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高中化學課堂的高效離不開學生的自主活動,而自主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自身的素質與領導力。在化學課堂中,可以從轉變師生觀、生生觀入手,通過教師課堂模式的改變,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內容的選取、難度的把握、時間的控制、適當的指導與堅持等方面探索改變,通過學生小組的建立、跟蹤培訓、輪流與競爭模式的運作、以及獎勵肯定手段的實施,來提升學生領導力,進而保證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學生領導力;培養(yǎng)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5-0000-00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00
關于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著,比如杜郎口中學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創(chuàng)建了極具個性與特色的“三三六”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甘肅 “先報后評再布置”小會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江蘇泗陽中學小組合作學習“1+1”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探索等等。不難發(fā)現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中的共性,都充分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核心就是學生小組自主活動的時間,因而課堂教學的高效與否就取決于學生能否有效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而一個學習小組能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全體成員的領導意識水平,以及有沒有一個過硬的自然形成的“群眾領袖”——小組長。
筆者在推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中,發(fā)現在不同的班級同一種模式推行的效果大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學習感受也大不相同,有同學認為很好,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也有同學認為老師講解清晰,不愿意聽同學的發(fā)言等等,也看到很多老師因為實踐過程中效果不滿意同時考試壓力過大而放棄實踐的普遍情況。經過自己長期的實踐以及與學生的交流,我反思到,僅僅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生是長期講授模式培養(yǎng)起來的,還不能適應新的課堂模式。教師不僅需要自己改變觀念,還要學習、思考如何改變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習慣和已經形成的學習觀念,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生的擅長區(qū)域與不足區(qū)域,對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強化,對學生的領導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本文著重探討的是高中化學高效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領導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師生要正確認識領導力,建立新型師生觀、生生觀。
首先,關于領導力的概念理解。國內有學者認為,作為一個教育學的概念,領導力首先是指自我領導,包括自我設計、自我完善、自我評價、自我學習、自律自制;其次指對團隊的領導,在社會的任何一個領域,從村長、小組長到國家國際領袖等各個層面,都存在這種領導。小組領導者的領導力,也就是中學生的領導力,并不神秘,簡單的講就是學生自己或學生能帶領一個學生小組共同完成某個任務的能力。在平時高中的學習生活中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培養(yǎng)自己的領導力。當然在班級的小組合作中,要使合作高效,還必須在每個學生都培養(yǎng)自我領導力的基礎上,團隊中培養(yǎng)出自然形成的“群眾領袖”---小組長,小組長領導力的強弱就決定了最終學習任務達成率的高低。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最終學生的領導力要達到對小組任務完成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有確立目標的能力,對學習任務能合理策劃分工,能準確表達、說服、影響小組同學,對各個成員能溝通協(xié)調,個人具有被領導的能力等。
正確認識領導力,就可以消除對領導力的距離感,認識到中學生領導力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中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每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都應該首先具備自我領導的能力,而不僅限于所謂的精英人物或領袖人物。且領導者代表的是使命、規(guī)則、影響力,追求做事的機會和做事的過程,而不是地位和榮耀。
因此,新型的師生觀中,每一節(jié)課堂就是師生一起完成若干個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的過程。學生改變“張嘴等喂”的習慣,主動去“捕食”,主動解決問題,主動反思改變自己,能自律自制,相信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努力或小組合作能夠完成任務,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盡最大努力達成目標任務。而老師也相信學生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自律、反省,能夠發(fā)揮團隊的力量來學習,且通過長期的訓練,領導力得到提升后,能更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老師能克服“不講不放心”的思維定勢,改變“一言堂”或帶著學生學的習慣,變革課堂模式,適當框架建構,給學生一定自由活動的空間,有放有收,只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與重難點進行重點點撥,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交流、合作機會,形成個性發(fā)展空間,營造創(chuàng)新人才成長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是新型健康的生生觀,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是合作共贏的理念,能互幫互助。既樂于將自己的經驗、創(chuàng)意及想法與同學分享,又能學會傾聽,學會虛心向別人學習。當學生之間關系和諧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則課堂氣氛就和諧融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就有保證了。
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只有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轉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才能進一步顯現,領導力的培養(yǎng)才有可能,課堂的高效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模式不一定要程式化,但一定是讓學生一直在主動的、高效的學習。高中化學課堂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學生小組活動隨機進入,課堂模式隨時變換,可以一小部分內容交給學生討論匯報解決,也可以整個課堂交給學生,老師點評引導。
針對一些常識科普類的知識,就可以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課前查閱資料,課堂小組討論,課堂給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講臺匯報分享。如酸雨的形成,鐵銅的冶煉史等等。針對一些難點,課堂上設階梯,分小組討論在匯報。針對一些課本上的驗證性實驗,可以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你設計該實驗,你會怎么設計,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再去實踐,學生的理解程度就不一樣了。針對一些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采訪,課堂分享。在講高一糖類部分內容時,因為這部分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常有不同,比如糖不一定甜,甜的不一定是糖等,我們就要求學生小組走進超市調查糖類的種類,超市、街頭采訪,再將視頻課堂與大家分享。課堂效果就出奇的好,因為自己的參與,同學的作品,整個學習氛圍就給帶動了。在學生的整體領導力水平到達一定程度時,對于一些不是難點的內容甚至可以整節(jié)課精心設計,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探究,課堂匯報,老師課堂只做點評和串講。總之,課堂模式不一定要固定化,但要盡可能給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
三、教師從多角度支撐保障學生領導力的培養(yǎng)成為可能
1. 教師的堅持與堅守
高效課堂的達成不是一簇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逐漸磨合至最佳狀態(tài)的過程。新型師生觀的高效課堂探索中,最容易半途而廢的情形就是師生對高效課堂的達成缺少一個正確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努力一段時間后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調整有效解決。教師要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達成是長期的過程,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師生都要有一個心理預期,教師要有計劃有策略地逐步地增加班級小組合作和成果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切忌不合實際過度放手。在平時的課堂中,經常發(fā)現老師說,采用這種方法根本沒法完成學習任務啊,我們學生素質太差,哪有這個表達能力,哪能互相配合討論的那么好,多數是浪費時間,給出的時間內學生不能完成期待的學習任務,效果還不如老師講授呢等等,因此放棄嘗試、放棄課堂改革的深入。
在進行高二《化學反應原理》專題2教學時,對于化學課堂的實驗模式作了改變與觀察研究。以前生怕學生實驗中誤操作得不到實驗現象,會在實驗前反復提醒注意事項,甚至給出具體每一步的操作,但學生印象往往還不會太深。本學期作了調整,第一,將專題二5個實驗都變?yōu)閷W生分組實驗,全班分為12組,4人一組。第二,每次實驗前,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質疑,請學生根據給定的實驗試劑,參考課本,小組完成實驗。第三,做成功的小組立即舉手示意,全班評比好且快的小組給予肯定表揚。第四,為了保證實驗的成功,提示請每一組作出合理分工與規(guī)劃,老師不作出對實驗具體的指導。第一個實驗是《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用大理石和鹽酸反應,測定單位時間(每秒)產生的氣體體積。一看到針筒等實驗儀器,全班學生情緒高漲,想都不想,立即動手實驗,結果實驗成功率很低幾乎沒有一組成功,然后請學生總結失敗的原因,有藥品放多了,超過量程的,有沒來得及記時間的,也有儀器沒檢查,針筒壓根不動的。然后請學生重新分析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怎么配合,重新做,基本都成功了,再請學生總結出今后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證實驗又快又成功。第二次,分組實驗《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用碳酸氫鈉固體與不同濃度的鹽酸反應,發(fā)現學生懂得了合作,公推的小組長開始分工了,也開始討論實驗步驟了,但是只有兩-四組實驗快且成功。因為原理沒有理解到本質,同時進行沒有控制好。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進步與總結,在第五次實驗《濃度、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時基本8個小組都能又快又成功了。我想在這種成功中,每一個小組成員的領導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知道了相互配合,知道了原理的理解與計劃分工,知道分析預期現象與實驗注意事項等等。
學生的這種領導力的提升是看得到的,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的成長性可能性,給予學生成長的空間。
2. 教師課堂設計時內容、難度、時長的梯度化
比如小組合作的情境創(chuàng)設要能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索的欲望,內容要適合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屬于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范疇,留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給予足夠的指導與評價肯定,并且能將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培養(yǎng)長期堅持下去。為防止學生失敗體驗的形成與強化,老師在課堂設計中一定要先嘗試簡單內容短時間段的帶著學生做,等學生領導力逐漸增強后,逐步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在課堂中增加小組合作學習的比例。
在高一年級我進行了高效課堂中學生領導力的培養(yǎng)嘗試,經常課堂留出一個環(huán)節(jié)采取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課前查閱資料,課堂小組討論,講臺匯報的基本模式進行,在兩個多月訓練后,公開課中,對必修一《從自然界中獲取鐵和銅》這個難度不大的課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講,效果很好,震驚了前來聽課的老師和教研員,老師均詫異的是中學生能有這么強的領導能力,表達能力!特別是其中關于民族自豪感這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效果遠比老師講好很多。但是高效課堂并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適合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對于一些思維難度相對比較小的內容建議主陣地讓給學生,但是對于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原理仍應以老師講授為主。在師生有了成功體驗與實踐堅持后,針對學習思維難度不是太大的《同素異形體與同分異構體》一課進行設計時,我就完全布置給了四個小組同學,請他們小組討論后推選代表到前面講,結果學生課前作了很多準備工作,不但語言表達流暢,甚至還講到了碳鏈單鍵可以旋轉的情況,在黑板上做起了拓展,儼然一副小老師模樣,講完后學生自發(fā)的鼓起了掌,結果這個知識點不僅是這個同學、這個小組同學不會忘記,班上其他同學因為這個特殊的插曲也會記憶深刻。而這次成功對這位同學不僅是領導力的提升,由此獲得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通過實踐我認為最終高效課堂的達成需要學生領導力的充分提升作保障,學生能力風采的展現才是課堂的靈魂。
四、學生學習小組運行機制的構建
1. 對學生合作小組的運行老師要進行跟蹤指導與培訓
特別是在初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給予小組長以集中培訓,指導如何帶領小組同學開始學習,特別是對于渾水摸魚的同學要及時告誡,對于相對落后的同學要及時幫助,對于不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給予督促等。組內學習任務的分工要合理安排,使每一個成員明白自己的任務,從而發(fā)揮每一個人的優(yōu)勢形成合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互幫互學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會合作,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獲得成功體驗,自信心不斷增強。在一開始的幾次嘗試中如果設計了查閱資料或學習成果的匯報表達,可事先讓學生到辦公室匯報,給予指導,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充滿自信,達到比較好的效果。等成功體驗多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表達能力、協(xié)作能力增強了,則水到渠成,高效課堂就游刃有余了。
2. 學生小組組建要科學,要建立小組合作運行的競爭機制等
組建學生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可以采用班級招募的方式招募化學學科的核心小組長。在第一節(jié)課教師與學生統(tǒng)一學習理念時,要煽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使一批化學基礎不錯,喜歡化學,有一定領導能力,在班級有一定威信,愿意帶領其他同學共同進步的學生成為化學學科小組長。然后以組長為核心,組建學習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盡可能考慮學生的興趣、表達能力與化學基礎等綜合素質,建議班主任在排座位時能考慮到學習小組同學座位的緊鄰。
建立競爭模式。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始終保持比較高的熱情,要盡可能在班級的學習小組之間形成競爭模式,讓全班同學參與評價,適時給以肯定與鼓勵。也可以嘗試變相獎勵,比如獎勵獲勝小組少做一題,多一份草稿紙,與老師共同進餐等等。通過這些手段既增進了師生、生生的感情,又進一步激發(fā)了組長與組員完成學習任務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與榮譽感,變相促使其針對明確的學習任務能更合理的策劃分工,各個組員之間能更好的溝通協(xié)調,互相幫助。
小組長輪崗模式。為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小組組長采用輪流與競選方法,來培養(yǎng)群體領導力。借用國內學者的話,學校教育的任務是把每一個人都培養(yǎng)成為一個團隊,當領導在的時候他是團隊成員,沒有領導的時候他就是領導,他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他能指揮自己,能領導自己。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形成一定模式后,可以采用小組中組長的輪流與競選,使每個學生都能有領導別人以及被別人領導的機會。從而使所有學生的領導力得以培養(yǎng),也能自然形成公認的“群眾領袖”。
總之,高中化學的高效課堂離不開學生的小組自主活動,而學生小組活動的成功與否又取決于學生整體領導力的強弱。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應注重學生領導力的逐步培養(yǎng),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多角度支撐,探索學生領導力培養(yǎng)的策略與方法,探索并積累經驗,解決問題,高效的課堂才能有所保證。
參考文獻
[1] 張卓玉.中學生領導力培養(yǎng):內涵及定位 中小學管理,2010/07