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魯梅
【摘 要】本文針對現(xiàn)階段任務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任務的可操作性不強,受益群體小,缺乏趣味性,設計的任務過于老套、缺乏新意,不夠靈活等,提出優(yōu)化“任務”設計的策略,以促進小學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幫助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任務設計;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任務教學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通過任務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一、設置趣味項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貪玩愛玩,注意力集中程度低,教師為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提高教學任務的趣味性,迎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樂趣。將趣味性游戲或情景設置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精彩課堂。
以“網址的收藏與使用一課”為例,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網頁的收藏,刪除,收藏夾的整理等,這是十分有用的技能,然而他的操作方式較為單調和枯燥,頁面的展示也很無聊,小學生在上課時容易分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設置趣味項目,創(chuàng)立一個趣味情景,例如,每一個網頁都是我們目的地,然而有的時候,我們會迷路了,要怎樣才能更快速地尋找到他們呢?教師還可以利用競爭機制,比比看哪個孩子可以更快地讓自己的收藏夾充滿自己喜歡的東西,通過這種方式,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任務實踐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都是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通過小學信息技術學習,小學生可以掌握例如搜索信息,文件處理等基礎網絡信息技術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將教學任務與小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避免設計得過于華而不實,同時要考慮到小學生心智與能力的限制,體現(xiàn)出教學任務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在優(yōu)化“任務”設計時,要保證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可行性,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時掌握小學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以黑龍江版“朋友面對面”一節(jié)中,學生要掌握網上交流的方法,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收集,處理,辨別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布置學生學習任務時,不能單純要求學生掌握論壇及QQ等社交軟件的用法,因為“掌握用法”這個要求范圍太廣,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發(fā)送作業(yè)給自己,在課堂的論壇上和同學一起討論問題等方式,考察學生對這類軟件的掌握,提高教學任務的可實施性,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因材施教,增加任務層次性
由于我國家庭經濟整體水平的提升,小學生在信息技術水平上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省事,對一些基礎操作則當講不講。然而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是不同的,對于一些家庭較為貧困的小學生來說,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仍然不是家庭必需品,教師不應該忽視這些學生的需求,更不應該在教學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應該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設置不同難度的任務,增加學習任務的層次性,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熱愛信息技術學習。
例如,黑龍江四年級第六課“祝福你,朋友”,有的四年級學生不僅有自己的郵箱,并且還有大量發(fā)送郵件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打字仍然不熟練。教師這個時候要根據學生不同基礎設置不同的任務,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為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可以將學生任務發(fā)送至學生的電子郵箱。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布置發(fā)送附件并保存等層次較高的任務,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要將郵箱建好,并成功發(fā)送就是學習的進步了。
所謂“一視同仁”只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所有的學生給予同樣的尊重和關愛,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態(tài)度,尤其是對基礎較差,條件較為艱苦學生,教師應該更加耐心,鼓勵學生不要喪失信心,循序漸進。
四、設置開放性任務,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信心處理能力,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上適當地設置開放性任務可以刺激學生的形象力和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處理信息的綜合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操作力。
例如在利用FrontPage2003制作網頁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以“我愛我家”為主題制作網頁,因為是設計類的任務,學生有足夠的想象空間來搭建自己想要的主頁,這個任務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較高,學生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背景、聲音、動作等各種元素的融合來豐富和美化自己的網頁,充分考驗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網頁的制作也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它是學生以前具有的技能的一種綜合展示,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正面評價,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以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激勵,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情操。
五、總結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把握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優(yōu)化“任務”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課本和教材的限制,以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等綜合能力,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韓秋明.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手段[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2)
[2]張瑞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引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
[3]趙春祥.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