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
摘 要: 在我國,語文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能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整統(tǒng)一,這是最基本的特點。目前,小學語文課上并沒有把最基本的特點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要從根本上找到教育突破途徑,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心靈應該是律動的,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向往的,才能讓同學們沉浸在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中。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難點 突破路徑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1.教師照本宣科,課堂不能引起學生興趣。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管是哪一種教材都不能夠全部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這個原因導致教師不能夠用現(xiàn)代設備教育,只能機械地教育教學,還是機械地停留在課本的描述里。有的課本中有描寫的一些人、事物、景色,不少教師也是一帶而過。這就是教師主觀能動性的欠缺。教師并不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即使認真聽課和備課了,也只是死記硬背地機械式地背課本[1]。
2.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對導致學生思維散亂。
新世紀的教育教學特別提倡主動學習、團結協(xié)作、探索研究的現(xiàn)代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了解到這一學習方式的核心理念,以致在課堂上教師就是錯誤引導[2]。教師在課堂上經常說的幾句話是:請同學們認真讀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好的或者自己很喜歡的語句;請同學們自己用適合的方式學習課文中的意思等,這是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引導散漫的一種集中表現(xiàn)。比如,一位教師在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僅僅就簡單說邱少云壯烈犧牲了,但中華民族最后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而在當今連“見義勇為”這件高尚的事情都會被誤會的時代,還讓學生按照課本的解釋討論,你能有什么話要說呢?顯然這樣的討論是無效的。
其次,請前后桌同學四個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雖然老師說完這些話,課堂上的氣氛可能會很熱烈,但是這些方式的背后,學生可能都是自顧自,都想搶著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于別人的回答和討論,至于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他們是不會關心的。學生在還沒有對課文內容有任何感知時,就跟隨教師匆匆進入到領悟文章內涵的程序,這就注定了學生根本就不可能對文章的思想領悟到位。這些學生都是你讀一句,你講一句,你的看法,他的看法,會把文章分析得非常散亂,學生的思維會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這嚴重破壞了課堂教學效果,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面的條理層次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難點的突破路徑
1.培養(yǎng)主動學習興趣與習慣。
要培養(yǎng)出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生字的興趣和習慣,多多鼓勵學生在多個渠道學習知識。小學生有對于識字非常有力的語言環(huán)境,課內,課外,家庭,時時處處都有著豐富的資源。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和識字的興趣和習慣,還要不斷引導學生留心周圍的生詞生字,要多問、多學,從各種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生詞生字等語文知識[3]。不能等教材的進度,主動學習意識要在學習語文的一開始就要培養(yǎng)。要多培養(yǎng)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習慣,比如可以建立課外的中學習小組,主動將生詞生字記住,經常復習和鞏固,然后和同學們經常交流。還可以建立班級“識字光榮站”,通過老師的檢查和同學的學習評選出一個識字先進小同學,用一些實際的獎勵激發(fā)同學們主動學習語文的熱情。
2.在課本和課程中尋找共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與學生經驗和生活中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容易讓學生對學校、教師和教材產生興趣和共鳴[4]。這樣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進入到教材中描寫的情景中,才能夠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梢砸龑W生聯(lián)想到自己和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所相同的或相似的經歷。有的應該把學生帶到廣闊的大自然中觀察體會。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切身體會到課文中描寫的美,讓學生和大自然真正結合起來,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生動,讓學生真正感興趣,真正領悟到課本中的內容和內涵。
3.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緊密結合。
要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和課外拓展訓練,有機結合教學目標,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教學的選擇和教學的內容一致。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合適的學習方式,按內容具體進行分析,要具有多元的思想,有利于讓學生結合實際形成不同的感受,能夠培養(yǎng)個性思維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當眾展示自己的思想結果,會引發(fā)更多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成果[5]。學生共同學習,互相啟發(fā),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比如,當學習小學課本中《荷花》一文,教師就應該將學生帶到開有荷花的池邊,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荷葉的葉子,荷花開放的不同姿態(tài)的美。
4.圍繞教學目標高效教學。
緊抓住教學目標進行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修養(yǎng)。教師在進行備課計劃,組織學習活動時,心里一定要有著教學的目標,其他一切的一切都要為教師所立的目標為基礎而服務。教師一定要依據(jù)自己定好的教學目的,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精神,加強基本的訓練和拓展。語文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多變,要靈活一些。根據(jù)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充分運用教育資源,在學生感興趣的氛圍中教書育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潛能為基礎,采用各種有效的手段,高效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5.教給學生課后復習和鞏固知識的方法。
因為兒童識字記得快,忘得也很快,所以生字學完之后忘了的現(xiàn)象往往很嚴重。為了讓學生記得牢固,老師一定要監(jiān)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復習習慣,提高學生平時復習的頻率,這是解決這一個問題的很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經常回想學過的生字,并且教給學生復習和鞏固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復習鞏固知識的好習慣,例如,每天上課前讀一讀剛剛學過的生字,每個星期再來一次復習比賽,如此堅持下去,孩子們肯定會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三、結語
以上是我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出現(xiàn)的難點的分析和對解決難點的對策。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當中切合實際地高效地完成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德彪.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好家長,2016.
[2]趙福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J].中華少年,2016.
[3]宋艷麗.淺談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氛圍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6.
[4]韓培德.巧設教學疑難,活躍課堂氣氛[J].考試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