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娟
摘 要: 學習本身是通過個人的閱讀、聽講、研究、理解、探索、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以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情感、價值等。所以,學習除了需要教師對學生引導和指導以外,仍舊需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對外部知識文字信息進行自我翻譯理解并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目前學生獲取知識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課堂教學,接受教師的教授以獲得知識技能。但是這也造成一些學生較為依賴教師,沒有自主學習意識,不能通過自己主動學習得到較深造詣。本文論述了小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及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方法
自主學習,其實并不是在新課程改革以后提倡的,而是早就出現在歷史學習的長河之中。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边@表明了人如果通過自己學習,就會獲得較深造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獲取,通過不斷改善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將課堂教學的主體轉變?yōu)閷W生,多多進行知識的“引導”,而非“牽導”,將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擴大知識面,不斷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一、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人們在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通過不斷提升自身適應社會的一種基本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成為目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
二、目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
小學生剛剛走進正規(guī)教育的領域,年齡較小,本身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一節(jié)課程要想完整地聽完,可能有一定難度,上課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對于正經八百的課堂規(guī)范要求還有一定的不適應。學生學習狀況的優(yōu)良好壞取決于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對授課教師的印象,以及他們自身對學習知識的興趣程度。
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對知識的渴望程度較高,除了在學校課堂的學習以外,可能在課下還會參加一些學習輔導班,希望自己能不斷獲取更多新鮮知識,慢慢將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學習能力,所以更加促進這類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有些學生本身就不習慣被約束,也因為授課教師的講授方法較為死板,導致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不喜歡這門課程的教師,那么也無心繼續(xù)聽講下去。除了這些方面,還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并沒有做到位;家長由于工作的原因會忽略孩子的學習情況,導致有些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等。
三、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學校和家長要統(tǒng)一目標,協(xié)助教師,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育的任務之一。
學校一定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傳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幫助教師不斷完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同時要鼓勵教師與學生多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學習狀況和對學習氛圍的需求,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效提高授課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家長在課下要多配合教學工作,監(jiān)督幫助學生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作業(yè),并多與學校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也要與學生多交流,像朋友一樣詢問孩子對什么樣的知識感興趣,喜歡學校哪方面的學習課程等,這樣學生不會感覺有較大的學習壓力。
(二)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不斷鼓勵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方法指導,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一,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習有正確認知,明白教師授課只是對學習有幫助,而要想自己真正獲取知識,還要靠自身,自己才是學習主體。所以在教課過程中,教師盡量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不要提出問題立刻就拋出答案,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甚至約束學生的做題思路。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輔導,讓學生通過引導不斷琢磨自己應該怎樣聽課、怎樣思考、怎樣討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知識,不斷增強學生獨立性。
第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鼓勵、提示,不要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行為較為單純的成長初期,多多表揚能夠樹立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的偶爾一句鼓勵,小學生都會感到自己受到重視,更加會盡全力學習,獲得更多表揚。教師可以在學生的作業(yè)批改中備注“加油”“你最棒”等詞語,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而且可以督促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中的錯誤,或者牢記學習的知識點,都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小方法。
第三,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氛圍。小學生的心理多半是在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形成的。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輕松、民主、公平,多給學生討論和發(fā)言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計劃的更往前進幾步,慢慢的,提前思考、準備學習的習慣就會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四,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用心設計講課流程,將知識與現實相結合,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從“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兒童學習數學的認識規(guī)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
第五,加強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小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學習,年齡較小,不能直接找到最正確、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教師作為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受其影響較大,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以身示范,以自己為標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例如,自己的板書一定要書寫規(guī)范;對于同一道題目,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不同解答,并與學生討論,對比誰的方法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讓學生取長補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教師要時刻堅持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把這種學習習慣轉化為以后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穆成香.對構建小學自主學習課堂的相關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02(10).
[2]白艷紅,趙驗軍.小學自主學習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論壇(小學版),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