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全 吳宗彥
摘要:洪凝街道中心小學根據未來對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讀寫能力是師生第一學習能力”核心價值觀。其中“讀”是指閱讀,不僅包含讀語文課本,讀整本書,也包含“讀”生活,“讀”人生閱歷等?!皩憽敝笇懽?,包含書面的寫,也包含“說”——另一種形式的“寫”。目前,師生讀寫能力欠缺的原因在于:學校漠視寫作教育,缺乏表達能力;師生閱讀面狹窄,缺乏語言積累;課堂中讀、寫分離,讀寫的整體效益不高。對此,要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改進,培養(yǎng)師生讀寫能力,主要措施有:開展讀寫論壇,將讀寫視為師生的第一學習能力;激發(fā)閱讀期待,讓師生體驗寫作成功的樂趣;將讀寫有機結合,實現讀寫的課程化;搭建讀寫交流平臺,發(fā)揮評價導向作用。
關鍵詞:讀寫能力;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措施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6)01_038—3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與發(fā)展”,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兜谖屙椥蘧殹返淖髡弑说谩なゼ舱f:“未來惟一持久的優(yōu)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無論是政府部門的文秘人員,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還是我們這些負責“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擔當祖國人來建設重任的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都應是第一學習能力。現對我校當下師生讀寫能力欠缺的原因和改進措施作如下思考。
一、追問師生讀寫能力欠缺的原因
當前寫作教育的現狀,深度追問讀寫能力不高的原因,可以說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學校漠視寫作教育,缺乏表達能力。據有關報道,中國學校教育中寫作教育成了“重度殘疾”。很多中小學,孩子不喜歡寫作,不會寫作!教師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應付寫作教育,學校漠視寫作教育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教師在作文課上,不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系統(tǒng)指導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只要求背作文、抄作文,考試套用作文。寫作,本該是一個人內在品質與智慧的輸出,卻被這些投機取巧、手段惡劣的教育方式弄得前途未明,不但掐滅了孩子們對寫作的向往,也讓他們寫起文章來就抓耳撓腮、坐立難安。巴金曾說: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語文教育讓孩子起碼表達感情的能力都沒有,該有多蒼白?
2.師生閱讀面狹窄,缺乏語言積累。許多有造詣的專家、學者,在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提及青少年時期的博覽群書。有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而我們的教育,一本教科書,占據半壁江山。語文教材的編寫,雖都是專家們在浩淼書海中苦心挑選,但就一座圖書館而言,區(qū)區(qū)教材顯得單薄而輕渺。但傳統(tǒng)語文的教育方式沒有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相反卻禁錮在那些殘句斷章之間。一代又一代,成人的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zhàn)場上廝殺拼搏,孩子們的讀寫天分就這樣被扼殺了。
3.課堂中讀、寫分離,缺乏讀寫的整體效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即教師在教閱讀的時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學;而在教作文的時候,又只字不提閱讀教學。大多數語文老師習慣將作文教學的陣地放到作文課上,往往忽略了小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所接觸到的最寶貴的習作資源——教材中的“課文”。這樣導致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兩相分離,學生讀課文和學作文成為兩碼事。學生不能很好地將課文所學運用到習作中去;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也基本上不注重與所教課文的關聯(lián)。這種讀寫分離的教學方式,既浪費了有利的作文教學資源,又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改進,培養(yǎng)師生讀寫能力
(一)開展讀寫論壇,將讀寫視為師生第一學習能力
本學期初,我校組織了9名校長和語文骨干教師,到新教育重鎮(zhèn)江蘇海門考察書香校園建設。海門之行,更堅定了我們推進師生讀寫能力提高的信心。海門作為一個縣級市,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就有10余名,這與他們連續(xù)多年開展讀寫活動有很大關系。從海門回來,我們召開了“讀寫研討會”,請這9名同志分別用PPT談了對書香校園建設的思考、體會和感悟。大家的演講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宏觀設計,又有理念、策略,更有操作方法。在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一個好教師的責任和本事,應該一面幫助學生用最有效的時間和方法對付應試,另一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舞臺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我們做老師的,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發(fā)展,讓孩子們大量閱讀,體驗讀書的過程,為寫作奠定基礎。為此,學校旗幟鮮明地提出“讀寫能力是師生的第一學習能力”,不具備讀寫能力,就沒有學習能力,就是不稱職的老師。學生從小沒有讀寫能力,就不能說他具有人文情懷和擔當能力。
(二)激發(fā)閱讀期待,體驗寫作成功的樂趣。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語文教學的難點,語文教學的重點都在于讀寫。書香校園建設的關鍵,不在于有多少書、有沒有時間、有沒有空間,關鍵在于有沒有欲望,有沒有渴求。如何激活孩子讀書的欲望?表現的欲望,表達的欲望,被賞識的欲望,成功的欲望等等,經過預設,都能激活孩子閱讀的興趣,關鍵是如何規(guī)劃和預設。有欲望才會有渴望,有喜悅才會有期待。我們要用期待的心態(tài)來開啟孩子讀書的天窗,讓渴望和喜悅一起進來。怎樣給孩子一個期待?辦法有多種:定期評選“讀書之星”,給讀書之星發(fā)一個富有學校特色的讀書類獎狀;對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孩子大聲讀、大聲說、大聲念的習慣,就是一個激發(fā)自信心、激活上進心的過程。讀了,就讓他們說出來;說了,就讓他們寫出來。學生在“讀——說——寫”的過程中,感受到“讀”的樂趣和讀的重要性?!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隨著師生閱讀量的不斷積累,鼓勵師生將自己讀書的體會、所思所想訴諸筆端,通過寫作的成功去刺激閱讀的興趣——給孩子一個寫作的舞臺,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機會。學校積極為師生搭建展示、發(fā)表作品的平臺,既要發(fā)揮現有的《七彩虹》社報作用,同時著手建立起《校園詩刊》《校園文學》等舞臺,將這“一報兩刊”作為師生向外投稿的基地。此外,充分發(fā)揮好《寫作》《德育報》《青少年日記》等報刊的作用,鼓勵師生揣摩報刊上文章的寫法,多向這些報刊投稿。也許一次小小的成功就可以讓他們愛上寫作。
(三)讀寫有機結合,實現讀寫的課程化
讀寫能力是第一學習能力,有讀才有思,有思方能寫。讀書需要長期地堅持。讀書需要有回味,有思考?!伴喿x”不局限于讀文本的書,就像農民一樣,“讀”生活,“讀”人生閱歷,這同樣也是閱讀。農民有了這樣一種閱讀,他們就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欲望。可以說,“讀”是“寫”必不可少的奠基工程——“讀”了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寫作的內容。在“讀一思一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得到提升。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僅靠教材是不行的,還必須增大閱讀量,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使學生由厭讀怕寫轉變?yōu)橄沧x愛寫,使學生由初步能讀會寫轉變?yōu)槁犝f讀寫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我們要吸取丁有寬、張偉等名家的讀寫結合經驗,打通讀寫之間的橋梁。閱讀教學時,走個“來回趟”,將文章中的寫作方法遷移到寫作中,指導學生做好仿寫、擴寫、續(xù)寫、補寫、改寫等讀寫結合類作文。在指導單元習作時,借鑒和運用所學課文的寫法。一是開發(fā)“寫讀結合課”,即以某種技法的學習而串聯(lián)起幾篇文章中體現這一寫法的片斷,對其分析、運用。二是開設好“閱讀指導課”,在閱讀課上,教會學生閱讀整本書常用的方法。要開發(fā)《閱讀與寫作指南》校本教材。
(四)搭建讀寫交流平臺,發(fā)揮評價導向作用
建立七彩虹文學社小記者QQ群和七彩虹文學社教師QQ群,邀請喜歡讀寫的師生分別加入。QQ群隨時公布征稿信息,邀請小記者寫稿。群內成員相互交流讀寫經驗與困惑。約請知名報刊社的編輯擔任讀寫指導,定期對小記者的作文提出評改意見。指導各村小建立自己的文學社,成立教師、學生兩個核心寫稿、投稿團隊。
為了鼓勵教師本人發(fā)表文章,并指導學生寫稿,向報刊投稿,我校制定了《洪凝街道小學關于師生作品發(fā)表、獲獎的考核細則》?!都殑t》規(guī)定教師、學生發(fā)表作品分別計分,總分為5分。拿出一定的“優(yōu)秀”名額,獎勵那些指導孩子發(fā)表文章的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期末時,把學生在報刊上發(fā)表作品情況納入學生學業(yè)評價中。
總之,持續(xù)改進的方面有很多。下一步要牢牢把握“讀寫能力是第一學習能力”這一核心價值理念,調動各方力量,把思考變?yōu)樾袆?,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較強讀寫學習能力的小作家和富有才情的老師,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