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一系列整合式的設計,讓品德學科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地達成德育的三維目標,還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多元能力的發(fā)展,帶來了學生素養(yǎng)綜合化的提升。
很多品德老師上課都犯愁:面對一本教材、一本教參,真的沒什么可講;學生也不領情,很快就對品德課失去了興趣,不斷出現(xiàn)紀律問題,老師要在維持課堂秩序上大費周折……于是,我們不得不思考:能抓住學生眼球的品德課堂需要什么呢?讓德育回歸生活,才能真正落實德育的價值。為此,我立足于自己的課堂,開展了整合式的教學改革探究。通過嘗試在品德課堂發(fā)現(xiàn)并提取實現(xiàn)德育目標所需要的有效資源,并將這些零散的資源進行整合,應用到品德教學活動設計中,提高學生參與品德課堂活動的興趣,提高品德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促使品德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一、品德教學與班級資源的整合
班級生活是學生全部學校生活的核心與基礎。身為教師,無論任教哪一學科,這一學科都只能是中介,而核心目標與價值體現(xiàn),必須是學生發(fā)展。對于品德教師來說,班級建設絕不僅僅是課堂管理的構成,不僅僅是學生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僅僅只涉及德育目標的達成,而是整體的、具體的人的發(fā)展。有了這一認識,就會發(fā)現(xiàn),班級內可用于品德教學活動設計的資源太豐富了,班級里的小崗位建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等,都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形成與價值取向。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出板報的啟示》一課時,我就參與了兩個班十月份的出板報的全過程。活動設計為:每個班分成五個組,每個組用一周的時間完成從板報的分工、互動建議、實施合作、小樣評比,到最后進行板報布置的任務。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yōu)樵趺捶止殡y過,為怎么尋求幫助頭痛過,有失敗的反思,也有成功的喜悅,更可貴的是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學到了制作板報的方法,還通過親身經(jīng)歷體會到了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要關心集體并為集體的事情出力,知道了與人交流、合作的重要,學會了與人交流、合作的方法。
二、品德教學與日常校園生活的整合
走出班級,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如我所在的石老人小學,去年開始實行課間操變革項目,改傳統(tǒng)的做操、跳集體舞為“周級1+4模式”,即每周一為會操日,周二至周五為分區(qū)域分項目活動,這個改革項目既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取向,又提高了課間鍛煉的效能,也給學生的游戲活動提出了新挑戰(zhàn)。二年級品德教學中,針對有些班級分組活動時,有些學生沒人要、有些為玩什么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我在教《一起游戲快樂多》時,改變玩老師指定游戲的規(guī)則,將活動設計為課間操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學生分組、游戲選擇、規(guī)則制定,最后到試玩后的反思修改。將玩的設計權、選擇權、規(guī)定制定權都交給學生自己,他們自己選的組長自然受擁護、自己定的規(guī)則自然會遵守。并且,這個課間操活動方案不是設計出來束之高閣,而是天天要用的,使得品德課的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品德課的成果再應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品德課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活動中達成,并與自己設計的活動一起落實、滲透、固化到日常的游戲行為中了?!兑黄鹩螒蚩鞓范唷愤@一活動結束后,學生對課間游戲探究的興趣越來越高,有些小組不斷有新玩法新創(chuàng)意出現(xiàn),應學生要求,我又增加了一個活動設計《我們的游戲創(chuàng)意多》,讓小組間介紹游戲的新鮮做法與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
三、品德學科內或跨學科的整合
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山東美術版品德教材每冊都是按內容分單元設置的,有的單元中,內容呈現(xiàn)為同一內容的不同維度;有的單元中,內容呈現(xiàn)為相同類別的不同內容。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的節(jié)日》中的三個課題就是并列式的不同節(jié)日。在教學時,我就整合了這一單元,采用了分組選擇一個節(jié)日的方式,通過搜集、整理、匯報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學生們課前分組搜集整理資料,課上采用PPT、表演、演唱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分享交流,實現(xiàn)了不同組別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資源補充,節(jié)省了時間,達成了教學目標。課后,采用手抄報的形式,學生們把對這一課的感受、要補充的內容或是課后與父母繼續(xù)研究的節(jié)日內容,再進行梳理,展示在板報上,使課堂容量無限擴大,進一步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增長著學生的能力與見識。
這個節(jié)日活動的設計不僅體現(xiàn)了品德學科內課程內容的整合,也包含有中國古典詩詞、春聯(lián)、傣族舞蹈等多種元素,有其他學科內容,同時也體現(xiàn)了跨學科的整合。
四、教學活動中不同層面生活內容的整合
有些品德課,一個主題下會經(jīng)歷不同生活層面,需有提升感和推進感的立式整合。從學生身邊生活逐漸延伸至社會生活,需要在設計中關注場景與故事的轉換與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嘗試用主題情境模式的方式串起不同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快速進入活動,加強情感體驗,產(chǎn)生思想共鳴,達成教學目標。這一類的情境模式有很多,如“冬冬的一天”“快樂旅程”“國慶七天樂”等,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對這類的情境模式特別感興趣。
孩子的生活如同土壤,相對穩(wěn)定,富有生長力;兒童良好的品德則如同花朵,只有將花的種子播撒在兒童的生活中,才能扎根、生長、開放。一系列整合式的設計,讓品德學科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地達成德育的三維目標,還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多元能力的發(fā)展,帶來了學生素養(yǎng)綜合化的提升?,F(xiàn)在的品德課堂呼喚能入心的教育和能扎根的教育,我們的品德老師應該從傳統(tǒng)課堂中走出來,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去參與、研究、溝通,成為自己品德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路者、實踐者,成為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引路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石老人小學】
責任編輯/黃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