。
2.2將教學目標分層。新課標和素質教育對教學提出了整體的要求,教學目標則將這個要求進行了具體化,從而層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教學目標對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素質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講授"指數函數"一節(jié)時,制訂以下教學目標:甲班學生達到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乙班學生達到思考、分析問題及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學期以后,甲班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明顯強于乙班.由此可見,教學目標分層效果的顯著。
2.3將課堂教學分層。教師在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之后,必須給學生提出下節(jié)課需要預習的關鍵點,保證學生預習方向明確,針對性強.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針對預習的知識點,鼓勵甲班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提問,不斷創(chuàng)新.具體的,對甲班基礎較好的A層學生積極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并啟迪他們提出新問題;而對于基礎較差的B層學生則啟迪他們積極思考,嘗試提出問題.這樣,對于不同學生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以后,有利于每名學生潛能的充分挖掘,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十分有益。
2.4分層評價,梯度測驗。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目標要求,相應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達標評價也應有所側重,分層考慮,區(qū)別對待。對A層學生著眼于知識掌握的力度、深度及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方面進行評價,對B層學生以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為基點進行評價,對于C層學生的評價則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要立足A層的提高創(chuàng)新,B層的知識結構完善,C層的查缺補漏,防止負積累,定期進行形成性測評,試題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學生同卷不同題,實行梯度測驗。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促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數學,使其自覺性普遍得到提高,數學成績也有所上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好的保護,更多的減少了差生的比例,所以,分層教學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在未來的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分層教學也將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在計算機的時代,也可能與計算機相結合出現(xiàn)在教學領域中,未來的發(fā)展空間無比的廣闊。
參考文獻:
[1]杜大權,吳謹.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164-164.
[2]楊國旗.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