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汝昌 耿倩 趙仰生
摘要:針對當前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立足三個依托,全面管理、綜合培養(yǎng)”的研究生教育與管理新模式:依托縱向科研團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依托橫向班級做好事務管理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依托研究生會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該模式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促進研究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009-03
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教育呈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研究生數(shù)量逐年遞增,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復雜性增加。如何針對高校和研究生實際情況,解決當前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促進研究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是高校研究生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淡化
當前,研究生教育過程中重專業(yè)、輕政治理論已是普遍現(xiàn)象。大多數(shù)研究生將主要精力用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對政治理論關注較少,雖然高校在研究生中開設了政治理論課程,但由于內容枯燥使研究生產生抵觸情緒,教育效果不佳[1]。研究生的第一教育人——導師,通常側重于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育人作用發(fā)揮不明顯[2]。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平日多忙于煩瑣的管理事務,與身處實驗室的研究生交流較少,難以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教育引導作用有所缺乏。此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黨建工作也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黨支部與橫向班級平行設立,不符合研究生群體學習和生活特點,黨員管理相對松散、黨組織生活不夠健全、黨員入黨后的思想政治再教育脫節(jié),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未得到有效發(fā)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加強。
(二)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不足
研究生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高水平科研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不僅要包括專業(yè)知識傳授和科研訓練,還應包括對研究生身心素質、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當前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中重科研、輕綜合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是研究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高強度科研和學習壓力的制約。研究生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和學習,生活模式單一,課外文體活動和人際交往較為匱乏,身體素質急劇下滑、心理問題層出不窮,高校對研究生身心素質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3]。二是研究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培養(yǎng)不足。研究生教育過于偏向知識和技術的傳授和繼承,部分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脫節(jié),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三是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足。主觀上研究生對社會實踐興趣度不夠,客觀上高校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政策和經費支持不夠,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和調研的機會較少,大多數(shù)研究生缺乏社會工作經驗。四是研究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薄弱,缺乏針對性培養(yǎng)。研究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年齡結構的差異性、學習行為的個體性、心理狀況的復雜性使研究生之間缺乏相互的吸引力,研究生個體意識較強,對他人和集體漠不關心,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較差。
(三)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當前,研究生管理中存在管理架構不科學、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和理念不先進等問題,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管理效率的提高[4]。首先,許多高校將研究生的學術和事務管理權力下放到二級學院,采用研究生教學秘書分管學術管理與輔導員分管事務管理的雙重管理機制,這一措施對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管理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由于研究生管理責任重、事務多,管理架構不科學、管理工作者權責不清,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信息不暢、監(jiān)管不到位的問題。其次,管理權力下放后,一些二級學院依舊生搬硬套學校的研究生管理規(guī)定,并沒有形成適合自己院情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實際操作中會出現(xiàn)無章可依的情況,暴露出管理的隨意性。此外,研究生在校人數(shù)逐年增加,管理難度不斷加大,傳統(tǒng)的紙質化管理和嚴管死守的剛性管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的改進刻不容緩。
(四)自治組織影響力弱
研究生會是黨委領導和團委指導下的研究生自治組織,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開展各項工作,在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F(xiàn)實情況是,一些高校對研究生會的重視度和指導性不足,研究生本身對研究生會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足,兩方面原因導致許多高校中幾乎難覓研究生會蹤影,研究生會名存實亡[5],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影響力。研究生會群眾基礎薄弱、制度和組織建設不健全、缺少高層次品牌活動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高研究生影響力,充分發(fā)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職能。
二、研究生教育與管理新模式思考
山東科技大學現(xiàn)有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5700余人,做好其教育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學校將研究生劃分到二級學院管理,要在遵循學校整體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院的特色以及專業(yè)特點,探索研究生教育與管理新模式。
(一)依托縱向科研團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1.發(fā)揮導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做好協(xié)同教育管理。積極發(fā)揮導師的言傳身教作用,是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多數(shù)高校采用導師負責制的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與研究生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一個好的研究生導師要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全面負責,不僅要對研究生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指導和科研訓練,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健康成長。首先,加強師德建設。導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師德修養(yǎng),以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潛移默化感染研究生。其次,加強導師與研究生的交流。導師應定期與每一名研究生進行交流,在學術交流之外,主動關注研究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幫助研究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再次,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提高導師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將導師參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量化,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體系;評選和表彰導師中的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宣傳典型事跡,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最后,加強輔導員與導師的聯(lián)系。輔導員定期與導師進行聯(lián)絡溝通,明確職責分工,交流工作經驗,協(xié)同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黨支部建在實驗室。實驗室是理工科研究生日常學習、科研、生活的主要場所,為科研團隊內各位成員的緊密聯(lián)系提供了便利條件。研究生黨支部設立在實驗室不僅有利于加強導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解決當前黨員管理相對松散、組織生活形式單一、黨員再教育脫節(jié)等問題。對于規(guī)模較大、黨員人數(shù)較多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室可成立一個黨支部;對于規(guī)模較小、黨員人數(shù)較少的實驗室,可由同一學科研究方向相近的多個實驗室聯(lián)合建立一個黨支部。黨支部設立在實驗室的模式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第一,在實驗室內,導師與研究生、研究生與研究生之間日常接觸較多、聯(lián)系密切,相互之間十分了解,既便于進行老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也有利于培養(yǎng)、考察和發(fā)展新黨員。第二,實驗室黨支部具有傳承性和發(fā)展性。在高年級研究生畢業(yè)離開的同時,實驗室黨支部每年都有新血液的不斷補充加入,它打破了時間上的界限,使黨支部優(yōu)秀的制度、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和發(fā)展,永葆活力。第三,科研與支部建設互相促進,實現(xiàn)雙贏。一方面,科研促黨建。緊緊圍繞建設科研型黨支部的目標,以科研為動力,打造獨特的支部文化。將專業(yè)知識學習與理論學習相結合,將學術交流融入組織生活,可以使理論學習和組織生活不再空洞乏味。另一方面,黨建促科研。加強黨員再教育,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業(yè)務素質,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帶動全體研究生共同進步。
3.加強科研團隊內部及對外學術交流,提高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蒲心芰?,特別是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科研團隊的根本職責。其中,科研團隊的學術交流,包括內部交流和對外交流,是培養(yǎng)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學術交流過程中,研究生能及時了解專業(yè)領域最新的科研動態(tài)和成果,針對討論問題主動思考、交流思想、激發(fā)靈感,從而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強科研團隊內部交流。研究生導師要為科研團隊營造民主平等的學術氛圍,經常組織團隊成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鼓勵研究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敢于質疑導師的權威,改變“導師說、學生執(zhí)行”的填鴨式指導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強科研團隊對外交流。對外學術交流既可以是同一學科不同團隊間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學科團隊間的交流,交流方式可以采用專家報告會、青年研究生交流會等多種方式,有利于研究生開闊視野、相互借鑒,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研究團隊還應積極與企業(yè)進行交流合作,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在實踐中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二)依托橫向班級做好事務管理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
1.借力班級研究生干部提高管理效率。當前二級學院多采用研究生秘書分管學術管理、輔導員分管日常事務管理的雙重管理機制,由于研究生人數(shù)多、管理事務繁雜,僅憑研究生秘書和輔導員之力顯然無法完成全部管理工作。橫向班級是研究生管理者做好研究生管理的重要依托,即研究生秘書/輔導員—班級—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中,各班級的研究生干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是研究生管理者和研究生之間的橋梁,是研究生管理者的有力助手,是管理工作的具體執(zhí)行者。提高研究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具體可采用集體培訓和個別指導的方法。集體培訓,一般采用研究生培訓班的形式,通常在學期初舉辦,由研究生秘書和輔導員向研究生干部介紹研究生教育管理最新政策、本學期常規(guī)的管理事項、常見問題的處理辦法等,使研究生干部對一個學期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地開展各項工作。個別指導,是指研究生管理者與研究生干部經常開展一對一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各班級研究生情況,有針對性指導研究生干部開展各項工作。
2.讓班集體成為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平臺。班集體是研究生在校期間繼科研團隊之外的第二個家,在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確立共同目標和開展集體活動是發(fā)揮班集體育人作用的有效途徑。首先,班集體要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共同的目標能夠凝心聚力,培養(yǎng)班級成員的集體歸屬感和責任意識。其次,班集體要豐富的活動載體。球類比賽、趣味運動會、郊游等活動能使班級成員身心放松、增強體質;中秋元旦等節(jié)日舉辦茶話會可以使班級成員之間消除隔閡、增進情感;讀書分享、學術交流、技能比拼可以使班級成員彼此完善、共同進步;結合班級成員的專業(yè)特點成立“志愿服務團”,深入企業(yè)或城鄉(xiāng)開展社會調研或技術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增強班級成員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研究生在班集體這個平臺上扮演著建設者和受益者雙重角色,班集體建設的過程就是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研究生只有主動關注并積極參與班集體建設,才能在班集體這個平臺上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三)依托研究生會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1.加強組織制度建設,使研究生會有骨有架。組織制度建設是研究生會生命力的基礎。首先,明確自身定位。研究生會是研究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性組織,而非游離于研究生之外的官僚機構,研究生會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擺正自身定位,始終將全心全意為研究生服務放在首位。其次,優(yōu)化組織體系。精簡部門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完善制度章程,強硬的骨架能夠確保研究生會工作高效運轉。最后,加大扶持力度。學院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會建設,由專人指導研究生會開展日常工作,為研究生會提供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經費支持,使研究生會發(fā)展得到強有力保障。
2.加強品牌活動建設,使研究生會有血有肉。品牌活動是研究生會生命力的外在表現(xiàn)。一方面,品牌活動可以提升研究生會在研究生中的認識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品牌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研究生會的育人功能,使研究生在有限的課外活動時間里實現(xiàn)最大發(fā)展。打造高質量的品牌活動,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從研究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fā),對品牌活動的類型和數(shù)量進行宏觀規(guī)劃。其次要提升活動層次,不僅要打造體育類、文化類品牌活動,還應打造與研究生學歷層次相適應的學術類、實踐類品牌活動。再次要豐富活動形式,一個大的品牌活動可以包含若干形式多樣的小型活動,以品牌活動周或品牌活動月的形式進行,從而吸引更多研究生參與其中。最后要形成持久影響,好的品牌活動不僅要對參與者產生直接激勵作用,還要對未參與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組織者要精心策劃,使品牌活動形成持久的影響力。
3.加強精神引領,使研究生會成為一面具有影響力的大旗。品牌活動是研究生會凝聚研究生的有形載體,精神引領則是研究生會凝聚研究生的無形力量,是研究生會生命力的最高追求。一方面,研究生會要加強輿論宣傳,善用網絡新媒體,如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及時宣傳研究生會工作動態(tài),提升研究生會在研究生群體中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研究生會要加強輿論引導,根據(jù)新形勢要求,結合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和實際需要,正確引領研究生思想、科研、學習、生活前進方向。
三、結語
依托科研團隊、橫向班級、研究生會這三個基層研究生群體組織,可以有效解決當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諸如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不足、事務管理效率不高及自我教育管理不足的問題,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促進研究生全面發(fā)展。然而,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僅僅依托這三個群體組織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還需學校各個部門協(xié)同合作、共同完成。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不斷根據(jù)新形勢,創(chuàng)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為我國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研究生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靜虹.研究生管理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其管理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19(1):120-122.
[2]孫秀麗.高校研究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模式探索[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20):60-60.
[3]吳雪玲.當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1):79-79.
[4]王冉.把握新形勢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8):97-99.
[5]郭峰.高校研究生會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