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葛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采取措施,提升教學效果。本文通過結合教學實例,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誤區(qū)進行深入的反思,希望可以對日后的語文教學有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8-065-01
0
在新課程改革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教學理念要求高中語文教學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更新,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發(fā)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上也有一定提高,然而,這次語文教育的轉型,卻不是十全十美的,仍然存在一些誤區(qū)和曲解。
一、學生自主提問的缺失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將視線聚焦在教師的提問方面,提倡教師巧妙提問,集中學生注意力;卻忽視了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的獨立性?!皫焼柹稹暗奶釂柗绞浇d了學生的思考,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下。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自主提問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杰出人才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形成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質疑精神的培養(yǎng)。
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功課,熟悉通篇文章,了解課文的背景,并形成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只有對教材有了充分的研讀和琢磨,才可以提出問題。以人教版“鴻門宴”一課為例,學生應該通過這篇文章,形成自己對劉邦、項羽、范增等人的理解,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通過別的作品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鴻門宴這段歷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在這樣的過程中,才可以發(fā)現更多的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大部分中國高中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都是敬畏有余,親近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尊重學生,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平等親切地交流。不可以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膚淺或者邏輯不清就不予理會,要以正面、積極地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溫馨愉快的學習氛圍,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由的人文關懷,學生才會敢于提問,樂于提問。
二、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課堂秩序混亂
不少高中語文教學課堂過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忽視了教師在其中起到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一味地讓學生自由討論問題,導致整個教學課堂秩序混亂,學生在討論中東拉西扯,離題萬里,最后浪費了課堂學習時間,沒有得到實際有用的結論,也沒有鍛煉到相關能力,違背了自主探究的初衷。
針對這種問題,教師要反思自己在自主探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時點撥和啟發(fā)學生思維,所謂自主學習絕對不是學生毫無頭緒地瞎學,而是師生之間的共同協作,是雙方智慧的碰撞。教師的人生經驗,專業(yè)知識以及透徹的分析都能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激情,避免學生走進思考的死胡同,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要把握整個課堂的紀律和秩序,及時發(fā)現學生討論時脫離話題的情況,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
例如,在討論賈誼《過秦論》時,教師應該就本篇課文制定一個明確的討論方向與學習目標,秦朝的滅亡自古以來就為人們嗟嘆,學生在討論這篇課文時,很容易受到自己興趣愛好的主觀情感的影響,將整個討論變成自己的個人秀,持不同觀點的學生甚至有因為觀點不同而發(fā)生爭吵,從而擾亂了課堂秩序,影響了課堂探究效果。因此,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討論情況,避免學生的討論偏題,走題,保持課堂的規(guī)范性和紀律性。
三、忽視了批評教育
新課程下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和表揚為主,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護,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充滿自信,開闊學生思維,充分發(fā)掘學生潛力。然而自信過頭就是自負,許多教師在理解新課程評價內涵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批評教育,對學生的所有回答和表現只夸獎好的部分,而對表現差強人意的部分一概忽視不理,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表揚習以為常,無動于衷,有的學生甚至產生了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情緒,不利于自己的發(fā)展和成長。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正視批評教育的作用,讓學生在批評中及時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而不是在一味的表揚中逐漸迷失自己。如果教育中只有“鼓勵”和“賞識”,教育就會變得虛偽,教師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為了奉承學生。
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總是會遇見一些問題,或是治標不治本,或是矯枉過正,高中語文教師不應該懼怕問題,因噎廢食,而是要勇于面對問題,勤于反思,在反思中防范于未然,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自己對課堂的把握力,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學修養(yǎng),促進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姚清煒.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6(06).
[2]史海英.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學周刊.2016(07).
[3]劉曉霞.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